《月下笛》
【全詩原文】
與客攜壺,
梅花過了,
夜來風雨。
幽禽自語。
啄香心,度牆去。
春衣都是柔荑剪,
尚沾惹、殘茸半縷。
悵玉鈿似掃,
朱門深閉,
再見無路。
凝佇,曾游處。
但繫馬垂楊,
認郎鸚鵡。
揚州夢覺,
彩雲飛過何許?
多情須倩梁間燕,
問吟袖弓腰在否?
怎知道、誤了人,
年少自恁虛度!
《月下笛》
【詩詞賞析】
【註釋】:
這首詞是白石追懷昔日冶遊,思念舊日情人之作。白石一生布衣作客,輾轉江湖,且生性多情,所以疏狂流連的韻事,亦在所不見。這在那個時代的文人學士,也是尋常之事。光陰已逝,情事已非,但詞人卻念念不忘割捨不下,於是「與客攜壺」,借酒澆愁有了這首《月下笛》。
姜白石作詞,多從細微處著筆,而且善於表現情景交融的特定境界。「梅花過了」,已點出仲春的時令,「夜來風雨」揭示梅花過了」的原因。接下來,描寫「幽禽」。幽禽,當指黃鶯,柳永《黃鶯兒》詞,有「幽谷暄和,黃鸝翩翩」之句,可證。稱黃鶯為幽禽,暗示作者心情的孤寂、幽獨。「幽禽自語。啄香心,度牆去」十個字,寫黃鶯的鳴叫、啄食、飛翔,都是從細微之處著筆,表現出騷人墨客特有的情緒,暗示了詞人清苦寂寞的情懷。這幾句與其《慶宮春》中之「呼我盟鷗,翩翩欲下,背人還過木末」。各盡其妙。下面寫到春衣,更可看出作者用筆之細。「春衣都是柔荑剪,尚沾惹、殘茸半縷」。柔荑,用細白柔嫩的初生茅草比喻美女的手,語出《詩經·碩人》「手如柔荑」。茸,即繡茸,刺繡用的絲線。身上穿的春衣,是伊人素手親繡,這與傳為蘇東坡作的《青玉案》詞所寫的「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思路相同,但姜白石的筆觸更為細膩,同是睹物思人,他卻把無限深情凝聚在春衣的細微局部上,凝聚在香澤猶存的一點點線茸兒上,而這「殘茸半縷」恰恰成為了感情的焦點,所以更見深度正是「於細微處見精神」。接下來,用「玉鈿」指代意中人,同時點明「朱門深閉,再見無路」的事實,而其用語則顯然是從唐人崔郊《贈去婢》詩中那「侯門一入深入海,從此蕭郎是路人」的名句化出的無限惆悵難解之情,溢於言外。過片用「凝佇」作引領,從凝神靜思之中描寫了回憶與追尋的心理活動。用「繫馬垂楊,認郎鸚鵡」八個字描寫往日的冶遊,寫得既生動又巧妙極見詞人靈思妙用。說它生動,是能把當日冶遊的氣派神情描摹得活靈活現,繫馬足見風采,認郎以示熟稔,說它巧妙,是在前面加上一個「但」字,就由過去轉到現在,如今只剩下垂楊和鸚鵡,從而把人去樓空、事過境遷的感慨傳達了出來。這兩句構思之精,用語之妙,寄情之深,直可與蘇軾《永遇樂》「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相媲美。皆有風景不殊而精事已非的深深慨歎。再下幾句,可以說是針對杜牧那「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遣懷》的著名詩句所作的發揮。大夢既覺,知道「彩雲」已經「飛過」,——彩雲是用北宋詞人晏幾道「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臨江仙》句意,那就不必再癡癡地回憶了。可是,對能歌善舞的「吟袖弓腰」還是難以忘懷,只得讓多情的「梁間燕子」去代為探問,——這是用李商隱「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慇勤為探看」句意。可是,探問的結果卻是仍然不知下落,故而只得以自傷昔日為多情所誤,虛度少年時光結束全詞。這「誤了人」的自傷自歎,表面上看是自傷多情,實則更反襯出詞人的一往情深。
問宋朝 古詩 《月下笛》 的作者是誰?
答宋朝 古詩 月下笛 的作者是 姜夔。
問姜夔 的 月下笛 是什麼朝代的詩詞?
答姜夔 的 《月下笛》 是 宋朝 的詩詞 。
問詩句 與客攜壺,梅花過了,夜來風雨 出自哪首詩?
答與客攜壺,梅花過了,夜來風雨 出自 宋朝 的詩 《月下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