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全詩原文】
斗草階前初見,穿針樓上曾逢。
羅裙香露玉釵風。
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
流水便隨春遠,行雲終與誰同。
酒醒長恨錦屏空。
相尋夢裡路,飛雨落花中。
《臨江仙》
【詩詞賞析】
【註釋】:
此詞系作者為思念一個自己曾經深愛過的女子而作,全詞寫情婉轉而含蓄。作者正面寫了與女子的初見與重逢,而對於兩人關係更為接近後的錦屏前相敘一節卻未作正面表現,給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間。
夢中相尋一節也寫得很空朦,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內涵,把心中的哀愁抒寫得極為深沉婉曲。
上片敘寫與女子初見及其後交往,通過描寫穿戴、刻畫神態表現女子之美。
起首一句,寫有一天女子同別的姑娘在階前斗草的時候,詞人第一次看見了她。斗草,據《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而柳永《木蘭花慢》清明詞云「盈盈,斗草踏青」,則春日亦有此遊戲。「穿針樓上曾逢」,轉眼又到了七夕。七夕,女子在樓上對著牛郎織女雙星穿針,以為乞巧。《西京雜記》說:「漢綵女嘗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這種風俗就從漢代一直流傳下來。這天晚上,在穿針樓上,他又同她相逢了。「羅裙香露玉釵風」以下三句,是補敘兩次見面時她的情態。她的裙子沾滿了花叢中的露水,玉釵在頭上迎風微顫。
她「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靚妝才罷,新畫的眉間沁出了翠黛,她突然看到了他,粉臉上不禁泛起了嬌紅。以上既有泛寫,又有細膩的刻畫,一位天真美麗的女子形象如在目前。末句一「羞」字,已露情意。
過片「流水」一聯說隨著時光的流逝,共同生活結束了,姑娘不知流落何方。「春」也是象徵他們的歡聚,可惜不能長久。「行雲終與誰同」,用巫山神女「旦為朝雲,暮為行雨」(見《高唐賦》)的典故,說她像傳說中的神女那樣,不知又飄向何處,依附誰人了。「酒醒長恨錦屏空」,人是早已走了,再也不回來了。可是,那情感卻一直留了下來。每當夜闌酒醒的時候,總覺得圍屏是空蕩蕩的,他永遠也找不回能夠填滿這空虛的那一段溫暖了。正因為她像行雲流水,不知去向,所以只好在夢裡相尋了。「相尋夢裡路,飛雨落花中」,在春雨飛花中,他獨個兒跋山涉水,到處尋找那女子。儘管這是在夢裡,他仍然希望能夠找到她。此處以夢境相尋表現了詞人對自己深愛過的女子深沉的愛戀和思念。
晏幾道是一位沒落的貴公子。然而,他與絕大多數玩弄、侮辱女性、不把女性當人看的封建士大夫不同,在許多作品中能以同情的、嚴肅的態度塑造底層女子的形象。此詞便表現出詞人不能自己的真情實感,有意無意地揭示出他心中有一種對美好事物執著追求的崇高情操。
問宋朝 古詩 《臨江仙》 的作者是誰?
答宋朝 古詩 臨江仙 的作者是 晏幾道。
問相尋夢裡路下一句是什麼?
答相尋夢裡路,飛雨落花中。
問晏幾道 的 臨江仙 是什麼朝代的詩詞?
答晏幾道 的 《臨江仙》 是 宋朝 的詩詞 。
問詩句 相尋夢裡路,飛雨落花中 出自哪首詩?
答相尋夢裡路,飛雨落花中 出自 宋朝 的詩 《臨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