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舉辦音樂會初衷 將《紅樓》打造成民族品牌
一場特別的新年音樂會——《紅樓夢》全版主題經典歌曲音樂會將於本月26日晚在中山紀念堂上演。近日,執棒該場音樂會的中國廣播藝術團常任指揮張列提前來到廣州,對音樂會的伴奏及合唱樂團展開排練,也向記者提前揭密了《紅樓夢》音樂會鮮為人知的故事。記者還獲悉,《紅樓夢》作曲王立平、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吳碧霞也將於17日上午來到廣州購書中心為音樂會專輯舉行現場簽售。
紅樓音樂會五年長演不衰
剛剛抵達廣州不久的張列白天排練廣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晚上指導廣鐵愛樂合唱團。原來,《紅樓夢》音樂會每到一地,都常常跟當地的合唱團合作。張列說,比較典型的一次是在台北,由於當地沒有職業合唱團,為了那次音樂會,主辦方竟然發起了一個由醫生、教師、律師各種從業人員組成的臨時合唱團。細算起來,《紅樓夢》音樂會創辦已有五年,在全國各地演出近70場,而作為策劃這場音樂會的「始作俑者」,張列表示,最初產生這個構想是基於民族音樂的演出市場不成熟,交響樂團比民族樂團受歡迎的原因,急切需要打造一個民族音樂的品牌。沒想到演出能收到那麼好的效果,「都市生活那麼緊張,還有多少人願意靜下心來聽《紅樓夢》音樂呢?很多演出商都吃不準。」由於在每地只演一場,頗具戲劇性的是常常在他們舉辦完音樂會坐著車離開時還接到電話,詢問是不是要在當地演出。也是在台北的那場音樂會,一位老太太在音樂會結束演員離開以後還呆呆地站在原地,一直感歎說:「我一生還沒有聽到過這麼好的音樂!」
民族樂器擅長表現《紅樓夢》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紅樓夢》的影視音樂是由管絃樂隊進行演奏的,在此基礎上添加民族樂器的色彩,但轉變到音樂會後,則純粹由民族樂器演奏。之所以做這樣的改變,張列表示:「一方面是基於振興民族音樂的現實,另一方面,原音樂採用中西樂器的結合,有點像是穿著西裝留辮子的感覺」,「《紅樓夢》音樂是中國式的語言,注重音樂的線條、色彩,這恰恰是民族樂器最擅長表現的。民族音樂裡有一組彈撥樂器:古箏,古琴,琵琶,三弦,這些色彩是西樂中沒有的,比如表現劉姥姥的音樂使用的是三弦,這用管絃樂是無法說清楚的。」張列還透露,《紅樓夢》音樂會的原唱其實是鄭緒嵐,後來她因為身體的原因退出,音樂會一度因為找不到合適的人選而停演,直到今年4月,由吳碧霞演繹的版本得到王立平的很大認可。張列稱讚說,吳碧霞的演繹非常完整而有創造性,聽她的演奏絕對不會有與其他音樂家雷同的感覺,而是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
泣問蒼天的《葬花吟》、千回百轉的《紅豆曲》、盡訴衷腸的《枉凝眉》……張列說,《紅樓夢》音樂上的風格可以概括為八個字:「滿懷惆悵,無限感慨」,作曲家王立平花了4年的時間潛心創作,其中包含了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比如《分骨肉》一曲,那泣血般哀怨婉轉旋律不僅打動了聽者,就連王立平當初寫到「一帆風雨路三千」一句時,也是不自覺地一吟雙淚流。而這些背後的故事,將會通過音樂會的現場訪談由王立平向觀眾親自講述。此外,音樂會並不是簡單的樂曲堆砌,除了有獨唱、合唱、器樂合奏各種形式,還有央視著名主持人晁煜的配樂朗誦和情景講解,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