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講 賈元春判詞之謎(4)

第十七講 賈元春判詞之謎(4)

第十七講 賈元春判詞之謎(4)

劉心武揭秘《紅樓夢》

第十七講 賈元春判詞之謎(4)

   

為什麼賈元春她要來琢磨自己家族裡面的這樣一個秦可卿究竟是誰,這個在上一兩講裡面我已經給大家分析過了。賈元春的原型很可能是曹雪芹的一個姐姐,先被送去參選秀女,又由於本身條件不是非常好,一開頭可能並沒有被選拔到皇帝的身邊,而且很可能是先被派去伺候胤和弘皙他們。你想,如果在胤第二次被廢前夕,胤的家族曾經做了這樣一件事情,把即將臨盆的一個婦女,把她生孩子的這個事情隱瞞起來,或者謊報生下的嬰兒是個死嬰,最後還把這個落生的嬰兒偷渡出宮殿,寄養到跟自己關係密切的、一貫相好的官僚家族裡面,這是完全可能的。而賈元春原型在小時候,她可能模模糊糊覺得這個比她小一點的女子有點奇怪,但是她不可能有深刻的意識,她也不一定有去仔細辨認她是誰的濃厚興趣。但是她到了胤和弘皙的生活空間裡面以後,她就會從那個空間裡面的一些婦人的嘁嘁喳喳的私語裡面,隱約感覺到有些奇怪。府裡面當年說是生育了,然後生出來又死掉的嬰兒,很可能就是她小時候,忽然出現在她家族裡的那個女孩,於是她就一直琢磨這個事情。那句判詞之所以在有的古本上寫作「二十年來辨是誰」,它的含義就是賈元春一直在琢磨,他們賈府裡面的這個女人究竟是誰呢?她不是到了當今皇帝身邊才開始「辨是誰」的,她從四五歲上就開始納悶了,後來她選秀女選上了,她還在辨,再後來她的生活出現了一個大的轉折,她辨到第二十年的時候,她的判斷就成熟了,她就說出來了。

我在上一講裡分析出,賈元春的生活原型,後來又從胤和弘皙的身邊,通過內務府的二次分配,移到了弘歷的身邊。她逐漸掌握了確鑿的證據以後,就選擇了一個最佳時機來揭露這件事情,告發了秦可卿被藏匿的事情。你想她如果是四五歲開始琢磨這個事情,到二十年以後,她應該是二十四五歲;而弘歷在做皇帝的時候差不多也是二十四五歲,這兩個人的年齡應該是比較相當的。弘歷對來到他身邊的這樣一個曹家的女子肯定產生了好感,她得到了弘歷的寵愛。這時正好雍正暴亡,弘歷登基,而弘歷登基以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撫平政治傷口,上下做團結工作,該赦的赦,該免的免。賈元春原型,也就是現實生活當中的這個曹家女子,看到這個情況以後,就覺得這是一個最好的時機。無論是這個生活原型,還是小說裡的賈元春,告發家族藏匿皇家女子,都得選擇一個最佳時機。她要達到三個目的:第一個目的,她覺得自己要堅持原則,我是皇家的人,我要堅持一個至高無上的皇家原則,皇家裡面有個別的人做了這種不對頭的事情,我有揭發的義務。她第二個目的,是要保護自己的家族,她揭發自己的家藏匿了不該藏匿的人,不是為了讓自己的家族遭連累,她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父母,讓自己的家族得到解脫。為什麼在這個時候來告發,她的家族就能得到赦免解脫呢?她看到了新皇帝在忙著幹什麼呢?就是正在給所有這些皇族遺留問題畫句號呢。同時,第三個目的,她是為了達到隱藏心底的一個願望。她不可能沒有一個往上爬的願望,因為做了這樣的事,而且家裡配合得也很好,皇帝會認為她忠孝賢德,所以小說裡寫皇帝最後就把賈元春提升了,她於是就「才選鳳藻宮,加封賢德妃」了。小說裡面寫的,雖然把真實生活當中發生的事情在順序上略有挪移,但大體上應該就是這樣。經過我這樣分析,你再讀小說裡面第十三回到第十六回,你會覺得它在敘述的時間排列上就基本合理了。因此我覺得「二十年來辨是非」這句判詞的意思應該是很清楚的,並不難解釋。

關於賈元春的判詞,第二句是「榴花開處照宮闈」。對於這句判詞,很多紅學研究者認為它沒有什麼特別意義,只不過是一句景觀描寫而已。我不這樣認為,這一句也需要破解出其中的深意。

「榴花開處照宮闈」。「榴」就是石榴,石榴有一個什麼特點啊?石榴多籽。為什麼在紫禁城裡妃嬪住的那些院落裡面都種石榴樹啊?它有時候不直接栽在地下,而是栽在一個大盆裡面,現在你去故宮參觀,有時候還能發現,月台上一溜都是石榴樹。封建社會,從皇族一直到普通老百姓,都希望多子多福。康熙皇帝本身就是一個榜樣,你看他那麼多子女,而且以子女眾多為榮、為喜。「榴花開處」意味著什麼?我個人以為,意味著小說裡面的那個賈元春實際上她已經為皇帝懷孕了,所以她得到皇帝那麼大的寵愛。一般來說,皇帝寵愛一個婦女,在多數情況下,還是因為她為自己有所生育,特別是能給自己生兒子。所以賈元春她後來命運為什麼悲慘呢?因為從小說裡面我們看不到一點痕跡,說她把懷的這個孩子生下來了。在真實的生活當中,情況可能也是很悲慘的,她的原型給乾隆懷了孩子,孩子卻並沒有能順利地落生。所以「榴花開處照宮闈」,那個石榴樹開著花,石榴樹開花就意味著要結石榴果,但是結出來沒有呢?它不是「石榴結處照宮闈」,它僅僅是「榴花」,並沒有完全結成石榴。這一句就點出來,賈元春她是處於這麼一種狀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