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曲賦鑒賞 — 石上偈(第一回)
石上偈(第一回)
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說明]
作者虛構空空道人見青埂峰下有一塊頑石,上面敘著它被攜入紅塵後的經歷見聞,後面又有一偈,就是這首七言絕句。偈(ji記),佛經中的唱詞,也泛指佛家的詩歌。本是音譯佛教梵語「偈陀」的略稱,意譯是「頌」。
[註釋]
1.補蒼天——出自古代神話。傳說遠古的時候,天塌壞了,女媧(音蛙)氏煉五色石把天修補了起來。無才補天,是借神話故事說自己無力挽救社會制度的瓦解。《淮南子·覽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四條撐著天的柱子)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因崩壞而不能把地都蓋住),地不周載(因塌陷而不能載負萬物)。火爁焱(音練硯,猛烈延燒的樣子)而不滅,水浩洋而息。猛獸食顓(音專,善良)民,鷙鳥(猛禽)攫(音覺,抓捕)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音敖,大海龜)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救助)冀州(中原地帶),積蘆灰以止淫(洪)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2.「枉入」句——白白地來到人世間這麼多年。作者感慨年華虛度。紅塵,班固《西都賦》:「紅塵四合,煙雲相連。」本寫長安之盛,後用以說世間的熱鬧繁華。小說中有石頭「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的情節。
3.「此系」句——這是石頭身前和身後所經歷的故事。小說中說賈寶玉身前本是頑石,在人世經歷了一番以後,被「引登彼岸」,仍化作頑石,所以這樣說。
4.「倩(qing慶)誰」句——請誰替我抄了去做奇聞流傳。倩,央求。奇傳,即傳奇,為押韻而顛倒,意即奇異故事可以相傳者,它本是唐代興起的一種用文言寫的短篇小說。這裡只取新奇傳聞義。
[鑒賞]
這是作者依托神話表明《石頭記》創作緣由的一首序詩。他在小說的楔子中虛構了此書抄自石上所刻的故事,其原作者便是幻化為通靈寶玉、讓神瑛侍者(賈寶玉的前身)「夾帶」著它一起下凡、經歷過一番夢幻的補天石,而曹雪芹自己只不過是「披閱增刪」者。但這一點已被為此書加評、謄清的脂硯齋揭穿,說「作者之筆狡猾之甚」,作者其實就是曹雪芹自己。
詩中借頑石說自已不能匡世濟時,被棄置世間,半生潦倒,一事無成,只好轉而著書,把自己對現實的觀察和感受寫成小說《紅樓夢》。所謂「無才」,貌似自慚,實則自負,是作者的憤激之言,是一種「縛將奇士作詩人」的感慨;以頑石為喻,表現自己不肯隨同流俗的傲骨。
小說產生的清朝乾隆年間,正是中國的歷 史上最後一個皇朝由盛至衰的轉折時期,一些舊式的經濟基礎已隨時代的潮流,吸收了其它國家的思想,改變成一種新的生產關係。作者已在「太平盛世」的表象後,看出了社會制度將有所改變。他不滿現實,而想「補天」,挽回已頹敗的大勢,可是,他又看到當時社會的「天」已那麼破殘,根本無法修補了,所以有枉生世間的悲歎。這也正是《紅樓夢》中經常流露的虛無悲觀的思想。
但是,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堅持了他所說的「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者」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這樣,勢必如恩格斯所說:「就不得不違反自己的階級同情和政治偏見,他看到了他心愛的貴族們滅亡的必然性,從而把他們描寫成不配有更好命運的人。」(《致瑪· 哈克奈斯》)這就使我們從曹雪芹所敘的「身前身後事」,亦即小說中所真實描繪的典型的封建大家庭的衰亡過程,看出了整個封建階級必然「一敗塗地」的無可挽回的歷史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