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石呆子的原型 北宋文學家石延年
古典小說名著《西遊記》開篇寫道:
花果山上有塊仙石,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一天,石破天驚,從那石卵中蹦出個猴子,見風而長,他就是後來大鬧天空的「齊天大聖」孫悟空。
古典小說名著《紅樓夢》同樣從一塊石頭的神話故事說起,來展開敘述。話說在女媧煉石補天之時,剩了一塊補天石未用,丟棄在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經過此地,施展法術將這塊石頭變為通靈寶玉,帶入凡間,歷經了一段夢幻繁華。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空空道人路過無稽崖,見大石上刻錄了一段故事,便受這塊石頭之托,抄錄下來,傳播世間。故而《紅樓夢》又叫《石頭記》。
後來這書傳到曹雪芹手裡,他在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書名為《金陵十二釵》。書中交代,曹雪芹是《紅樓夢》的披閱增刪者,《紅樓夢》的作者是石頭,也就是空空道人稱呼的「石兄」。
很顯然,曹雪芹借鑒了《西遊記》的敘述方式,把「滿紙荒唐言」寄托於「通靈寶玉」之口,自己卻隱身於故事表象之外。他對「石兄」情有獨鍾,並且以石自喻,其原由出自於中國人根深蒂固的石頭崇拜意識,寄寓著「君子溫潤如玉」的文人情懷。
曹雪芹反覆強調「石頭」意象,也是在暗示讀者:他敘述的故事就發生在「石頭城」。「石頭城」即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城。
至於《紅樓夢》的作者真姓大名是不是姓「石」?或者含有「石頭」的名號?由此展開聯想的人們很容易就去按圖索驥,進而誤入歧途。不過,這也的確引起了我們對《紅樓夢》中涉及的「石」姓人物的關注、興趣。
(一)石曼卿「為他人作嫁衣裳」
《紅樓夢》第二回,賈雨村縱橫古今,洋洋灑灑,宣講了一番「正邪兩賦論」,然後列舉了二十多位歷史人物名字,如許由、陶潛、阮籍、嵇康、劉伶、顧虎頭、陳後主、唐明皇、宋徽宗等人。他們或為情癡情種,或為逸士高人,或為奇優名倡,都是賈雨村認為在天地之間,同時接受了「正邪兩氣」感染,應運而生的傑出人物。其中的石曼卿就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石兄」。
石曼卿(992—1040),名延年,字曼卿,一字安仁,別號葆老子,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官至秘閣校理、太子中允。石曼卿才華橫溢,名滿天下,很多文人與之交好。著名詩人梅堯臣稱讚他的詩:「星斗交垂光,昭昭不可挹。」南宋詞人劉克莊評論其詩:「清拔有氣骨。」。北宋大文豪歐陽修說:「石曼卿自少以詩酒豪放自得,其氣貌偉然,詩格奇峭。又工於書,筆劃遒勁,體兼顏柳,為世所珍。」石曼卿死後,歐陽修還專門作了《祭石曼卿文》,給予他很高的評價。
石曼卿性格灑脫,豪放曠達,且不拘禮法,不慕名利。據北宋·彭乘 《續墨客揮犀》記載:起初,石曼卿經過考試,進士及第。可這時偏偏有人告狀,說有人考試作弊。朝廷於是下令復考。結果,一些人因復考不及格而落第,這中間居然也有石曼卿。得知消息,那些落第者都驚呆了,有的竟然嚎啕大哭起來。只有石曼卿一人非常鎮靜,他若無其事地脫下朝廷之前賜予的袍靴,交還給使者,然後穿著內衣、扎上帕頭,與朋友談笑歡飲,就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一樣。事後,他還寫下一首《下第偶成》詩:「年去年來來去忙,為他人作嫁衣裳。仰天大笑出門去,獨對春風舞一場。」
這是一首集句詩,其中的「為他人作嫁衣裳」正是《紅樓夢》中甄士隱《好了歌注》的結句:
「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對於讀書人來說,名落孫山無疑是最悲催的時候。科舉考試看似公平,實際上名額有限,大多數人都注定了是失敗者。一輩子寒窗苦讀,忙來忙去,到頭來,只是在給他人當陪襯。細想,曹雪芹也必定有過這樣的科場經歷、切膚之痛。
後來,冤枉落第的石曼卿被朝廷授予了「三班借職」,即級別最低的官職。石曼卿又寫了一首絕句詩:「無才且作三班借,請俸爭如錄事參。從此罷稱鄉貢進,直須走馬東西南。」石曼卿巧妙地把科舉、官名嵌在詩句中,對朝廷的荒唐做法給予諷刺、嘲笑,表達了他對於科舉制度與官場仕進的蔑視。
《紅樓夢》第一回,空空道人在「石兄」記敘的文章裡,看到了家庭瑣事,閨閣閒情,詩詞謎語。末尾還有一首詩偈,云:「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這無疑是作者對自己身世的總結陳述,可見,曹雪芹和石曼卿一樣以「無才」自詡,體現出他們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失落情懷。
(二)芙蓉花神與《芙蓉女兒誄》
石曼卿是一個性情中人,進入官場之後,他秉性難移,仍然剛直不阿、不入俗流,他在仕途上的命運也因此變得跌宕坎坷、幾起幾落,飽受磨難。
據北宋·邢居實《拊掌錄》記載,石曼卿詩酒稱豪,風趣幽默,被人們視為李白再世。石曼卿在朝為官時,一天,出遊報寧寺,馬伕一時疏忽,他的坐騎受驚躍起,將石曼卿摔下馬來。隨從慌忙將他扶起。許多旁觀者以為他肯定要發怒。不料他卻指著馬伕笑道:「虧得我是石學士,要是瓦學士,恐怕這回就要被摔得粉碎了。」 石曼卿一句輕鬆自嘲,既消除了自己的尷尬,也化解了馬伕的恐懼。
石曼卿在朝中仗義執言,得罪了權貴,被貶官到海州,出任通判。據明·孫升《孫公談圃》載:「石曼卿通判海州,以山嶺高峻、人路不通,略無花卉點綴映照,使人以泥裹桃(桃樹)核,拋擲於山嶺上。不數年間,花發滿山,爛如錦繡。」可見石曼卿也是一位熱愛生活、追求美,富有浪漫情趣的人。
石曼卿酷愛飲酒,還是一位酒仙。他「狀貌偉然,喜酒自豪」,「自顧不合於時,乃一混以酒」。相傳宋仁宗愛其才,勸其戒酒,後竟酗酒成病,英年早逝,終年四十九歲。石曼卿逝後,人們仍然對他念念不忘,演繹出許多傳說。據歐陽修《六一詩話》記載:「曼卿卒後,其故人有見之者,雲恍惚如夢中。言我今為鬼仙也,所主芙蓉城。欲呼故人往游,不得,憤然騎一素驢,去如飛。」
石曼卿死後,傳說他已經化為神仙,為芙蓉城的城主。後人於是就以石曼卿為十月芙蓉的花神。
《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賈寶玉為祭奠丫鬟晴雯,特意寫作了一篇祭文《芙蓉女兒誄》,文章聲情並茂,催人淚下。奇怪的是博學多才的賈寶玉竟然也相信了一個丫頭的臨時杜撰,說晴雯死後化為了芙蓉花神。也許是賈寶玉從這個丫頭的話語中得到了一些寬慰,從而減輕自己對晴雯之死的負罪感。然而真正聽懂他的祭文的人,偏偏是突然間從芙蓉花叢中走出來的林黛玉。賈寶玉聽從黛玉建議,當即對祭文進行修改,一句「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隴中,卿何薄命!」奪口而出。林黛玉聽了,忡然變色,莫名其妙地心慌意亂起來。聯繫後文,這《芙蓉女兒誄》竟然成為了林黛玉早逝的魔咒。
芙蓉花又稱「拒霜花」,面對「風刀霜劍嚴相逼」的惡劣環境,它依然傲霜綻放,其嬌艷風采、傲霜英姿用來匹配那高潔美麗的林黛玉是最恰當不過的了。賈寶玉心目中尊貴的「芙蓉花神」無疑就是他癡情愛戀的林妹妹。
曹雪芹和石曼卿的心靈是相通的,《芙蓉女兒誄》憑弔的正是象石曼卿這樣的情癡情種,逸士高人。一曲悲歌,淒厲長嘯,驚天地泣鬼神,多少癡男怨女為之灑下同情的熱淚。
(三)「石呆子」的頑強抗爭
到了《紅樓夢》第四十八回,又出現一位姓石的讀書人。他在書中只留下了一個「石呆子」的外號,並沒有正式出場,而是通過王熙鳳的陪嫁丫頭平兒的口頭轉述,顯現出來的。
平兒匆匆忙忙到寶釵處要棒瘡藥,一邊咬牙痛罵賈雨村。說是大老爺賈赦看中了石呆子家裡的二十把舊扇子,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做的,皆是古人寫畫真跡。賈赦便叫兒子賈璉去買,要多少銀子給他多少。石呆子窮得連飯都沒的吃,卻偏偏不肯賣扇子,還說:「我餓死凍死,一千兩銀子一把我也不賣!」,「要扇子,先要我的命!」賈璉想盡千方百計,也無可奈何。
賈雨村得知消息後,便心生了爛點子,訛詐石呆子拖欠了官銀,把他抓進衙門,所欠官銀,要他變賣家產賠補。賈雨村派衙役把石呆子家裡的那些扇子查抄了,作了官價,就立馬給賈赦送了過來。大老爺拿著扇子,得意地問賈璉說:「人家怎麼弄了來?」賈璉回了一句:「為這點子小事,弄得人坑家敗業,也不算什麼能為!」 賈赦聽了就很生氣。事後,他找了岔子,把賈璉打了個皮開肉綻、動彈不得。
這「石呆子」想必是個抱窮守節的讀書人,那些留有古人寫畫真跡的二十把舊扇子,應該是來自家傳,如此看來,石呆子家裡也應該是個詩書禮義之家了。只可惜到他這輩,窮苦潦倒,飢寒交迫。然而石呆子卻窮且益堅,保持著讀書人「視金錢如糞土」的高傲品德,難怪會被人稱為「呆子」了。
賈雨村利用職權,巧取豪奪,厚著臉皮去巴結權貴,實在是斯文掃地,傷盡天良。石呆子遭遇到這樣的無恥之徒,必定是在劫難逃。平兒說他「如今不知是死是活」,按照石呆子「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信念,他最終很可能被賈雨村活生生折磨死去。這又是一位為了理想頑強抗爭,矢志不渝的「石姓」男兒。
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就是一塊頑石,其前生是赤瑕宮的神瑛侍者。瑛者,寶石也。神瑛侍者投胎人間,嘴裡含著一塊五彩的小石頭,那石頭就是《紅樓夢》的作者 「石兄」了。賈寶玉真可謂是天降奇人,然而在賈母、王夫人、寶釵等眾人的眼中,他卻是呆頭呆腦,愚頑不通世事。用「石呆子」的名號來稱呼賈寶玉同樣恰如其分。
面對淒風冷雨、黑暗勢力,石呆子的痛苦掙扎、頑強抗爭,在曹雪芹看似風花雪月、波瀾不驚的筆墨中娓娓道來,這也正是作者的痛苦和抗爭哦。我們只有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感受《紅樓夢》文字間的那份傲骨、那份力量,也才不枉了作者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