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過節時放鞭炮的習俗是怎麼來的?有哪些關於鞭炮的詩作?
在我國過年過節時都會燃放煙花爆竹,這一習俗在我國已有多年的歷史。歷代文人墨客為此創作了許多詩作,下面紅樓夢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閨女戴花,小子點炮;老頭老婆,柿餅子核桃。」這首童謠說的是過年時的情景,而小時候男孩子最愛的,則是「小子點炮」。攢了零花錢,買鞭炮、放炮仗,那一聲聲「砰咚」「辟啪」「哧溜」的音響,與孩子們一波波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在寂靜的夜空久久迴盪。
鞭炮,又稱爆竹、爆竿、炮仗、編炮,其門類繁多,主要有爆竹類、噴花類、旋轉類、升空類、吐珠類、玩具類、禮花類、架子煙花類、組合煙花類等,常見的品種有二腳踢、麻雷子、甩炮、旗火、地老鼠、炮打燈兒、花盒、太平花、小禮花、大地紅等等。
過年過節燃放鞭炮的習俗,在我國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神異經》載:「西方山中有焉,長尺餘,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熱,名曰年驚憚,後人遂象其形,以火藥為之。」這說明古時人們燃放爆竹,是為了驅嚇危害人們的山魈。據說山魈最怕火光和響聲,所以每到除夕,人們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嚇跑。這樣年復一年,便形成了過年放鞭炮、掛紅燈,敲鑼打鼓歡慶新春的年俗。
《荊楚歲時記》亦載:「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也是此意。
以爆竹驅崇辟邪的詩句俯拾皆是。
如劉禹錫的《畬田行》:「照潭出老蛟,爆竹驚山鬼。」
張說的《岳州守歲》:「桃枝堪辟惡,爆竹好驚眠。」
宋人晁補之的《失調名》:「五更催驅儺,爆竹起。」
南宋范成大的《爆竹行》:「一聲兩聲百鬼驚,三聲四聲鬼巢傾;十聲百聲神道寧,八方上下皆和平。卻拾焦頭疊床底,猶有餘威可驅癘......」
北宋文史家劉敞還寫有一首《爆竹》,記述的更詳實,詩曰:
節物隨時俗,端憂見旅情。
土風猶記楚,辭賦謾譏倫。
烈火琅碎,深堂霹靂鳴。
但令休鬼瞰,非敢願高明。
《紅樓夢》中賈元春的燈謎詩寫得更有聲勢,詩云:
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
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
在火藥、紙張沒有出現之前,只有「鞭」,沒有「炮」。人們是用甩鞭子炸出啪啪之聲,來驅鬼辟邪的。後來改用燒竹子,長長一節竹竿燃燒起來,爆裂之聲更大更響,且接連不斷,用以驅逐瘟神,反映古人渴求平安祥和的美好願望。這便是「爆竹」的由來,亦稱「爆竿」。唐代「鄉校小臣」來鵠在《早春》一詩裡寫道:
新歷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
偏憎楊柳難鈐轄,又惹東風意緒來。
火藥發明以後,人們製作的「火藥爆竹」,威力大、品種多。
隨著造紙術的日臻完美,開始有了鞭炮和煙花,應用更為廣泛,人們燃放爆竹喜迎新春,祈福納祥。北宋文學家王安石一首《元日》傳誦千古,表達了千家萬戶辭舊迎新的喜悅心情: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人們燃放爆竹,暢飲屠蘇酒,張貼門神畫、春聯,東風蕩漾,春意融融,張張笑臉洋溢著對春天的憧憬。
南宋著名女詞人朱淑貞被窗外聲聲爆竹喚起無限情思,賦詩道:
爆竹聲中臘已殘,紺酥酒暖燭花寒。
朦朧曉色籠春色,便覺風光不一般。
——《除日》
在氤氳的酒香和搖曳的燭光裡,朦朧的春色已然漸漸顯露,萬紫千紅的春光不是一般的美啊!
在這爆竹聲聲、闔家歡聚之時,有的詩人卻獨自愁年,概因新年將至,華發又添,世事難料。
南宋的劉克莊宦海沉浮,鬱鬱難伸,聞聽小兒燃放爆竹,不由感慨自己身態龍鍾,垂垂老矣,遂賦詩云:
兒童燒爆竹,婦女治椒花。
獨有龍鍾叟,淒涼感歲華。
——《歲除》
暮年心膽怯,臨履極兢兢。
已被梅花惱,時為爆竹驚。
——《歲除前一日》
不過,雪中紅梅已被當空炸響的爆竹催得嫣然盛開,春天邁著輕盈的腳步向我們走來。
煙花,原稱焰火、煙火,燃放起來,比爆竹更絢麗更壯觀。
隋唐時,新年、元宵節燃放煙花,舉辦煙火盛會,已在帝都皇宮開始盛行。隋煬帝楊廣寫有《元夕於通衢建燈夜升南樓》,描寫了元宵節燃放煙花的盛景,詩云: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
燔動黃金地,鍾發琉璃台。
從初唐詩人蘇味道的《十五夜觀燈》中,我們領略到了「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美妙: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初唐的盧照鄰也寫有一首《十五夜觀燈》,描繪了燈火綴天、接漢疑星的大好美景:
錦裡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絢麗多彩的元宵燈火將大地點綴得五彩繽紛,綿延不絕,與昊天星月連成一片,觀燈看禮花的美麗姑娘歡笑聲清亮亮地傳了過來。
到了宋代,煙花製作更為完美,其代表品種「架子煙火」「盆景煙花」,已具相當規模。
每逢新年、元宵節,不僅京城皇家苑囿燃放,也傳至民間,一些達官巨賈競相媲美,從掌燈時分直至更殘漏盡,連夜不覺。南宋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中有所描述: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其盛況可見一斑。
到了現在,人們對燃放煙花爆竹的危害已有了客觀、科學的認識。不僅會造成空氣污染,還會產生噪音污染,而且造成資源浪費,更為嚴重的,是易於發生火災及爆炸事故,給人身安全帶來傷害。因而,從20世紀末,國家開始頒布有關法律禁令,很多城市已全面禁放煙花爆竹。我們應當遵規守法,移風易俗,過一個「綠色、安全、文明」的新春佳節。
爆竹聲中人老大,梅花香外客平安。
一番春事從頭起,萬里天衢著步寬。
——宋末元初·趙必象《日客中和同年韻》
我們在古詩詞裡聆聽爆竹的清靈之音,在新春佳節之際,把酒酹滔滔,吟詩共祝願,祈盼辛丑牛年「恰像颱風掃寰宇」,迎來春色滿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