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秋爽齋一宴後,都發生了哪些事情?
《紅樓夢》劉姥姥進大觀園堪稱是整本書最經典的章節之一,下面由紅樓夢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著往下看
秋爽齋一宴劉姥姥,鬧出了很多笑話。隨後曹雪芹詳細描寫秋爽齋的陳設——一如其他人的房間——揭示了賈探春的一生。遠嫁去海外異國為王妃,卻「日邊紅杏倚雲栽」,僥倖生下嫡子,獲得榮寵福壽無限。
這裡賈母剛說了「後廊簷下的梧桐也好了,就只細些。」正說話,忽一陣風過,隱隱聽得鼓樂之聲。賈母問「是誰家娶親呢?這裡臨街倒近。」王夫人笑著告訴她是梨香院的十二個小戲子在排練,離大街很遠,哪裡聽得「娶親」之聲。
注意曹雪芹這種關聯描寫。剛寫了探春房中陳設伏筆她遠嫁後的一生,賈母就說到梧桐。鳳棲梧桐,有鳳來儀,揭示賈探春日後將要嫁作王妃的結局。而被賈母誤以為「婚娶」的鼓樂之聲,又適時的應景傳來,結果注定戲夢一場。
《紅樓夢》這類關聯緊密的小細節,不外如是。
這邊賈母聽說,就讓人吩咐叫小戲子們進園子裡排練,一來她們也逛逛,二來眾人也趁便聽一聽戲。這一段描寫要注意兩點。
一,梨香院小戲子是賈元春的私人戲班,賈母在家也輕易不用她們。每次都要外頭請了戲班進來。
二,劉姥姥資格不夠,賈母也沒安排戲,但賈府有戲,也是一種當時的「高逼格」,不妨讓劉姥姥見識一二貴妃的「享受」。
坐了一會子,賈母吩咐宴席在藕香榭擺放,她們要去坐一會船。還說孩子們愛乾淨,不喜歡人多髒了她們的屋子。這才是老人家的家常。賈母深知與孩子們的代溝,不肯做討厭的人。
賈探春當然不能不說話,就說請還請不到老太太和姨太太。她這話就很有水平。賈母是祖母必須恭敬,薛姨媽是王夫人妹妹,尊敬姨媽就是尊敬嫡母,賈探春會來事可見一二。
這裡不提藕香榭那邊怎麼佈置,卻說賈母帶著眾人坐船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結合前文的關聯描寫,就成了林黛玉的一生寫照,很好地呼應了賈探春室內陳設對遠嫁後的伏筆。本文將重點講一下「留得殘荷聽雨聲」這段故事。
(第四十回)寶玉道:「這些破荷葉可恨,怎麼還不叫人來拔去。」寶釵笑道:「今年這幾日,何曾饒了這園子閒了,天天逛,那裡還有叫人來收拾的工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寶玉道:「果然好句,以後咱們就別叫人拔去了。」說著已到了花漵的蘿港之下,覺得陰森透骨,兩灘上衰草殘菱,更助秋情。更助秋情。
回到第十七回和第十八回,當時賈政、賈元春分別都來到這裡。可見重要性。
(第十七回)寶玉道:「這越發過露了。『秦人舊舍』說避亂之意,如何使得?莫若『蓼汀花漵』四字。」(第十八回)已而入一石港,港上一面匾燈,明現著「蓼汀花漵」四字。賈妃看了四字,笑道:「『花漵』二字便妥,何必『蓼汀』?」
「蓼汀花漵」被賈元春改作了「花漵」。當初在解讀這段時,我們就說過賈元春的修改,代表她反對林黛玉和寶黛姻緣的立場。
賈寶玉取名「蓼汀花漵」自有深意。此處前為一片湖面種著荷花,岸邊沙洲有紅蓼蘆葦,紫菱洲、藕香榭、蘆雪庵都在這裡。通過蓼汀花漵往下就是蘅蕪苑。溯水而上則是瀟湘館。
「蓼汀」出自唐代詩人羅業的《雁》詩,意思是給大雁休息繁衍的沙洲。
「花漵」出自唐代詩人崔輔國的《採蓮》詩,意思是湖上採蓮之歌。
「蓼汀花漵」凸顯出閒適的人生,蓮與雁共生的世外桃源。而蓮與雁,又都是林黛玉的象徵。
可賈元春不喜歡,將「蓼汀」去掉,等於賈家不再給林黛玉立足之地,讓她不得已像「折足雁(第六十二回)」一般被攆出去「自生自滅」。剩下採蓮的「花漵」,是指賈家搾取林黛玉最後價值的意思。也與之前說的林黛玉為了賈寶玉犧牲,迫不得已與賈探春一同遠嫁異國為王妃的情節對應。
上文解讀林黛玉的三首《菊花詩》時,我們已經說過。
言歸正傳,這邊賈寶玉因為水面的殘荷惱人,揚言要拔了去。林黛玉卻不同意。說喜歡李商隱的一句詩「留得殘荷聽雨聲」,正對應眼前晚秋殘荷的景象。賈寶玉一聽也覺得好,就說「別拔了」。
如果將「留得殘荷聽雨聲」與「蓼汀花漵」到「花漵」的伏筆結合,就會發現這其中對林黛玉的人生伏筆特別清晰。
「留得殘荷聽雨聲」是林黛玉修改的一句詩。原文出自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李商隱年少時父母雙亡,不得已投奔表舅崔戎。崔戎對李商隱視如己出,將他與兩個兒子崔雍崔袞一般看待,表兄弟三人的感情非常深厚。
可惜崔戎英年早逝,讓李商隱難得的閒適生活再出變故。表舅去世後,崔家沒了官身,李商隱不得不離開崔家,與表兄弟們各奔前程。
李商隱離開長安後,孤身一人前路迷惘,在一個淒風苦雨的深秋之夜,他寄宿在一戶姓駱的人家的水亭之中,夜半無眠,聽著窗外雨打枯荷的聲響,情難自禁寫下這首思念兩個表兄弟的詩文。
詩中對表兄弟的思念之情,對未來的迷惘和對自己悲觀人生的複雜情緒交織在一起,是一首特別悲傷的感懷詩。
看過李商隱的人生遭遇,再結合「蓼汀花漵」被去掉「花漵」預示林黛玉在賈家無立足之地,不得已遠嫁的伏筆,就會發現二人的人生基本重疊。
同樣父母雙亡沒有家人扶持,同樣落魄舅舅家,同樣與表兄弟姐妹感情深厚,同樣隻身淪落天涯……
「留得殘荷聽雨聲」,代表林黛玉日後離開賈府的結局。
至於林黛玉遠嫁的伏筆,從《葬花吟》,《題帕三絕》到三首菊花詩,以及後文《折足雁》酒令,芙蓉花簽「莫怨東風當自嗟」,最直觀的晴雯被攆走後慘死……伏筆非常多。尤其賈探春給林黛玉取名瀟湘妃子是娥皇女英二女同嫁故事,二人都有遠嫁異國為王妃的伏筆,結合上文所說賈探春秋爽齋陳設以及杏花簽「日邊紅杏倚雲栽」的「雲」是林黛玉的影射……
君箋雅侃紅樓的一貫觀點,都是林黛玉和賈探春二女同嫁異國,林黛玉很快思念賈寶玉淚盡而亡,觀點不變,不多贅述。
那麼,李商隱原詩是「留得枯荷聽雨聲」,林黛玉又為什麼修改一字,變成「留得殘荷聽雨聲」呢?我覺得原因有兩個。
一,李商隱作詩時是季秋的九十月份,池塘中的蓮葉已經枯萎,是謂枯荷。他聽到雨水打到枯荷之上的聲響,是為「留得枯荷聽雨聲」。
而劉姥姥來時仲秋,不過八月末。池塘中的荷雖多敗落,但仍舊還有生機,尚有斑駁的荷葉和晚開的孤零零綻放著的荷花,是謂殘荷。林黛玉看到的是雨打殘荷的「留得殘荷聽雨聲」。
時間的不同,注定荷的狀態不同。李商隱的「枯荷」生機盡絕。林黛玉的「殘荷」一息尚存。
二,林黛玉是「蓮主」,所以才掣得「芙蓉花簽」。從甄英蓮算起,《紅樓夢》一大批與蓮、蓉、菱有關的命苦人,都是以林黛玉為首的可憐人。
「留得殘荷聽雨聲」,殘荷是林黛玉的化身,除了借《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的李商隱經歷影射她的命運,還代表林黛玉一息未絕,寶黛愛情此時還有一線機會。
「花漵」一邊連著荷塘,一邊連著蘅蕪苑。花漵出自《採蓮》,正是寶黛姻緣與金玉良姻對立的象徵。
林黛玉認為「殘荷」好,要留!薛寶釵卻認為殘荷不好,要「採蓮」,她說「這一年可曾饒過這園子」。言外之意是有空早都該剷除殘荷。就是雙方立場對立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