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楊希道所作的《詠舞》,描繪出舞女的容貌與舞姿

唐代楊希道所作的《詠舞》,描繪出舞女的容貌與舞姿

唐代楊希道所作的《詠舞》,描繪出舞女的容貌與舞姿

紅樓夢簡介

唐代楊希道所作的《詠舞》,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紅樓夢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大唐太宗開盛世,盛世盛筵盛歌舞,歌舞日夜升太平……如此聯詞,到不是玩弄什麼文字遊戲,只是為了說明太平盛世必有歌舞,有歌有舞,就證明了政治清明,就說明了執政者施政有方;統治有方就利國利民,利民就是大功德,功德必須歌舞頌之、詩賦揚之。這幾方面是相輔相成並有機結合在一起的,逐漸成為一種合理的形式而存在於歷史長河裡。

歌舞不分家,就像宴席之上的酒菜相隨。同樣的,歌舞昇平之後,當然還需要歌功頌德,這就缺少不了詩詞文賦。往大點說涉及到朝廷形象,往小點說牽扯到皇帝面子,無論哪一個理由,都少不得朝臣獻詩貢賦。這一道程序,可萬萬少不得。

《詠舞》

[唐]楊希道

二八如回雪,

三春類早花。

分行向燭轉,

一種逐風斜。

這首《詠舞》,作者都撲朔迷離的,有說是楊師道的,有說是楊希道的,一字之差,人物卻異。楊師道有來歷,楊希道生卒皆不詳,雖說有名姓,反而不如直接一個無名氏,來得乾脆。人死如燈滅,啥事不曉得,何必汲汲於此虛名浮利,徒然增添煩惱?《全唐詩》存其詩五首,也都與楊師道混淆一體。細想這事,到是詭異。

歷史煙雲,變幻莫測,搞得大家對有些問題都莫衷一是。楊希道這事,不是個案,就像《紅樓夢》,其作者也是一個模糊不清。不過,對於我們這些閱讀者而言,只要作品寫得美妙,作者到底是哪個,還是讓那些喜愛考證的專家去操心吧。

唐初流傳下來的許多詩歌,都是一些應製作品,大部分缺少情感,意趣欠缺。如果仔細去讀的話,那些詩歌就好比一篇篇的說明文,把現場的畫面描寫的非常逼真,固然栩栩如生,卻偏偏沒有詩意。這是初唐宮廷詩歌的毛病,大抵歌頌太平,內容當然以謙和為主。這首掛名楊希道的《詠舞》,基本上就是這樣一種情況。

「二八如回雪,三春類早花」,音樂響起,歌女入場,整個現場頓時變得熱鬧非凡。舞姿翩躚,恰如風中迴旋之雪花;容顏嫵媚,好似春花般嬌艷而美麗。回雪,曹植《洛神賦》中寫:「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形容女子婀娜多姿的身段。二八,《左傳》襄十一年:「女樂二八。」孔穎達疏:「(二八)十六人。」其實,理解為人數,亦可理解女子年齡。二八一十六,十五六歲好年華,「正見當壚女,紅妝二八年」(李白《江夏行》)。

看這些用語,「回雪」、「早花」,用雪與花來形容女子,實在是爛大街的詞彙,毫無新意。如果說有點兒意思之處,便是此兩句皆比較工整,講究對仗。這也算唐初詩歌,尾隨齊梁陳隋數朝流弊所在。開始注重巧妙的形式,以此來掩飾內容的膚淺。不管有意或無意,在創作技巧上面,這亦算是很大的發展了,為後來律詩的定型奠定厚實的基礎。

「分行向燭轉,一種逐風斜」,詩人在開頭專注於舞女的形容面貌,到末尾忽轉向描寫舞女的舞姿。燭火通明,排列整齊的隊伍,驀然分散開來,美若天仙的女子們,旋轉的優美舞姿,如同春風吹拂之中的花朵,左傾右斜,搖擺不定。此處「一種」,意為一齊,一樣。事實上,這兩句完全是對開頭兩句的完美銜接,對表演的舞蹈進行詳細描述一番。

此句用「分行」、「一種」,都是指向舞蹈形式,其中並沒有一字明言誇獎舞姿如何優美,卻巧妙使用暗喻手法,不知不覺之中把歌舞的美妙給傳遞出來。這兩句和開頭兩句一樣,句子整飭,文字簡潔,描繪畫面十分精煉,彷彿一幀膠片猛然定格下來。言有盡而趣無窮,戛然而止,沒有絲毫拖泥帶水。讀本詩,眼前忽現整齊隊列,舞女如此,詩句亦如此。

唐太宗朝的早期詩歌,除了古體詩歌(五言)的大量創作,便是對於這種小詩比較擅長,可惜總是過多表現在應制或侍宴上,偶爾抒發個人真實情感的作品,反而不是很多。這些絕句在形式和內容上,都乏善可陳,對於喜愛欣賞詩歌者來說,不是多麼招人。可是仔細想來,《全唐詩》總計四萬多首,真正可以讓人背誦而至脫口而出的,又能有多少呢?後人集注《唐詩三百首》,各種版本,大抵所取不過各自所忠愛者。畢竟蘿蔔白菜,各選所愛,才能呈現百花齊放的精彩。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