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判詞是什麼?賈寶玉的結局如何?
賈寶玉,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主要的人物,別號怡紅公子、絳洞花王、富貴閒人。由神瑛侍者脫胎而成,對絳珠仙草有灌溉之恩,因此有還淚一說,出生時口含一塊玉,是賈府的寶貝,他曾說「女孩都是水做的骨肉」,從小在女兒堆裡長大,喜歡親近女孩兒,討厭男人,與林黛玉的愛情是世間少有的純純之愛。他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個性,主張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他心眼裡,人只有真假,善惡,美醜的劃分。根據脂評所述,其在情榜中被評為情不情。下面紅樓夢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賈寶玉形象帶有曹雪芹自傳的色彩,但其本質上屬於藝術虛構,是作者有意識塑造的集意淫、補天濟世、正邪兩賦三大美德於一身的典型形象,在世界文學史上極具創新性。
賈寶玉的判詞如下: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庶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褲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譯文:
無緣無故的尋找愁苦,有的時候又裝瘋賣傻。雖然生得一副好皮囊,但腹中一無所有,糊里糊塗的連人情世故也不懂,愚笨頑劣不願讀書。行為奇怪性格乖張,那裡管世人對自己不好的評價呢?
少時身處富貴溫柔鄉里不知家業之艱,到頭來家族敗落卻難以忍受,可惜少時辜負了大好時光,於國於家都沒有益處。論起無能來天下第一,古今沒有比他不肖的再找不出第二個。奉勸各種富貴紈褲子弟,不要學這個人的樣子啊。
判詞解讀
寶玉自幼天資聰穎,他給大觀園所題之額受到父親的頻頻讚許,為晴雯寫所寫《芙蓉女兒誄》更是一絕。在警幻仙姑的眼中,他是「天分高明,性情穎慧」。另一方面,賈寶玉自認為見識高明,對於《四書》之類的「聖賢書」他卻偏偏「怕讀」,以至「大半夾生」,「斷不能背」。他厭惡世間知識分子的仕宦道路,諷刺那些熱衷功名的人是「國賊祿鬼」;他更是嘲笑道學所稱的「文死諫、武死戰」的所謂「大丈夫名節」是「沽名釣譽」
在這一過程中也有不少人給寶玉敲響了警鐘。警幻仙姑受寧榮二公之托特勸其投身於仕宦經濟之道,秦鍾臨終前更是向寶玉自白懊悔年少輕狂,勸其立志功名。寶玉卻並沒有把這些勸告放在心上,到了最後家族敗落卻無力回天,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當年珍愛的女兒們各奔東西,就連元春封妃也成了家族最後的盛景。恰如作者年少富貴,卻落得了落魄淒慘的結局,最終只能默默回憶少時那些閨中女兒們的才情。作者借寶玉的一生,以後人的口吻道盡了作者的一個「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