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夜話:紅樓夢中賈府元宵夜異彩紛呈的燈謎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春燈節,是中國漢族民俗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元宵節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人們歡度元宵節,最為期待的除了吃元宵、看煙火之外,就是賞花燈、猜燈謎了。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綵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放燈火,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說起來,元宵節夜間燃燈的習俗起源於兩漢時期,但是,觀燈猜謎的習俗還是在兩宋時期開始流行,明清兩朝延續,至今不衰。「猜燈謎」又叫「打燈謎」。南宋時,京城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謎、猜謎的人眾多。起初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綵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據《武林舊事·燈品》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其中「藏頭隱語」,即指謎語。當時所謂的制謎二十四格,如「捲簾」、「諧聲」等等,至今流傳。元宵佳節,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姓雜陳,詩謎書於燈,映於燭,列於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
宋朝的元宵燈會一般長達五天,而到了明朝的燈節持續的時間更長,以顯示社會歌舞昇平。元宵燈會一般自正月初八開始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
清朝時期,滿清入主中原,雖然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終清一朝,元宵節儘管只有三天時間,但是,不僅燈火璀璨,亮如白晝;而且燈的款式也更加精緻奇幻,讓人歎為觀止。在此燈會上,人們觀燈猜謎依然成為元宵佳節之夜一道靚麗的風景。而清代文人曹雪芹筆下《紅樓夢》中所描寫的賈府元宵節之夜異彩紛呈的燈謎正是明清兩朝元宵燈會的生動寫照。
在曹雪芹筆下,《紅樓夢》有多處關於元宵節的描寫。在這部小說的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的一章中,就有兩處寫到元宵節。第一處:「士隱見女兒越發生得粉妝玉琢,乖覺可喜,便伸手接來抱在懷中,鬥她玩耍一回,又帶至街前,看過會的熱鬧。」文中的「過會」,即是元宵節的活動之一。第二處:「真是閒處光陰易過,倏忽又是元宵佳節。士隱令家人霍啟抱了英蓮,去看社火花燈。」文中的「社火花燈」是指元宵節夜晚街頭的鼓樂、歌舞、百戲、雜耍、放花燈等娛樂活動,由此也可見,當時老百姓觀看社火花燈的盛況。當然,這兩處關於元宵節的描寫只不過是為以後賈府兩次過元宵節作下的鋪墊。
在《紅樓夢》中,詳細描寫了賈府這兩次過元宵節的情景。第一次是元妃省親時,當時賈府處於極盛時,固整個榮國府裝扮得花團錦簇,燈光燦爛,渲染出賈府的大富大貴,非尋常人家可比;而第二次描寫的元宵節賈府正是處於興盛與衰敗之際,雖然流光溢彩,珠玉生輝,極其奢侈華貴,但已經沒有了過去那種雍容華貴的萬千氣象。元宵節普通人家可以出外觀賞煙花社火,而賈府這樣的官宦人家,自然不用像平常人家那樣,他們可以在深宅大院裡自娛自樂,盡情享受節日的歡樂。
賈府的元宵節是在《紅樓夢》第十八回「林黛玉誤剪香囊帶,賈元春歸省慶元宵」一章開始的。元春晉封賢德妃,回家省親,便正是元宵佳節。在這一回中,作者借元春的目光,展示了賈府的靡費豪華富貴風流:「卻說賈妃在轎內看此園內外如此豪華,因默默歎息奢華過費……只見清流一帶,勢若游龍,兩邊石欄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風燈,點的如銀光雪浪;上面柳杏諸樹雖無花葉,然皆用通草綢綾紙絹依勢作成,粘於枝上的,每一株懸燈數盞;更兼池中荷荇鳧鷺之屬,亦皆系螺蚌羽毛之類做就的。諸燈上下爭輝,真系玻璃世界,珠寶乾坤。船上亦系各種精緻盆景諸燈,珠簾繡幕,桂楫蘭橈,自不必說。」
製作燈謎和猜燈謎是賈府歡慶元宵佳節的高潮。在《紅樓夢》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制燈謎賈政悲讖語」一章中,元春省親回宮後,特地製作燈謎由太監送出,以便與家人同樂;因此也讓眾姐妹也作一個燈謎送進去,這樣往複數次,賈府一時掀起猜謎熱潮。這次元宵節製作的燈謎共有八首,出自賈母、賈政及其兒女和未來的媳婦薛寶釵之手。這些燈謎詩雖然異彩紛呈,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但卻帶有神秘色彩,具有預示手法,是書中人物性格和文化涵養的生動形象的寫照。這裡僅以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製作的燈謎為例:
其一,元春製作的燈謎:「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打一玩物)」
這個燈謎的謎底為「爆竹」。古人認為爆竹能驅妖魔、辟凶邪。爆竹是在卷束的絲織品中加入火藥製成,故"束帛"本指爆竹。但曹雪芹也用「束帛」形容元春,也就是元妃著綾穿綢的苗條身材。爆竹本身,在發出巨響,如雷般震懾四野令人恐懼戰慄之時,卻已化作飛灰飄逝。這是預言元妃這位皇帝的「玩物」在「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的省親之後未久,就悄然而逝,於是如雷的氣勢,懾人的威力也隨之灰飛煙滅。賈府失去靠山,更加速其沒落的腳步。此讖只適於元妃一人,具有鮮明的個性。
其二,迎春製作的燈謎:「天運人功理不窮,有功無運也難逢。因何鎮日紛紛亂,只為陰陽數不同。(打一物)」
這個謎底為「算盤」。古人認為人的運數由天定,故稱「天運」。算盤的珠子由人手指拔動,所以說是「人功」。上天的安排和人的主觀能力如何搭配,其間道理多種多樣、無窮無盡,正如在沒有算出"數"之前,誰也不知道算盤子是合是分一樣。只有人力而無天運,兩個算盤珠之間也就無緣而難相逢。"鎮日",整天。"陰陽"從詩謎看,指算盤之上和梁之下的算珠,因為橫樑相隔,所以拔不到一起去,這就是「數不通」。從古人的哲學思想看,世界萬物由陰陽二氣構成,陰陽變化,導致萬物百變化。其中「陰」指地、女子等,「陽」指天、男子等,所以陰陽之間橫加隔斷就不能好合。此讖講的是迎春結婚一年就被孫紹祖虐待而死的婚姻悲劇是天運所定,非人力可改變!它只適於迎春。
其三,探春製作的燈謎:「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游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打一玩物)」
這個燈謎的謎底為「風箏」。眾所周知,清明時節多東風,最宜放風箏。離家遠嫁是探春的歸宿。正如《紅樓夢》十二曲《分骨肉》中所說「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脂京本》評:「此探春遠適之讖也,使此人不遠去,將來事敗,諸子不至流散也。」探春的遠嫁,實為賈府保留一支血脈,使覆巢之下,勿全無完卵。
其四,惜春製作的燈謎:「前身色相總無成,不聽菱歌聽佛經。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打一物)」
這個燈謎的謎底為「佛前海燈」。佛前海燈,即長明燈,供於寺廟佛像前,燈內大量貯油,中燃一焰,長年不滅。海燈看似暗淡無光,內中自有光焰在。藉以作宗教的說教。《六祖壇經·決疑品》中說:「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性,佛家認為人的自身中本來存在著一種所謂永恆不變的「性」,問題在於能不能覺悟到並保持住它。大光明,又指佛。《紅樓夢》第二十五回寫賈母為寶玉捐香油事,馬道婆謂「西方有位大光明普照菩薩,專管照耀陰暗邪祟」,「這海燈便是菩薩現身法像,晝夜不敢息的」。海燈在此處成了隱喻惜春出家為尼之讖,含有看破紅塵、遁人空門之意。從惜春同樣被歸於「薄命司」之列並在判詞中說她「可憐」來看,「性中自有大光明」之說,至多也只是擬寫惜春將來前途絕望時自身的念頭。難怪站脂硯齋在讀此謎時,聯想到曹雪芹後半部原稿中所寫的惜春為尼的悲慘結局,禁不住歎息道:「公府千金至緇衣乞食,豈不悲夫!」實際上,她確是沉入了一點「光明」也見不到的「黑海」。
這四姐妹的燈謎讓其父賈政看到了賈府的前景暗淡與不祥。賈政就認為:「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響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盤,是打動亂如麻。探春所作風箏,乃飄飄浮蕩之物。惜春所作海燈,一發清淨孤獨。今乃上元佳節,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為戲耶?」由此可見,這些燈謎既暗示了元、迎、探、惜後來各自不同的命運結局,也預示了賈府顯赫之後的敗落,眼前的歡樂無疑透出日後的悲聲。
果然,到了賈府第二年再過元宵節時,也就是《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一章中,賈府這個「昌明隆勝之邦,詩禮簪纓之家」便開始顯露出衰敗的景象。在《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一章中,賈母開夜宴時,雖然榮寧二府賞燈吃酒,笙歌聒耳,錦繡盈眸,但是賈氏族人來者卻寥寥無幾:「賈母也曾差人去請眾族中男女,奈他們或有年邁懶於熱鬧的;或有家內沒有人不便來的;或有疾病淹纏,欲來竟不能來的;或有一等妒富愧貧不來的;甚至於有一等憎畏鳳姐之為人而賭氣不來的;或有羞口羞腳,不慣見人,不敢來的……」不僅如此,這一年的元宵節的賈府再也沒有上一次元宵之夜的闔家歡樂「觀燈猜謎」的熱鬧景象了。(來自中天飛鴻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