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一思腸百轉。
啼螿當戶聽不聞,明月在庭看不見。
方將入海剸猛蛟,復欲度嶺邀飛猱。
胸中倏忽亂憂喜,得喪紛紛竟何是。
靜夜思,思無窮。
天雞一聲海口紅,滿頭白髮吹秋風。
眼色媚人嬌欲度。行盡巫陽雲又雨。花時還復見芳姿,情幾許。愁何許。莫向耳邊傳好語。往事悠悠曾記否。忍聽黃鸝啼錦樹。啼聲驚碎百花心。分付與。誰為主。落蕊飛紅知甚處。
窗燈光更迥,宿霧晦層簷。
寒氣微生席,輕風欲度簾。
濕螢依草沒,暗溜想池添。
況值相如渴,無嫌魯酒甜。
人意歌聲欲度春。春容溫暖勝於人。勸君一醉酒如澠。梅子枝頭應有恨,柳花風底不堪嚬。蓋公堂下淨無塵。
聖學不嗣千餘年,並與小學遺其傳。
其間明道寧乏賢,謂書小伎姑捨旃。
十字九舛不可鐫,楮生墨墨色有冤。
動以經史為執言,豈知魏晉幾變遷。
況今經字宗開元,請觀未有韻書前。
訓纂字林形相沿,形聲迭推義乃全。
韻書既作人趨便,未能書法窮根原。
但以聲韻求諸篇,形存聲亡韻亦牽。
叔重少溫工磨研,二徐鄭郭相後先。
書法賴此差綿延,許李焉得無謬愆。
楚金分韻猶拘攣,若更捨此徇俗妍。
不學操縵求安弦,玉清道士來臨川。
用意周鼓兼泰山,攜書過我渠江邊。
試令立拄與畫卷,椳闃畿礎杗桷椽。
已能諧世而取憐,猶欲度外求方圜。
眉山夫子思湧泉,相與共講扶其偏。
道士梱載明當還,更以一語申卷卷。
能於此處知其端,事事物物誰非天。
九章八封莫不然,一毫人力無加焉。
唐明皇,自言榮,
金輿翠輦游華清。廣寒宮殿凝水晶,
霓裳羽衣沈香亭。沈香亭,
泛流霞,流霞瀲灩隊五家。
誰知野鹿銜宮花。我欲度度關關有兵,
原作雙丹鳳,蜚瑤京。
蜚瑤京,隱煙霧,
錦繃酥酪,香囊塵土。
春湖浩浩無津涯,銀河之水天上來。
波瀾萬頃清復濁,日光雲影相昭回。
雄吞宇宙何寥廓,欲度冥鴻勢還卻。
南通海氣北長江,月出東兮日西落。
當時神禹別九州,彭蠡之澤居上流。
千年人物余潤澤,況乃雄秀光潛虯。
洪濤如山駕樓櫨,春風夜夜喧鼙鼓。
誰是江湖歸去人,扁舟范蠡隨漁父。
下筆非能不自休,清談不足第三流。
夢中讀易疑神動,醉裡吟詩想鬼愁。
飛鶻豈徒驚燕雀,騎驢直欲度驊騮。
此君須異無人識,慚愧當年遇褚裒。
拾遺流落錦官城,故人作尹眼為青。
碧雞坊西結茅屋,百花潭水濯冠纓。
故衣未補新衣綻,空蟠胸中書萬卷。
探道欲度羲皇前,論詩未覺國風遠。
干戈崢嶸暗宇縣,杜陵韋曲無雞犬。
老妻稚子且眼前,弟妹飄零不相見。
此公樂易真可人,園翁溪友肯卜鄰。
鄰家有酒邀皆去,得意魚鳥來相親。
浣花酒船散車騎,野牆無主看桃李。
宗文守家宗武扶,落日蹇驢馱醉起。
願聞解鞍脫兜鍪,老儒不用千戶侯。
中原未得平安報,醉裡眉攢萬國愁。
生綃鋪牆粉墨落,平生忠義今寂寞。
兒呼不蘇驢失腳,猶恐醒來有新作。
常使詩人拜畫圖,煎膠續絃千古無。
流澌臘月下河陽,草色新年發建章。秦地立春傳太史,
漢宮題柱憶仙郎。歸鴻欲度千門雪,侍女新添五夜香。
早晚薦雄文似者,故人今已賦長楊。
波底金鴉奪眼明,腳根螮蝀界天橫。
瘦籐欲度還休去,試數荷錢幾個生。
迢迢郎意,盈盈妾恨,今夕鵲橋欲度。世間兒女一何癡,斗乞巧、紛紛無數。遙知此際,有人孤坐,心切天街雲路。好因緣是惡因緣,夢魂遠、陽台雨暮。
名山洞府三十六,若擬帽峰猶未足。
有人曾此坐丹爐,有人曾此安碁避。
一朝悟道歸去來,依舊紫雲鎖林屋。
武榮賈客來洛陽,手攜尺書叩巖谷。
覿面親逢呂洞賓,有眼不辨鄭文叔。
功成行滿欲度人,酬之遺以半升粟。
豈知粒粒皆金砂,一服可但能辟榖。
先嗔後喜來重尋,癡心才動隔山谷。
故老相傳金粟仙,凌霄有塔蒼標玉。
乾坤外物號無塵,凡夫到此懶著腳。
我來稽首問先生,若為乞得壺中藥。
刀圭分與醫國人,卻入深山抱幽獨。
先生道我亦不塵,且走千巖並萬壑。
它時相過岳陽樓,定把奇書與君讀。
襄王夢裡。草綠煙深何處是。宋玉台頭。暮雨朝雲幾許愁。飛花漫漫。不管羈人腸欲斷。春水茫茫。欲度南陵更斷腸。
背江樓,臨海月,
城上角聲嗚咽。
堤柳動,島煙昏,
兩行征雁分。
京口路,歸帆渡,
正是芳菲欲度。
銀燭盡,玉繩低,
一聲村落雞。
乘風上天款天語,天公不怒雷公怒。
煙霄一斥下人間,豺狼旁午歸無路。
欲度三吳血盈川,欲泛九江兵闇天。
扶筇卻出徽城去,去天一握五危巔。
水陸辛勤已足矣,雪花更開九萬里。
英雄困餓古猶今,莫學兒曹生慍喜。
老夫不柰熱,跣足坐瓦鼓。
臨池觀游魚,定眼再三數。
魚兒殊畏人,欲度不敢度。
一魚試行前,似報無他故。
眾魚初欲隨,幡然竟回去。
時時傳一杯,忽忽日將暮。
道在吾身宇宙寬,朝逾雲岫暮雲關。
丹靈不服春風轉,欲度世人那得間。
鑽破故紙我拙計,該貫眾史子得意。
簽排百部象齒懸,陟厘萬張蠅頭字。
分甘遂如百兩金,作苦耽成五車記。
地錦天花出妙機,瓊田水英生爽氣。
詩成欲度甫白前,冠彈請繼王陽起。
天門冬夏鳶尾翔,香芸台閣龍骨蛻。
任真朱子老無用,得時羅君政如此。
今宵月白及風清,想君不作呼盧會。
泉石膏育肯過予,飲量定能加五倍。
書家千載稱蘭亭,蘭亭真跡藏昭陵。
只今定本誇第一,貞觀臨寫鐫瑤瓊。
黃閍岡下得寶墨,古人燒磚堅於石。
大令親書保母銘,況是當時晉人刻。
磚雖破裂文多全,妙畫遠過蘭亭鐫。
其間曲水悲夫字,駸駸欲度驊騮前。
我家阿連縛虎手,更得退堂方外友。
王君系出三槐家,參坐會文真耐久。
田丁初來獻小硯,尋見津津若微溜。
細看背刻晉獻之,永和彷彿在旁右。
亟訪田家叩所從,始知墓崩隨意齲
大磚支床得前段,掀倒浮屠全尾首。
字為十行行十二,百十有七二字漏。
交螭方壺不復見,貞石摧藏松亦朽。
我得此碑喜不寐,摩挲三歎歎未有。
興寧甲子十四周,更閱三年仍乙丑。
若非洞曉未來數,安知八百餘年後。
坡翁應未見此志,金蟬之銘何絕類。
又知文章有暗合,智謀所見略相似。
二王遺蹤無所遺,誰知地下此段奇。
三君共為成勝事,至寶呈露端有時。
越山盤屈獻與羲,付與耳孫世守之。
煩君更為護幽竁,或恐意如猶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