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有客夢刀頭,政好將軍侍太丘。
為惜交情留信宿,無端檣燕聒離愁。
朵頤渠可換靈龜,世一艱如整亂絲。
執手應須細商略,古來成敗幾枰棋。
不辭一舸下三州,送我能為信宿留。
腹有琅勻螅嫘鼙環鈴佟?/p>
清尊近對灑雲濕,烏帽高尋洞卉秋。
莫負武夷當日語,幾披尺素淚橫流。
讀易巖前訪德人,分明枯菌茁芽新。
趨庭領會傳心法,一笑陳編萬古春。
聞風唐御史,得意古周官。
治郡當如霸,閒居略似潘。
慈庭春後寂,書幌夜深寒。
漫有一區宅,傳家地自寬。
紫微垣近一小星,作戲預與太陽敵。
諸半旁觀信雄武,不逃書記收兵策。
開封府尹真天人,受譖朱崖疑老臣。
幸自宮中記金匱,忍使涪陵竟隕身。
雪片冬深玩易編,正公和氣理尤渾。
八分寫就龍蛇走,巖籐澗樹常蜒蜿。
蓮蕩飄裾紫陽學,歸來拂拭莓苔痕。
巖前世事幾興廢,道無今古終長存。
新來五馬栽桃李,生平伊洛期窮源。
下車一笑撫江閣,片心飛度蒼崖根。
生香動盪滿幽谷,秋叢濯雨抽蘭蓀。
露華滴晴舞夜鶴,雲葉卷霽吟朝猿。
衰翁白首野人服,不愛市井憐山村。
太守招來說好語,翠蘿有路猶堪捫。
聽終不敢謝疲苶,瘦筇強拄巖簷門。
遺書欲傍梅花讀,祗恐使人昭昭己昏昏。
身世如浮雲,百年一飄忽。
古人事業在,已腐稿裡骨。
惜哉薰風亭,勁翰儼突兀。
想當揮灑際,浩氣漲溟渤。
迄茲變故後,同好亦泯沒。
散帙落危睇,作亭煥新揭。
超然盛德後,清芬念貽厥。
亦聞爽塏地,山水皆秀髮。
曠蕩敞遐眺,蔥蒨羅翠樾。
勝游集簪履,有酒備百罰。
異時太真園,絳樹山硉矹。
吾其解煩鞅,長風臥煙筏。
問津鷗鳥外,亭上散白髮。
飄飄揖薰風,解帶腳不襪。
咀嚼清冰圓,內洗肝肺渴。
嗚呼蒼梧遠,瑤琴久衰歇。
於焉慰永懷,森森為披拂。
耿耿入疏襟,更欲遲華月。
愁雲暖日愁無邊,荔枝園下客艤船。
嗚呼宴安毒於鴆,燎原戒之爝火燃。
楊家妖女去復入,開元治亂翻覆間。
綠雲一樓天上去,食自不旨寢不安。
長生暱語月皎皎,沉香醉夢春酣酣。
羯鼓數垢花破萼,霓裳一曲天開顏。
薰風殿開苦嫌執,驪山聊轡來游盤。
汗綃紅透心渴煩,荔枝不來慘不歡。
飛塵一騎關山曉,奔騰那知血濺道。
一朝羽檄漁陽來,決策西狩殊匆草。
百年宗社棄若遺,何計奈渠春風貌。
雨鐸琅璫驚昨夢,雲棧崎嶇回馬首。
淒涼故驛疾揚鞭,歲月轉眼弩落弦。
張後李父自一時,西內荒階滿苔錢。
金鑒難忘曲江相,浯頌長憐聱叟元。
涪陵荔枝不須辨故物,紫金鱸骨何幸還陵園。
精藍靖館手同攜,細與重論文暇時,
須信有方藏肘後,可能無藥起支離。
我昔赴英英,涪陵見尊公。
尊公一世豪,一飲能千鐘。
君時年尚少,已有尊公風。
舉動如成人,吐語非凡童。
別去已十載,一箋不得通。
憂患催我老,飄流寄西東。
逐食來益昌,執經司學宮。
故人昂昂來,天涯復相逢。
憐我久憔悴,訪我寂寞中。
相從不知極,春去秋復冬。
慈親促歸輈,歸步留無從。
入則孝與悌,出則信與忠。
君看語孟篇,問學何終窮。
寸陰如隙駒,大道如冥鴻。
重來定何時,願言加新功。
我來盛山郡,從公歲及期。
公之字鰥寡,乳保於嬰兒。
公去再改歲,所去尤見思。
至今盛山民,敬奉盧公祠。
借留既不遂,涪江移州麾。
兩地雖少異,所愛則均施。
去秋少城役,與公同試闈。
把臂道疇昔,耿耿青燈期。
對床風雨夜,夜語驚聞雞。
日有文字樂,唱酬多新詩。
訖事遍遊覽,扁舟更同歸。
涪陵五日留,民物何熙熙。
道中行歌者,拍手童稚嬉。
終歲閭裡間,不聞吏卒追。
皆曰賢太守,父母其忍欺。
政成多休暇,百廢舉無遺。
美哉輪奐新,有堂崇故基。
名堂形至意,愛民真天資。
同時王別駕,譽處出一辭。
醉余書榜字,銀鉤照江湄。
有客涪陵來,稱頌世所希
坐想觴詠樂,形留而神馳。
願同爭湛輩,記名千載垂。
惟公甚盛德,豈待於發揮。
當聞卜式語,治民適其宜。
辟如牧羊者,敗群當去之。
雪霜與雨露,天以成四時。
威克與剛克,要不傷於慈。
公蘊經綸妙,未易坐井窺。
因詩贊一二,以詔來者知。
隔江定佳處,放艇得幽尋。
直上雲根徑,盡行霜葉林。
昔人非避世,此地可鉤深。
何物能熏染,幽禽亦好音。
涪陵薩埵子,且道也旁行。
亦嚼橫陳蠟,不愛孔方兄。
遐想涪陵岸,山花半已殘。人心何以遣,天步正艱難。
鳥聽黃袍小,城臨白帝寒。應知窗下夢,日日到江干。
錦繡洲猶在,熊羆夢已無。
文風齊兩蜀,仙跡接三都。
白石從天設,青崖見地圖。
荔枝妃子圃,不復曩時輸。
周官六典肇昇平,《魯策》、《春秋》並五經。
彤管後先參記載,黃麻鄭重入丁寧。
氓編不落涪陵險,米傳羞聞晉史腥。
獨臥煙江霜雪鬢,尚餘幽恨在丹青。¤
嶺雪融春水漲溪,留連尊酒話精微。
藍田腠上還相憶,半偈保當問提歸。
膠漆論心忍離群,柳邊躞蹀馬蹄塵。
清風朗月相思夜,依舊江山面目親。
繼祖歲在丙午少城試闈,與憲車張大著、涪陵盧史君諸公酬唱,
不謂誤蒙安撫侍郎賞許。茲承寵賜漢中所和七詩,
斂衽莊誦,舂容大篇,
寂寥短章,皆一代之傑作,
驪珠寶璐,知所守寶矣。
唐人有言嘗於詩集中曾相見,繼祖晚出無聞,
何以辱大君子見知於未嘗參覿之初,是以益自奮勵,
不敢怠棄以負鑒裁。抑聞韓子蒼謂作詩文必得印可,
乃自不疑,是以前輩汲汲求知也。
因盡用前韻賡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