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碗內幾星麩,半是酸虀半是瓠。
誓不出生違佛教,出生之後碗中無。
岡回嶺轉翠相重,覓語酬山未了工。
卻恐前一是摩詰,此身今落花圖中。
雲蓋山前往返頻,過門不入愧山靈。
晚煙莽蒼亂流去,夜雨淋浪欹枕聽。
遍索寺碑地入話,但余轍跡護禪扃。
老權有句堪佛教,誰為援毫刻翠屏。
五台山上白雲浮,雲散台高境自幽。
歷代珠幡懸法界,累朝金剎列峰頭。
風雷激烈龍池夜,草木淒涼雁寒秋。
世路忙忙名利客,塵機到此盡應要。
鎖斷長江鐵戶門,風帆雲海幾朝昏。
能依佛教綿遺址,大勝焦家裕後昆。
鶴骨已仙羲帖在,鰲身不動米碑存。
住山傳得文殊印,遮莫前身是了元。
轟雷吼雷警昏蒙,雨歇風清似脫空。
佛教眾生弘大道,資家報國續宗風。
鼻祖家住江東邊,推擇為吏心靜淵。
朝朝趨邑過圮上,時見暗磧光煜然。
平時奉佛心至謹,建立塔廟崇諸天。
試令便介識所在,退公始得來其前。
揮鉏去沙若有物,微見銅像傷其顛。
須臾眾睹全體見,端嚴相好巧且堅。
迎歸供養備精潔,我家舊物猶青氈。
銖衣飄搖俱梵相,珠纓垂裊穿淮蠙。
雖非丈六黃金身,他處像設無能先。
不知何人妙陶冶,底用五色增華妍。
自茲累葉永為寶,如以衣缽更相傳。
是時承平最盛際,正是景德鹹平間。
畫工難貌天入妙,劫風不動神光圓。
益知佛教來已遠,遍滿震旦尊金仙。
慈悲無量應成禱,影響若與人周旋。
耳則聞音目可觀,此有妙理誰能詮。
寶光燄燄擁身後,貝花葉葉俱成全。
頂戴天冠工莫及,中有一佛立不偏。
有孫是為鄉先生,決科衣冠遂蟬聯。
大父持喪久廬墓,曾以此事形碑鐫。
起身月卿出為君,殿上寤主以一言。
易守鄉邦凡五年,寵光赫奕當政宣。
移至湖心值兵燬,精廬灰滅因亡焉。
初聞諸父話遺跡,興歎欲見無因緣。
揚州伯父初賦歸,慨念孝感如參騫。
零丁以十萬錢,里巷響應慶愈綿。
木要先為小台殿,居以古像□□旃。
後人事之加篤敬,日裊香篆長蜿蜒。
衰宗幸有此奇特,信知福利非唐捐。
安得東歸奉香火,晏坐終老甘三椽。
□泥滄海外,立國自向年。
夏冷冬生熱,山盤地自偏。
積修崇佛教,扶醉待賓賢。
取信通商舶,遺風事可傳。
天姿出格蕭灑,胸次過人惺惺。
臨濟頂中髓,楊岐眼裡睛。
棒頭明殺活,喝下顯疏親。
孤鸞無伴侶,師子不同群。
鍾山佛教鑒之嫡子,雙徑山僧之法兄。
馮軾邦君侈畫熊,卻來問政翠崖翁。
祗應兄念玄真子,不是堂無齊蓋公。
千載棣佛教盛事,兩叢慈竹亦清風。
跨鸞時過宣平老,明月簫聲在半空。
寶構非無地,洪濤信有因。
一朝開古井,三佛現金身。
敕賜皇恩重,成佛教日新。
喜看龍象集,全仗法中人。
離諸名色相,實見如來藏。
能轉語成經,本心非傍樣。
說有即是無,說無無伎倆。
不會自轉經,依語成妄想。
夢裹推木輪,信施誰酬償。
不出牛馬羊,入他蘭圈養。
一文四個字,還足連他喪。
悟者發真機,迷者墮鐵網。
佛教空無相,妙契合無上。
天鼓解說經,懺悔罪無量。
有無空不空,真實不虛誑。
圓信六神通,不刻天龍像。
只麼轉心經,個中誰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