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住天台寺,天台水石幽。
眼前皆勝境,門下盡名流。
法號君恩賜,精藍國力修。
渡杯來鳳闕,振錫謁珠旒。
內殿從容對,神都委曲游。
高僧類雪鶴,歸思在林丘。
御札全編得,宸毫幾處收。
遙思到時節,煙樹赤城秋。
清朝不見小彌天,竹塢炊茶過午煙。
解是雨花新浴佛,諸天誰供洗兒錢。
應制詩篇對玉除,是誰傳寫到商於。
昔從蓂莢階前作,今向蓮花座畔書。
商嶺未甘隨綺季,漢庭曾忝用相如。
山僧莫怪頻垂淚,乍別承明舊直廬。
定裡無煩熱,吟中達性情。
入林逢客話,上塔接僧行。
八水皆知味,諸翁盡得名。
常論冰井近,莫便厭浮生。
富貴危機豈獨今,且從麋鹿逐山林。
只慚莫報君恩重,敢廢惓惓畎畝心。
偶到天台院,因逢物外僧。--安守范
忘機同一祖,出語離三乘。--楊鼎夫
樹老中庭寂,窗虛外境澄。--周述
片時松影下,聯續百千燈。--李仁肇
萬里家山一夢中,吳音漸已變兒童。
每逢蜀叟談終日,便覺峨眉翠掃空。
師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無功。
明年採藥天台去,更欲題詩滿浙東。
自昔仁為裡,於今福作田。
清風殘竹地,寶色故池天。
繪象成真侶,家聲入梵緣。
一披龍藏集,無復歎亡篇。
連延花蔓映風廊,岸幘披襟到竹房。居士只今開梵處,
先生曾是草玄堂。清尊林下看香印,遠岫窗中掛缽囊。
今日有情消未得,欲將名理問思光。
江月酣林水透霜,水精禪院舊繩床。
鄰房僧起啼鴉散,塔裡殘燈鷫曉光。
跡自青門遠,田衣賁在躬。
舊房千嶠外,歸棹五湖東。
地力薑畦沃,年支芋盎充。
從支乃榮道,一與祖心同。
歸裝出西湖,間道向黃鶴。
屢愆桐塢期,偶遂龍居諾。
輕舟凌晨風,遙山滿晴郭。
丹林尚可數,寒條紛無托。
披松指微徑,聽水捫暗壑。
新構爭遠勢,平台攬搖落。
霜余山容淺,天清海氣保
暫歇塵勞心,始知寂滅樂。¤
偶到叢林訪可休,南山依舊滿晴樓。
垂鉤漫有深潭興,遍滿乾坤是即收。
每多方外游,見僧即如故。
燈明一龕下,夜長愜深晤。
不知山月上,千林已流素。
出門尋舊溪,愛踏松影路。
氣和空宇澄,寒魄如春露。
去寺不數武,回矚驚莽互。
幽泉洗我心,微鍾杳然度。
暫別雲山幾度瓜,方袍初日耀蘭芽。
吟詩池上生春草,說法庭中散寶華。
桂楫去依隨岸柳,松軒歸賞赤城霞。
御書滿篋新頒得,應向三吳到處誇。
白雲深處擁雷峰,幾樹寒梅帶雪紅。
齋罷垂垂渾入定,庵前潭影落疏鐘。
荷風細細晚生涼,暑氣絪縕入座香。
飲盡碧筒人笑語,花邊驚起睡鴛鴦。
僧家竟何事,掃地與焚香。清磬度山翠,閒雲來竹房。
身心塵外遠,歲月坐中長。向晚禪堂掩,無人空夕陽。
春風滿禪院,師獨坐南軒。萬化見中盡,始覺靜性尊。
我來契平生,目擊道自存。與師不動游,游此無跡門。
火豈此祥乎乃作是詩院有蜀僧宣逮事訥長老識先君雲石耳峰頭路接天,梵音堂下月臨泉。
此生初飲廬山水,他日徒參雪竇禪。
袖裡寶書猶未出,夢中飛蓋已先傳。
何人更識嵇中散,野鶴昂藏未是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