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與之的簡介和代表作
暫無
宋朝 詩人 崔與之的簡介 補充[1]
崔與之(1158~1239)字正子,一字正之,號菊坡,謚清獻,原籍寧都白鹿營 (今江西省寧都縣黃石鎮營底村)人,幼年隨父移居廣東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故《宋史》載其廣州人,《中國人名大辭典》載其增城人。南宋紹熙四年(1193年)進士。政治家。歷任四川安撫制置使,潯州司法參軍,淮西提刑司檢法官,建昌與新城知縣,邕州通判,淮東安撫使,秘書兼太子侍講,工部侍郎,煥章閣待制、學士,成都、潭州、隆興知府,湖南、江西安撫使,廣東經略安撫使兼知廣州等職。召為吏部尚書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均極力辭謝。嘉熙三年以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洞宵宮致仕,累封至南海郡公。卒年八十二歲。著有 《菊坡集》行於世。與之曾節錄劉皋語 「無以嗜欲殺身,無以貨財殺子孫,無以政事殺百姓,無以學術殺天下後世」為座右銘。為官德威並施,軍民悅服。曾是抗金功臣,金兵對其聞風喪膽。其生平事略 《中國人名大辭典》、《宋史·列傳》均有載。
生平
先世是河南卞京(今開封)人氏,其曾祖因亂南遷,後人先後居於江西寧都、廣東河源,至其父始定居廣東增城。崔與之出生於清貧之家,後得友人的資助才得以進入最高學府太學就讀,並於南宋紹熙四年(1193)考中進士。其後歷任地方的司法官員、知縣、戶部員外郎。由於任內政聲甚佳 ,他於嘉定七年(1214)被朝廷破格提升為直寶謨閣,代理揚州軍政,以全權籌劃抗擊金國軍隊南侵的地方防務。他依據當地人愛馬、善騎射的特長,以軍事訓練的方式組建「萬馬社」廣招民眾加入,從而形成頗具聲勢的「民間騎兵」;並與各鄉抗金的民兵加強聯繫以與軍隊聯手抗金。在他的主持下,軍民一心共同對敵,令致金兵不敢入侵揚州。
期間,浙東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無數饑民流入淮東一帶而被阻於各城門外,崔卻下令打開揚州城門迎入難民安置,從而救活流民萬餘人。嘉定十三年(1220)金兵入侵四川,崔與之被調任成都府本路安撫使組織抗金,後又升任為四川制置使。
他廣用蜀中的賢能採納良策,並重用歸降的金國將領鼓勵其反戈一擊。他在四川五年間,成功地保衛了一方的平安,不僅贏得軍民的讚譽,而且也頗受金國的將士所敬畏。他曾因病離任,而繼任者一改其施行的方略亂以他法,導致金兵乘虛侵入川境,崔扶病復職視事,金兵聞訊懾於其聲望而自行撤軍。
端平二年(1235),被任為廣東經略安撫使。其時,廣東發生兵變,叛軍圍困廣州攻城,崔與之上城牆安撫亂兵,由於他德齒具尊,嘩變的軍士服其恩威而紛紛下跪棄械,兵變其後即告平定。嘉熙元年(1237)二月,被任為右丞相,但因其一再堅辭而未到任。翌年五月退休。
他從政數十年,官至顯貴而不養妓,不增置秋產,不受各方饋贈,以「無以財貨殺子孫,無以政事殺民,無以學術殺天下後世」的名句自警,從而成為宋朝的一代名臣。
崔與之開嶺南宋詞之始。他的詞章造詣頗高,被認為是「開嶺南宋詞之始」,所治儒學的「菊坡學派」亦被認定是嶺南歷史上的第一個學術流派。有詩文集。詞存二首。嘉熙三年(1239)十一月十一日因病逝世。 諡清獻。
問宋朝 詩人 崔與之的代表作 有哪些?
答宋朝 詩人 崔與之的代表作 包括:
《壽邕州趙守》《答李侍郎嘉定庚長冬這官成都至城外驛侍郎亦》《送洪暘巖赴班》《送范漕赴召》《張秘書分符星渚同捨烏別用山谷晚風池蓮香度》《哭趙清之》《送夔門丁帥赴召》《壽李參政壁》《危大著出守潮陽同捨餞別用社工部北風隨爽氣》《關成嘉父》。
問崔與之是哪個朝代的人?
答崔與之 是 宋朝 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