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詩集,宋朝詩人蘇軾的簡介及代表作,蘇軾詩詞大全

詩人查詢

查詢關鍵詞:

查詢範圍:    

宋朝 詩人 蘇軾簡介及生平事跡

蘇軾的簡介和代表作

【作品評述】

軾(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土,眉山人,有「東坡集」、「後集」、「續集」。他一向被推為宋代最偉大的文人,在散文、詩、詞各方面都有極高的成就。他批評吳道子的畫,曾經說過:「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從分散在他著作裡的詩文評看來,這兩句話也許可以現成的應用在他自己身上,概括他在詩歌裡的理論和實踐。後面一句說「豪放」要耐人尋味,並非發酒瘋似的胡鬧亂嚷。前面一句算得「豪放」的定義,用蘇軾所能瞭解的話來說,就是:「從心所欲,不俞矩」;用近代術語來說,就是:自由是以規律性的認識為基礎,在藝術規律的容許之下,創造力有充分的自由活動。這正是蘇軾所一再聲明的,作文該像「行雲流水」或「泉源湧地」那樣的自在活潑,可是同時候很謹嚴的「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李白以後,古代大約沒有人趕得上蘇軾這種「豪放」。

他在風格上的大特色是比喻的豐富、新鮮和貼切,而且在他的詩裡還看得到宋代講究散文的人所謂「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稱道的沙士比亞式的比喻,一連串把五花八門的形象來表達一件事物的一個方面或一種狀態。這種描寫和襯托的方法彷彿是採用了舊小說裡講的「車輪戰法」,連一接二的搞得那件事物應接不暇,本相畢現,降伏在詩人的筆下。在中國散文家裡,蘇軾所喜歡的莊周和韓愈就都用這個手法;例如莊周的「天運」篇連用「芻狗已陳」、「舟行陸、車行水」、「猿狙衣服」、「桔槔」、「柤梨橘柚」、「醜人學西施」六個比喻來說明不合時宜這一點,韓愈的「送石處士序」連用「河決下流」、「駟馬駕輕車就熟路」、「燭照」、「數計」、「龜卜」五個比喻來表示議論和識見的明快這一點。在中國詩歌裡,「詩經」每每有這種寫法,像「國風」的「柏舟」連用鏡、石、席三個形象來跟心情參照,「小雅」的「斯干」連說「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鳥斯革,如翠斯飛」來形容建築物線條的整齊挺聳。唐代算韓愈的詩裡這類比喻最多,例如「送無本師」先有「蛟龍弄角牙」等八句四個比喻來講詩膽的潑辣,又有「蜂蟬碎錦纈」等四句四個比喻來講詩才的秀拔,或像「峋嶁山」裡「科鬥拳身薤倒披」等兩句四個比喻來講字體的奇怪。但是我們試看蘇軾的「百步洪」第一首裡寫水波沖瀉的一段:「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四句裡七種形象,錯綜利落,襯得「詩經」和韓愈的例子都呆板滯鈍了。其他像「石鼓歌」裡用六種形象來講「時得一二遺八九」,「讀孟郊詩」第一首裡用四種形象來講「佳處時一遭」,都是例證。詞裡像賀鑄「青玉案」的有名結句把「煙草」、「風絮」、「黃梅雨」三者來比「閒愁」,就是「博喻】的佳例,最突出的是嫁名謝逸的「花心動·閨情」用「風裡楊花」等九物來比好事不成(「全宋詞」六百五十二頁)。上古理論家早已著重詩歌語言的形象化,很注意比喻;在這一點上,蘇軾充分滿足了他們的要求。

蘇軾的主要毛病是在詩裡鋪排古典成語,所以批評家嫌他「用事博」、「見學矣然似絕無才」、「事障」、「如積薪」、「窒、積、蕪」、「獺祭」,而袒護他的人就讚他對「故實小說」和「街談巷語」,都能夠「入手便用,似神仙點瓦礫為黃金」。他批評過孟浩然的詩「韻高而才短,如造內法酒手而無材料」,這句話恰恰透露出他自己的偏向和弱點。同時,這種批評,正像李清照對秦觀的詞的批評:「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都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在那種創作風氣裡古典成語的比重。

不用說,箋注家紛紛給這種詩吸引。在北宋早有趙次公等五家注的蘇詩,南宋到清又陸續添了十多家的注本,王文誥的誇大嚕囌而絕少新見的「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在清代中葉做了些總結工作;其他像沈欽韓的「蘇詩查注補正」和張道的「蘇亭詩話」卷五都算得規模比較大的增補。最可惜的是陸游沒有肯替蘇軾的詩集作注,這跟杜甫和李白的「樽酒細論文」沒有記錄一樣,是文學史上的大憾事。

--錢鍾書<宋詩選注>

宋朝 詩人 蘇軾 簡介

宋朝 詩人 蘇軾的簡介 補充[1]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散文家、書畫家、詞人、詩人,是豪放詞派的代表。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蘇。蘇軾是蘇洵的次子(蘇洵長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與弟弟蘇轍同登進士。唐宋八大家之一。《飲湖上初晴後雨》是描寫西湖的古詩中無人能超越的。

生平

蘇軾生於1037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於眉州眉山(今屬四川)。蘇軾的父親蘇洵,即《三字經》裡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洵發奮雖晚,但用功甚勤。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當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後的文學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虛歲二十一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因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後逢其母於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里。1069年(熙寧二年)服滿還朝,仍授本職。他入朝為官之時,正是北宋開始出現政治危機的時候,繁榮的背後隱藏著危機,此時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 「平和世界」。

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參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這樣做的一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於朝廷。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從此,蘇軾終其一生都對王安石等變法派存有某種誤解。

蘇軾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滿後,被調往密州(今山東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縣令。政績顯赫,深得民心。

這樣持續了大概十年,蘇軾遇到了生平第一禍事。當時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以諷刺新法為名大做文章。1079年(元豐二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網織「文字譭謗君相」的網羅罪名,被捕入獄,史稱「烏台詩案」。

蘇軾坐牢103天,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時期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

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並無實權,而此時蘇軾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冷,蘇軾到任後,心情鬱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托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於公餘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宋神宗(1084年元豐七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後被批准。當他準備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

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后聽政,以王安石為首新黨被打壓,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蘇軾復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四個月後,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後,升中書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學士知制誥(為皇帝起草詔書的秘書,三品),知禮部貢舉。

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拚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

他對舊黨執政後,暴露出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抨擊,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於是又遭誣告陷害。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蘇軾在杭州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築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1091年(元祐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外放穎州。 1093年(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執政,新黨再度執政,第二年6月,別為寧遠軍節度副使,再次被貶至惠陽(今廣東惠州市)。1097年,蘇軾又被再貶至更遠的儋州(昌化軍,今海南)。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後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1101年(元符三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於1101年8月24日(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於常州(今屬江蘇)。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享年六十四歲,御賜謚號文忠(公)。

詩詞

蘇軾的詩現存約兩千七百餘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葉燮(字星期)《原詩》說:「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闢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璧電考《甌北詩話》說:「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後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處亦在此。」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蘇軾的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我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劉辰翁在《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1079年7月,蘇軾在湖州任上,因烏台詩案獲罪入獄,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黃州。詩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來,蘇軾歷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績卓著。其詩詞作品在整體風格上是大漠長天揮灑自如,內容上則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而詩案之後,雖然有一段時間官至翰林學士,但其作品中卻少有致君堯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卻越來越轉向大自然、轉向人生體悟。至於晚年謫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曠達的心境就更加顯露出來,一承黃州時期作品的風格,收斂平生心,我運物自閒,以達豁然恬淡之境。

以烏台詩案為界,蘇軾的詩詞作品在創作上有繼承也有明顯的差異。在貫穿始終的「歸去」情結背後,人們看到詩人的筆觸由少年般的無端喟歎,漸漸轉向中年的無奈和老年的曠達——漸老漸熟,乃造平淡。

首先,在題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蘇軾的「具體的政治憂患」,而後期作品則將側重點放在了「寬廣的人生憂患」,嫉惡如仇,遇有邪惡,則「如蠅在台,吐之乃已」。其行雲流水之作引發了烏台詩案。黃州貶謫生活,使他「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以及緊張與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現的,則是一種光輝溫暖、親切寬和的識諧.醇甜而成熟,透徹而深入。」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後期尚道尚佛。

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會責任,他深切關注百姓疾苦; 後期,尤其是兩次遭貶之後,他則更加崇尚道家文化並回歸到佛教中來,企圖在宗教上得到解脫。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啟發,在黃州惠州儋州等地過上了真正的農人的生活,並樂在其中。

第三,在風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氣磅礡、豪放奔騰如洪水破堤一瀉千里;而後期的作品則空靈雋永、樸質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遠益清。

就詞作而言,縱觀蘇軾的三百餘首詞作,真正屬於豪放風格的作品卻為數不多,據朱靖華先生的統計類似的作品占蘇軾全部詞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是那個時期創作的主流。這些作品雖然在數量上並不佔優勢,卻著實反映了那段時期蘇軾積極仕進的心態。而後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風貌,也有娛賓遣興,秀麗嫵媚的姿采。諸如詠物言情、記游寫景、懷古感舊、酬贈留別,田園風光、談禪說理,幾乎無所不包,絢爛多姿。而這一部分佔了蘇軾全詞的十之八九左右,其間大有莊子化蝶、物我皆忘之味。至此,他把所有的對現實的對政治的不滿、歇斯底里的狂吼、針尖麥芒的批判全部驅逐了。其題材漸廣,其風格漸趨平淡致遠。

蘇軾詞風可分三類 :

一、 豪放風格

這是蘇軾刻意追求的理想風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帶悲涼的感情融入詞中,寫人狀物以慷慨豪邁的形象和闊大雄壯的場面取勝。

二、 曠達風格

這是最能代表蘇軾思想和性格特點的詞風,表達了詩人希望隱居、避開亂世、期待和平的願望。

三、 婉約風格

蘇軾婉約詞的數量在其詞的總數中佔有絕對多的比例,這些詞感情純正深婉,格調健康高遠,也是對傳統婉約詞的一種繼承和發展。

宋朝 詩人 蘇軾 介紹

宋朝 詩人 蘇軾的介紹 補充[2]

【作品評述】

軾(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土,眉山人,有「東坡集」、「後集」、「續集」。他一向被推為宋代最偉大的文人,在散文、詩、詞各方面都有極高的成就。他批評吳道子的畫,曾經說過:「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從分散在他著作裡的詩文評看來,這兩句話也許可以現成的應用在他自己身上,概括他在詩歌裡的理論和實踐。後面一句說「豪放」要耐人尋味,並非發酒瘋似的胡鬧亂嚷。前面一句算得「豪放」的定義,用蘇軾所能瞭解的話來說,就是:「從心所欲,不俞矩」;用近代術語來說,就是:自由是以規律性的認識為基礎,在藝術規律的容許之下,創造力有充分的自由活動。這正是蘇軾所一再聲明的,作文該像「行雲流水」或「泉源湧地」那樣的自在活潑,可是同時候很謹嚴的「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李白以後,古代大約沒有人趕得上蘇軾這種「豪放」。

他在風格上的大特色是比喻的豐富、新鮮和貼切,而且在他的詩裡還看得到宋代講究散文的人所謂「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稱道的沙士比亞式的比喻,一連串把五花八門的形象來表達一件事物的一個方面或一種狀態。這種描寫和襯托的方法彷彿是採用了舊小說裡講的「車輪戰法」,連一接二的搞得那件事物應接不暇,本相畢現,降伏在詩人的筆下。在中國散文家裡,蘇軾所喜歡的莊周和韓愈就都用這個手法;例如莊周的「天運」篇連用「芻狗已陳」、「舟行陸、車行水」、「猿狙衣服」、「桔槔」、「柤梨橘柚」、「醜人學西施」六個比喻來說明不合時宜這一點,韓愈的「送石處士序」連用「河決下流」、「駟馬駕輕車就熟路」、「燭照」、「數計」、「龜卜」五個比喻來表示議論和識見的明快這一點。在中國詩歌裡,「詩經」每每有這種寫法,像「國風」的「柏舟」連用鏡、石、席三個形象來跟心情參照,「小雅」的「斯干」連說「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鳥斯革,如翠斯飛」來形容建築物線條的整齊挺聳。唐代算韓愈的詩裡這類比喻最多,例如「送無本師」先有「蛟龍弄角牙」等八句四個比喻來講詩膽的潑辣,又有「蜂蟬碎錦纈」等四句四個比喻來講詩才的秀拔,或像「峋嶁山」裡「科鬥拳身薤倒披」等兩句四個比喻來講字體的奇怪。但是我們試看蘇軾的「百步洪」第一首裡寫水波沖瀉的一段:「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四句裡七種形象,錯綜利落,襯得「詩經」和韓愈的例子都呆板滯鈍了。其他像「石鼓歌」裡用六種形象來講「時得一二遺八九」,「讀孟郊詩」第一首裡用四種形象來講「佳處時一遭」,都是例證。詞裡像賀鑄「青玉案」的有名結句把「煙草」、「風絮」、「黃梅雨」三者來比「閒愁」,就是「博喻】的佳例,最突出的是嫁名謝逸的「花心動·閨情」用「風裡楊花」等九物來比好事不成(「全宋詞」六百五十二頁)。上古理論家早已著重詩歌語言的形象化,很注意比喻;在這一點上,蘇軾充分滿足了他們的要求。

蘇軾的主要毛病是在詩裡鋪排古典成語,所以批評家嫌他「用事博」、「見學矣然似絕無才」、「事障」、「如積薪」、「窒、積、蕪」、「獺祭」,而袒護他的人就讚他對「故實小說」和「街談巷語」,都能夠「入手便用,似神仙點瓦礫為黃金」。他批評過孟浩然的詩「韻高而才短,如造內法酒手而無材料」,這句話恰恰透露出他自己的偏向和弱點。同時,這種批評,正像李清照對秦觀的詞的批評:「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都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在那種創作風氣裡古典成語的比重。

不用說,箋注家紛紛給這種詩吸引。在北宋早有趙次公等五家注的蘇詩,南宋到清又陸續添了十多家的注本,王文誥的誇大嚕囌而絕少新見的「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在清代中葉做了些總結工作;其他像沈欽韓的「蘇詩查注補正」和張道的「蘇亭詩話」卷五都算得規模比較大的增補。最可惜的是陸游沒有肯替蘇軾的詩集作注,這跟杜甫和李白的「樽酒細論文」沒有記錄一樣,是文學史上的大憾事。

--錢鍾書<宋詩選注>

關於蘇軾

宋朝 詩人 蘇軾的代表作 有哪些?

宋朝 詩人 蘇軾的代表作 包括:

《過文覺顯公房》《又和劉景文韻》《舒嘯亭》《送路都曹(並引)》《秋懷二首》《勸金船 和元素韻自撰腔命名》《謝惠貓兒頭筍》《張競辰永康所居萬卷堂》《附米黻所作輓詩五首》《次韻柳子玉二首 地爐》。

蘇軾是哪個朝代的人?

蘇軾 是 宋朝 詩人。

蘇軾的詩有哪些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
詩詞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