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令》
【全詩原文】
煙霏霏,雪霏霏。
雪向梅花枝上堆,
春從何處回?
醉眼開,睡眼開,
疏影橫斜安在哉?
從教塞管催。
《長相思令》
【詩詞賞析】
【註釋】
1霏霏:紛飛貌。
2管:樂器。
【評解】
這首迎春小詞,以景襯情,寄喻頗深。春日且至,而窗外煙雨霏霏,雪堆梅枝。不
禁想到「春從何處回」!惟願東風送暖,「塞管」催春,早回大地。全詞寫景細膩,抒
情委婉含蓄。
-------------------
宋代有兩個吳淑姬,皆善詞。一是北宋人,詞見黃昇《唐宋諸賢絕妙詞遜。這首詞的作者是南宋人。據洪邁《夷堅支志庚集》卷十記載,她是湖州秀才之女,聰慧而能詩詞。貌美家貧,為富民之子所霸佔。卻被人誣為有「姦情」逮捕審判,已定罪判刑。衙中僚吏觀審後,置酒席,命她脫枷侍飲,「諭之曰:『知汝能長短句,宜以一章自詠,當宛轉白侍制(知州王十朋)為汝解脫,不然危矣。』女即請題。時冬末雪消,春日且至,命道此景作《長相思令》。捉筆立成。」即此詞。
要解通此詞,須抓住兩點,一是「自詠」,——她此時的處境是被判了徒刑,正待執行;二是「道此景」,——眼前之「景」是「冬末雪消,春日且至」。且看女詞人是如何通過結合「自詠」而「道此景」的。
開頭的「煙霏霏」乃雲霧迷濛之意。「煙霏霏」是雲霧迷濛,為「雪霏霏」前奏。《詩·小雅·采微》:「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霏霏,紛飛的樣子。明明已經是「雪消」了,卻偏要說雪「霏霏」,已是一奇。
下句還要加重渲染:「雪向梅花枝上堆」!眼前公庭院子裡,當還有幾株梅樹,但說它枝上「堆」著雪,顯然是借喻之法。詞人這樣當著知州衙門諸僚之面,「製造」出這樣一幅雪壓梅枝的現「景」來,自然有她的原因,為的就是引出下句「春從何處回」,就是說眼前還沒有「春回大地」;結合「自詠」,是喻指她在此案中蒙冤受屈,未曾審理明白,便判了徒刑有如被雪壓著梅枝,抬不起頭來。「春從何處回1用反詰的語氣,加重感歎呼號的份量。詠「春日且至」而寫出這樣的句子,在座諸公是品詞的行家,既然出了這「自詠」的題目,當然懂得她這弦外之音。
下片「醉眼開,睡眼開,疏影橫斜安在哉1緊承上片,通過描寫梅花,「道此景」而結合自己的觀感。這裡的「醉」和「睡」,不是實指生活中的醉酒和睡眠,而是說自己被一場官司打擊得暈頭轉向,真是「終日昏昏醉夢間」(唐李涉《題鶴林寺僧捨》句)。
到此際睜開了「醉眼」、「睡眼」,要找尋那「疏影橫斜」的梅景卻已是「如今安在哉?」沒有了,過去了。這句與「春從何處回」是意同而筆不同的一種寫法,是說好景不屬於她:要麼沒有來,要麼來了又去了,而她總是處在「醉夢中,從未領略到」。這一句借用了林和靖詠梅詩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不只使詞語增加了文采,也使失卻美好事物的意思得到了形象的體現。結句「從教塞管催」。「從教」,任使也。「塞管」,羌笛也。劉禹錫《楊柳枝》:「塞北梅花羌笛吹。」因古笛曲有《梅花落》詞人想像其聲可以感物,遂認為笛怨驚梅,而使之落。如戎昱《聞笛》詩:「平明獨惆悵,飛盡一庭梅。」張先《醉落魄》詞:「橫管孤吹,⋯⋯聲入霜林,簌簌驚梅落。」本詞也承此意,說「疏影橫斜」的一樹梅花,任憑羌笛聲把它「催」落了,補出「安在哉」的緣故。詞至此結束了,完成了「道此景」而「自詠」的任務。絕妙之筆,婉約之情,構成了一首篇幅雖短而很有包蘊的小詞。
於是「諸客賞歎,為之盡歡。明日以告王公,言其冤,亟使釋放」,詞的手稿居然還由「治此獄」者收藏起來。女主人公先是被俗人玩弄,然後又被雅人玩弄。
說是「佳話」也可以,但它畢竟是封建社會婦女生活的一幕悲劇。讀此詞及其故事,不禁感慨萬分!
問宋朝 古詩 《長相思令》 的作者是誰?
答宋朝 古詩 長相思令 的作者是 吳淑姬。
問吳淑姬 的 長相思令 是什麼朝代的詩詞?
答吳淑姬 的 《長相思令》 是 宋朝 的詩詞 。
問詩句 煙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 出自哪首詩?
答煙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 出自 宋朝 的詩 《長相思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