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
【全詩原文】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傳聞一戰百神愁,兩岸強兵過未休。
誰道滄江總無事,近來長共血爭流。
《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
【詩詞賞析】
【註釋】:
此詩題作《己亥歲》,題下註:「僖宗廣明元年。」按「己亥」為廣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的干支,詩大約是在廣明元年追憶去年時事而作。「己亥歲」這個醒目的詩題,就點明了詩中所寫的是活生生的社會政治現實。
安史之亂後,戰爭先在河北,後來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發生大規模農民起義,唐王朝進行窮凶極惡的鎮壓,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戰常這就是所謂「澤國江山入戰圖」。詩句不直說戰亂殃及江漢流域(澤國),而只說這一片河山都已繪入戰圖,表達委婉曲折,讓讀者通過一幅「戰圖」,想像到兵荒馬亂、鐵和血的現實,這是詩人運用形象思維的一個成功例子。
隨戰亂而來的是生靈塗炭。打柴為「樵」,割草為「蘇」。樵蘇生計本來艱辛,無樂可言。然而,「寧為太平犬,勿為亂世民」,在流離失所、掙扎於生死線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樂了。只可惜這種樵蘇之樂,今亦不可復得。用「樂」字反襯「生民」的不堪其苦,耐人尋味。
古代戰爭以取首級之數計功,戰爭造成了殘酷的殺戮,人民的大量死亡。這是血淋淋的現實。詩的前兩句雖然筆調輕描淡寫,字裡行間卻有斑斑血淚。這就自然逼出後兩句沉痛的呼告。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這裡「封侯」之事,是有現實針對性的:乾符六年(即「己亥歲」)鎮海節度使高駢就以在淮南鎮壓黃巢起義軍的「功績」,受到封賞,無非「功在殺人多」而已。令人聞之發指,言之齒冷。無怪詩人閉目搖手道「憑君莫話封侯事」了。一個「憑」字,意在「請」與「求」之間,語調比言「請」更軟,意謂:行行好吧,可別提封侯的話啦。詞苦聲酸,全由此一字推敲得來。
末句更是一篇之警策:「一將功成萬骨枯」。它詞約而義豐。與「可憐白骨攢孤塚,盡為將軍覓戰功」(張《吊萬人塚》)之句相比,字數減半而意味倍添。它不僅同樣含有「將軍誇寶劍,功在殺人多」(劉商《行營即事》)的現實內容;還更多一層「士卒塗草莽,將軍空爾為」(李白《戰城南》)的意味,即言將軍封侯是用士卒犧牲的高昂代價換取的。其次,一句之中運用了強烈對比手法:「一」與「萬」、「榮」與「枯」的對照,令人觸目驚心。「骨」字極形象駭目。這裡的對比手法和「骨」字的運用,都很接近「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驚人之句。它們從不同側面揭示了封建社會歷史的本質,具有很強的典型性。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詞氣委婉,而此句十分刻意,擲地有聲,相形之下更覺字字千鈞。
(周嘯天)
問唐朝 古詩 《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 的作者是誰?
答唐朝 古詩 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 的作者是 曹松。
問傳聞一戰百神愁下一句是什麼?
答傳聞一戰百神愁,兩岸強兵過未休。
問唐朝 詩歌 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 的出處
答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 的出處:
全唐詩:卷717-15
姜葆夫、韋良成選注《常用古詩》
問曹松 的 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 是什麼朝代的詩詞?
答曹松 的 《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 是 唐朝 的詩詞 。
問詩句 傳聞一戰百神愁,兩岸強兵過未休 出自哪首詩?
答傳聞一戰百神愁,兩岸強兵過未休 出自 唐朝 的詩 《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