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渤的簡介和代表作
暫無
唐朝 詩人 李渤的簡介 補充[1]
(七七三-八三一)字濬之,拜仲兄涉偕隱盧山,更徙少室。文宗時拜太子賓客。工詩文,書、畫亦皆可喜。卒年五十九。《唐書本傳》、《集古錄》
【簡介】
李渤到江州不久,發現朝廷管理財政的官員張叔平,不顧百姓疾苦,竟奏征貞元二年(786年)逃戶欠款四四0一貫。他體察下情,為民請命,立即上書陳奏「江州管田二千一百九十七頃,今年已旱死一千九百多頃」,還要徵收三十六前的拖欠,黎民百姓實在負擔不了。並在書中表示:如不准奏,「臣既上不副(符合)聖情,下不忍鞭笞黎庶,不敢輕持符印,特乞放臣歸田」。在李渤的懇切請求下,朝廷才下旨:「江州所奏,實為誠懇,若不蠲容(免除),實難存濟(安頓),所訴逋欠(拖欠)並放(免收)。」
當年,江州治署城南有一南湖,面積約一千二百畝,東抵北風嘴,西連龍開河,南接山川嶺,北依潯陽城。由於湖面寬闊,南來北往行人諸多不便。李渤為了方便行人,遂糾工在湖中築堤。堤長七百步(約二里),南連山川嶺,北接城池的南門口,溝通南北,往來稱便。堤上還建橋安閘,控制和調節水位,兼有灌溉農田之利。後人為感謝這位刺史,將新建的堤命名李公堤,外湖名甘棠湖,橋名思賢橋。
曾與兄李涉一同在白鹿洞、棲賢寺一帶讀書。他在白鹿洞養了一隻白鹿、並常隨白鹿外出走訪與遊覽。因此,時人稱李渤為白鹿先生,其讀書處稱白鹿洞、他出任江州刺史時,舊地重遊,在白鹿洞廣植花木,增設台榭、宅舍、書院,修葺一新。至今白鹿洞書還存有紀念李渤先賢祠和後人石雕的白鹿。
長慶二年,李渤被調回長安,任職方郎中,陞遷諫議大夫。敬宗即位,轉給事中。因仗義執言,抨擊太監橫行霸道,並為鄂縣縣令崔發鳴不平,又出為桂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桂管都防禦觀察使。在桂管二年,因病罷歸洛陽。李渤雖被排斥,但諫官繼續為其申辨。太和五年,以太子賓客征至京師,月餘卒,時年五十九,贈禮部尚書。《舊唐書》對李渤的評價是:品德高尚,不隨便附和。勢利之徒謂其矯情求譽;正人君子言其以直言被斥,終不息言,以挽救時弊,值得尊重。
問唐朝 詩人 李渤的代表作 有哪些?
答唐朝 詩人 李渤的代表作 包括:
《南溪詩》《喜弟淑再至為長歌》《桂林歎雁》《留別南溪二首》。
問李渤是哪個朝代的人?
答李渤 是 唐朝 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