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問的簡介和代表作
暫無
唐朝 詩人 宋之問的簡介 補充[1]
宋之問約生於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712年),並沒有顯赫的門第家世。父親宋令文起自鄉閭,矢志於學,交友重義,「比德同道。理閫探索詞源論討」,多才多藝,不僅「富文辭,且工書,有力絕人,世稱三絕。」唐高宗時做到左驍衛郎將和校理圖書舊籍的東台詳正學士,饒著聲譽。在父親的影響下,宋之問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遜自幼勤奮好學,各得父之一絕;宋之悌驍勇過人,宋之遜精於草隸,宋之問則工專文詞,成當時佳話美談。上元二年(675年),長得身材高昂、儀表堂堂的宋之問進士及第,登臨「龍門」,踏上了仕進正途。
宋之問春風得意之日,已是武則天皇后實際把握朝政之時。武後承應「貞觀」,勵精圖治,選拔人才,不拘一格,宋之問以才名與楊炯被召分直內文學館,不久出授洛州(今河南洛陽市東北)參軍。永隆二年(681年),又與楊炯同入崇文館充學士。天授元年(690年)秋,武後稱帝,改國號為周,敕召宋之問與楊炯分直於洛陽西入閣。15年間,宋之問很快由從九品殿中內教躋身五品學士,為世人欽慕。唐朝學士之職,以文學言語被天子顧問,出入侍從,禮遇尤寵。家世低微的宋之問以此更是感恩耀榮,視為得秩於祿的捷徑與保障。他在《奉敕從太平公主游九龍潭尋宴安平王別序》中說:「下官少懷微尚,早事靈丘,踐疇昔之桃源,留不能去;攀君王之桂樹,情可何之。」典型地表白了他的這種心態。武後雅好文詞樂章,宋之問巧思文華取幸。一次游洛陽龍門,武後命群臣賦詩,左史東方虯詩先成,武後賞賜錦袍。及宋之問《龍門應制》詩成奉上,「文理兼美,左右稱善」武後奪東方虯錦袍轉賜給他。這樣的予奪,既反映了武後對靡麗頌德詩風的提倡,也表現了宋之問這時的創作方向,對他的聲名和地位都有很大的影響。武周時期,宋之問不僅扈從武後朝會遊豫,而且奉承武後近幸的媚臣外戚宴樂優遊,自感「志事僅得,形骸兩忘。」這樣的追求和生活使他逐漸沉溺和墮落,並自覺不自覺地陷入了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政治漩渦之中。宋之問在武後晚年先後轉任尚書監丞、左奉宸內供奉,武後媚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雅愛其才」,召他與好友杜審言、閻朝隱、沈佺期、王無競、尹元凱及李適、富嘉謨、劉允濟等文士預修。宋之問與閻士隱等多代工張賦篇入集,傾心媚附。書成,於長安二年( 703年)遷司禮主簿。神龍元年( 705年)正月,宰相張柬之與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後退位,誅殺二張,迎立唐中宗,宋之問與杜審言等友皆遭貶謫。宋之問貶瀧州(今廣東羅定縣)參軍,諸事艱難,慕念昔榮,次年春便秘密逃還洛陽,探知友人張伸之與王同皎等媒誅宰相武三思(時張柬之被貶),後使人告密,擢任鴻臚主簿,「由是深為義士所譏」。景龍元年( 707年)七月,太子殺武三思父子後死事,宋之問上表歌頌武氏父子功德,請造唐中宗神武頌碑,探獲賞識,於次年遷考功員外郎,並與杜審言、武平一、沈佺期、閻朝隱等首選修文館直學士,「及典舉,引拔後進,多知名者。」其時朝廷朋黨爭立,由於他傾附安樂公主,遭太平公主忌恨,進言中宗.於景龍三年( 7O9年)將他下遷越州(今浙江紹興市)長史。
唐中宗年間的政治動盪及個人寵辱無常的經歷,使宋之問感觸良深,而由朽爛陳腐的宮廷來到清新秀麗的水鄉,也使他開始滌淨心靈,境界昇華。他在越州寫的《祭禹廟文》,在真誠歌頌了大禹治水、救災拯民的千古聖德之後寫道:「先王為心,享是明德。後之從政,忌斯好佞。酌鏡水而勵清,援竹箭以自直;謁上帝之休佑,期下人之蘇息。」反映了這種思想情感上的轉變。因此,他在越州登山涉險,訪察民生,「頗自力為政」詩歌創作也開始轉入了健康清新的軌道,「流布京師,人人傳諷。」但是,就在宋之問開始走上「新生」之路的時候,又一次宮廷政變將他逼上了絕境。景雲元年( 710年)六月,臨海郡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誅殺韋後和安樂公主,擁立唐睿宗,以宋之問嘗附二張及武三思詔流欽州(今廣西欽州市東北),後以赦改桂州。先天元年( 712年)八月,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宋之問被賜死於徙所,結束了最後的人生旅程。宋之問政治上無足稱道,品行也多有可譏,但卻是知名當世的詩人。由於宮廷詩人的局限,代筆捉刀的束囿,志向理想的低淺,他的詩文不少是歌頌功德、粉飾太平、浮華空泛之作,但隨著顛簸人生,接觸社會,歷練生活,他也創作了一些好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他在楊炯死後寫的《祭楊盈川文》,採用四四制式,字字有聲,句句華歆,內容言簡辭切,悲涼真摯,催人淚下,與他代筆寫的《為宗尚書祭梁宣王文》、《為宗尚書兄弟祭魯忠王文》等相比,文華情感,殊若天壤。
作為文人,宋之問也因其低劣的人品而遭人唾棄,不僅表現在其對待政治趨炎附勢的態度上,也表現在一樁廣為流傳的命案上。自古凡是文人都愛好文字,一日宋之問見其外甥劉希夷的一句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頗有妙處,便想佔為己有,劉希夷不從,宋之問於是用裝土的袋子將劉希夷壓死,被稱作「因詩殺人」。
作為詩人,宋之問年輕時即已知名,「尤善五言詩,其時無能出其右者。」從《宋之問集》和《全唐詩》所收作品來看,他對當時體裁多能把握,運用熟諳,佳作名句也有可觀。如短歌《冬霄引·贈司馬承楨》訴友情句:「明月的的寒潭中,青枯幽幽吟勁風。此情不向俗人說,愛而不見恨無窮。」五言古詩《題張老松樹》喻高潔句:「百尺無寸枝,一生自孤直。」七言古詩《明河篇》思征夫句;「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向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城都賣卜人。」五言絕句《送杜審言》表離別:「臥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五言長律《靈隱寺》繪勝景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皆清新坦易,抒情真摯,暢美如畫。宋之問為文賦詩,講求比興,屬對精密,點劃入微,對詩的聲律化有重大貢獻。他與沈佺期在齊、梁沈放、搴句俊到初唐四傑創作發展的基礎上,努力加以實踐和總結,使律詩各體制都達到了成熟定型的地步,明確劃開了古體詩和近體詩的界限,並運用這種形式,寫出了優秀的作品,如《江亭晚望》、《晚泊湘江》、《題大庾嶺北驛》、《度大庾嶺》等。
問唐朝 詩人 宋之問的代表作 有哪些?
答唐朝 詩人 宋之問的代表作 包括:
《送趙司馬赴蜀州》《剪綵》《游法華寺》《則天皇后輓歌》《河陽(一作傷曹娘)》《秋晚游普耀寺》《放白鷴篇》《望月有懷(一作康庭芝詩,一作沈佺期詩)》《奉和幸韋嗣立山莊侍宴應制(一作李乂詩)》《初至崖口》。
問宋之問是哪個朝代的人?
答宋之問 是 唐朝 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