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不見魯陽之西兩山麓,十里連岡寫平陸。
青林白晝暗古祠,雀啅虛簷蛛綱屋。
屋子邊怪石何瑰奇,鳳筋上黃連肌肉。
巉巖欲下落澗渚,滿澒洞千鈞一毫屬。
天匠惟知刻畫功,鬼力深憂護持哭。
前峰高蹇下如揖,余峰危栗皆俯伏。
披尋宿莽得佳趣,窪為溪壑呀為谷。
香爐佛跡不在外,仙掌蛾眉此其足。
秀潤潛涵夏木清,空濛映帶春江綠。
我知此必蘊靈異,何止懷藏易城玉。
闃寂嗟來麋鹿游。孤峻倖免牛羊躅。
自經千載禹刊鑿,不逢萬里秦驅逐。
踟躇三繞回高岡,卻立下視雲蒼蒼。
古今誰為好事者,後有韓子前奇章。
君不見玉川先生洛陽宅,修竹蕭蕭獨為客。
它年如與鶴乘軒,可來相見銅駝陌。
聞有高居直百金,西山南麓北山陰。
園通濟水池塘好,花近洛川顏色深。
人去節旄分重鎮,客來猿鶴感幽吟。
潩溪雨過西湖漲,歸興蕭然定不任。
張侯詩思湧如泉,吟榻橫陳翠麓巔。
十雨五風今樂國,千村萬落幾人煙。
賞心眺覽知何算,轉首音塵竟弗傳。
句勒口碑天共遠,不虛佳月佐觥船。
崒嵂荊南山,袁令葬其麓。
相傳天賜棺,咄咄誑流俗。
令嘗成興梁,天報宜以福。
賜棺信榮矣,畢竟入鬼錄。
珠官在嶺南,錦官在巴蜀。
鹽官興鐵官,登載粉簡牘。
吾恐古有司,鑄銅山之足。
後人訛承訛,官傍妄加木。
政須改銅官,大字鑱崖腹。
事有作俑者,並按王喬玉。
岳麓蒼山半,波濤黑水分。
傳燈留聖制,演梵聽華雲。
壁古仙苔見,泉香瑞草聞。
花宮三十六,一一遠人群。
天寒蒼山高,野寺在山麓。
長林系我馬,古屋留客宿。
空巖陰風豪,達旦號古木。
夢為神仙遊,境界脫塵俗。
平明出戶望,曉日在巖腹。
冰霜刮昏霾,萬丈攢翠玉。
山行日已久,常苦見未足。
猶同賢者處,愈久愈可欲。
傳聞峻極嶺,千里如在目。
愧爾巖上僧,窮年玩幽獨。
貪看衡麓數峰山,那覺江風獵獵寒。
吹亂衣巾都不記,橘洲沙上幾遺冠。
兩山相負為峰麓,流水重重注溪谷。
遊人上尋流水源,未覺崎嶇病雙足。
山深下視雲漫漫,逕垂石底千屈盤。
松林陰森白日靜,忽驚人世如奔湍。
客行不避苦寒出,僧定端居不下席。
人生嗟與草木同,置身所在由初植。
堂中白佛青髻鬟,氣象沖淡非人間。
坐令遠客厭奔走,逕欲築室依空山。
木魚桹夜將旦,星斗欹斜掛山半。
行役有程未可留,將出山門復長歎。
岳僧傳的信,聞在麓山亡。郡有為詩客,誰來一影堂。
夢休尋灞滻,跡已絕瀟湘。遠憶同吟石,新秋檜柏涼。
麓華聯蕾破春紅,慚愧無私造化功。
誰怕滿頭椿歲月,要聽啼鳥說家風。
笥山之水磨銅綠,秀氣都在山之麓。
就中卜築小仙居,面面軒亭看不足。
主人倒屣浮春容,囊詩拶破古錦紅。
書生幸有登龍便,願到壇邊揖下風。
林麓幽幽氣象閒,三年肄留萃衣冠。
自從引翼無求地。
祥游沙麓,慶洽瑤衣。黃雲晝聚,白氣宵飛。
居中履正,稟和體微。儀刑赤縣,演教椒闈。
陶鈞萬國,丹青四妃。河洲在詠,風化攸歸。
居當山麓入煙扉,喬木蒼籐接翠微。
築室暮年今尚少,得歸真是眼中希
賣藥錦城中,燒丹雪山麓。
石竇取鵝管,玉床收箭鏃。
紫雲晨覆鼎,白虹夜穿屋。
鬼神嚴厲守,沆瀣勤沐裕
此士真可人,高簡遺世俗,江頭十年別,顏色尚在目。
使來每寄聲,喜我淡無慾。
靈劑何必多,分餉一黍足。
翠麓晚蕭騷,無風樹亦號。
官榮歸若輩,詩態憶吾曹。
信有憂能死,應無酒可陶。
平生相照地,不隔半秋毫。
西麓與東峰,前緣得二翁。
雅心千古上,慈汗一尊同。
猛省塵埃夢,飽參松竹風。
黃綺在何處,我欲問冥鴻。
踏遍山南紫翠關,轉西尋麓更幽閒。
菊花數本竹邊路,茅屋幾閒溪外山。
巧著軒窗隨上下,剩留書畫在中閒。
是庵信美非吾土,自有菟裘足往還。
昔為大室游,盧巖在東麓。
直上登封壇,一夜繭生足。
徑歸不復往,巒壑空在目。
安知有十志,舒捲不盈幅。
一處一盧生,裘褐蔭喬木。
方為世外人,行止何須錄。
百年入篋笥,犬馬同一束。
嗟予縛世累,歸來有茅屋。
江干百畝田,清泉映修竹。
尚將逃姓名,豈復上圖軸。
百戰賦歸來,言游匡山麓。
愛此崎山,狀如於菟伏。
摩挲舒長嘯,狂飆振林木。
國難今方殷,國仇猶未復。
禹跡遍荊榛,恐汝眠難熟。
何當奮爪牙,萬里飛食肉。
漢字麓的釋義
麓〈名〉
(形聲。從林,鹿聲。本義:生長在山腳的林木)
同本義 [trees in the foot of a hill]
麓,林屬於山為麓。--《說文》。 按,山足大林也。
麓者,林之大者也。--《水經注·漳水》注
林麓川澤。--《禮記·王制》
掌攻草木及林麓。--《周禮·柞民》
林衡每大林麓。--《周禮》。鄭玄註:「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
古代主管山林苑囿的官吏 [forestry official]
麓,守山林吏也。--《說文》
主將適螻而麓不聞。--《國語·晉語》
山腳 [foot of a hill or mountain]
瞻彼旱麓,榛楛濟濟。--《詩·大雅·旱麓》
又如:
麓lu山腳下:山~。黃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