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上寶冠牛戴角,腳下蓮華馬踏蹄。
通身瓔珞皮毛債,歷劫風流輥水泥。
嬾踏紅塵地,結廬巖壑間。
酒催清夜別,身伴白雲還。
賀老湖邊月,支公屋外山。
沃洲吟不盡,天與老翁閒。
二年不踏長隄路,十里春風只如故。
高高下下桃李坡,整整斜斜楊柳渡。
花飛絮走君莫驚,燕語鶯啼方好聲。
滿地綠陰無限句,際天幽草幾多情。
君去東山踏亂雲,
後車何不載紅裙?
羅衣浥盡傷春淚,
只有無言持送君。
自踏功名地,斯心每淡如。
東南雖數任,來往只單車。
上相逢知己,清時草辟書。
才寬天命窄,轓左換靈輿。
藥院徑亦高,往來踏葼影。方當繁暑日,草屩微微冷。
愛此不能行,折薪坐煎茗。
蘚徑踏層斑,高林古木間。
雁隨平楚遠,雲共太虛閒。
晚靄昏斜谷,晴陽露斗山。
將身就清曠,名路爾何顏。
城外晴風捲薄塵,傳言都道踏青人。
繁華滿目開如錦,惟此宮中不見春。
露濕青松細細香,旋呼拄杖踏斜陽。
三生舊發遊山願,一卷新傳辟榖方。
雲外未論笙鶴近,塵中實厭簿書忙。
拾樵汲澗俱清絕,聊為煎茶一據床。
不怕石頭行路滑。歸來那愛駒兒踏。言下百骸俱撥撒。無剩法。靈然晝夜光通達。古寺天寒還惡發。夜將木佛齊燒殺。炙背橫眠真快活。憨抹撻。從教院主無鬚髮。
許君踏月夜相過,此語當時恨已多。
但願相逢休怨老,不妨白髮聽新歌。
拽回天關,踏翻地軸。
拄杖化為龍,一雨沛然足。
在坑滿坑,在谷盈谷。
信馬尋春踏雪泥,醉中山水弄清輝。
野僧不用相迎送,乘興閒來興盡歸。
芒鞋朝踏雨,來自赤城山。
久別翻生面,相看各老顏。
開樽茅屋裹,煮茗竹林間。
此去須榮遇,寧愁計路難。
經年不踏鳙溪路,此日重來訪舊遊。
溪上老人今不見,涼風細雨四山秋。
不教塵負踏青游,出郭聊為一笑謀。
新水已堪浮艇子,好山無賴上眉頭。
風撩鬢影春衫薄,樹罨溪陰翠幄稠。
一塢桃花偏入意,江村橋畔小淹留。¤
未入雞足山,不踏黃梅路。
惡業苦無多,平白披毛去。
明眼人前,一場笑具。
獵獵風吹雨氣腥,誰翻碧海踏天傾。
如何農畯三時望,只得官蛙一處鳴。
何處斷虹殘冷落,有時斜照暫分明。
當車收轍雲藏跡,依舊晴空萬里平。
湖邊曾記踏花行,謖謖風篁十里聲。
綠水青蓮人載酒,絳樓紅板伎吹笙。
何須不踏東華土,何須不吃吳山水。
同時輩流半霄漢,逕上銀台彼鳳尾。
幾曾禮部奏第一,十載青衫百寮底。
相公之甥逕甚捷,頭放稍低那得爾。
直不虎關非狂耶,胡不愛官幾歷詆。
吏銓教授古括州,管領風雲二三子。
孔堂絲竹秋雨荒,弦誦琅然頓盈耳。
深衣楚楚有古意,相對青燈夜分語。
六鰲雲海渺何許,寶字森羅風日美。
人言欠渠揮翰手,倘及春江戒行李。
寒氈對客澹無慾,清夢不勞曾到此。
談經歸來喜津津,手洗翠缶香傾銀。
何以娛子白髮親,梅花中有無邊春。
漢字踏的釋義
踏〈動〉
落下 [fall]。如:蹋頓(跌倒);蹋衍(指斜平的下坡路)
下垂 [hang]。如:蹋翼(耷拉著翅膀。頹喪無所作為的樣子)
踏〈動〉
(形聲。從足,沓聲。本義:足著地;踩 )
同本義 [step on;tread]
踏,足著地也。--《玉篇》
足踏使堅平。--《齊民要術·種葵》
雞子圓轉不止,便下床以屐齒踏之。--《晉書·王述傳》
又如:踏步不前;踏雪(在雪地上行走);把火踏滅;踏踏(馬蹄聲,也作蹋蹋);踏破菜園(吃素的人,破了葷戒);踏躡(織布時踩踏織機的踏板)
邊走邊唱;打拍 [beat time]
到明辛苦無處說,齊聲騰踏牽船歌。--唐·王建《水夫謠》
又
踏tā[踏實]
1切實,不浮誇:她工作挺~實。
2安定,安穩:心裡~實。睡得~實。
────────────────—
踏ta
⒈踩:踐~。大~步。
⒉親自去到現場:~看。~勘。按時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