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似山中住,偏多風雨時。
鶯稀出谷響,葉暗到門枝。
老氏但柔氣,愚公寧有知。
跫然習已久,不自覺春遲。
從來造化有何私,自是梅花南北枝。
只為北枝太寒苦,東君消息故應遲。
紅雪霏霏入燕泥,朝來猶是可憐枝。
春風葵麥玄都觀,可是劉郎見事遲。
種樹書頻讀,齊民術屢窺。
曾求竹醉日,更問柳眠時。
盧橘初非橘,蒲葵不是葵。
因而辨名物,甘作老樊遲。
碧玉蔀中藏蜀錦,東吳宮裹鎖西施。
神功造化有行後,倚檻王孫休怨遲。
此馬堪憐力壯時,細勻行步恐塵知。騎來未省將鞭觸,
病後長教覓藥醫。顧主強抬和淚眼,就人輕刷帶瘡皮。
只今筋骨渾全在,春暖莎青放未遲。
客來商略詩,夜市正驚時。
雲破天青眼,煙收月白眉。
芙蓉天富貴,松竹月清奇。
我醉欲眠去,攜琴明日遲。
春晚落花飛藉草,月明驚鵲墮棲枝。
人歸望闊江天暮,夢斷愁深夜漏遲。
越客舟從真定至,夜夜鏡湖生夢寐。
曉度吳江百尺船,洗眼重看會稽翠。
買臣負薪樵徑荒,伯鸞賃舂苔臼棄。
綠橘黃柑帶葉收,白粳紫蟹侵霜潰
食蟹易美粳易飽,綠橘佐酒柑佐醉。
莫論仕宦遠與近,布袍練袍何所利。
君恬不忍乞丐為,且返故廬聊以遲。
扶羸十日候行期,瓜葉初生荷滿池。
別袖難禁須進酒,離情未足更題詩。
飛鸞渡口還家後,老鼠梯前到闕時。
士論民謠如繳日,甘泉直上豈容遲。
兩眼深秀,雙眉下垂。
面目嚴冷,身心古錐。
雲水盤遊,尋常夢於行腳;叢林寂默,
三十年之住持。窮河漢於崑崙之椒,
淵源親到。拈斗杓於混沌之外,
佛祖猶疑。雙通不倦,
施設隨宜。向道剎塵機用穩,
卻嫌石火電光遲。
秋螢一點雨中飛,獨立黃昏思所知。三島路遙身汩沒,
九天風急羽差池。年華逐浪催霜發,旅恨和雲拂桂枝。
不向故人言此事,異鄉誰更念棲遲。
祥鳳鳴高梧,{左斤右鳥}鷃伏短籬。
人行謹所趨,畏途或平逵。
如飲缽中水,冷暖能自知。
我願歌考槃,侯遇亦未遲。
來時群雁去相隨,病眼看天遠不知。
為有客愁歸未得,獨憑斜日望多時。
遲遲南國無春雪,細細東風滿柳枝。
蝴蝶黃鶯有期約,好加歸翥莫令遲。
小松初數尺,未有直生枝。閒即傍邊立,看多長卻遲。
扁舟兮容與,浮雲兮舒捲。
波澄兮練橫,山秀兮屏展。
散發兮平罔,濯纓兮清淺。
皇皇兮何之,路長兮悠緬。
早賦兮歸來,迷迷兮未遲。
去歲附書並附詩,自吳適粵至何時。
慇勤再覓銅魚使,儻不沉浮敢恨遲。
年華世事兩迷離,敢道中原鹿死誰。
自向冰天煉奇骨,暫教佳句屬通眉。
無端歌哭因長夜,婪尾陰陽勝此時。
有約聞雞同起舞,燈前轉恨漏聲遲。
草上紅多枝上稀,芳條綠萼憶來時。
見桃著子始歸後,誰道仙花開落遲。
才晴便是看花時,休問花名是阿誰。
藉使無梅桃杏在,但能來賞莫嫌遲。
漢字遲的釋義
遲
(形聲。本義:慢慢走)
同本義。泛指慢 [walk slowly;slow]
遲,徐行也。--《說文》
遲,緩也。--《廣雅》
廢徹不遲。--《詩·小雅·楚茨》
行道遲遲。--《詩·邶風·谷風》
遲歸有待。--《易·歸妹》
陵遲故也。--《荀子·宥坐》
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遲徐(緩慢);遲滯(緩慢阻滯)
遲鈍;反應慢,不靈敏 [slow;obtuse]
料事同而遲速不同。--魏源《默觚下》
周少言重遲。--《漢書·杜周傳》。註:「謂性非敏速也。」
遲疑;猶豫 [hesitate to]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
遲 chi
1緩慢:行動~緩。
2比規定或合適的時間靠後:推~、~到早退。
3姓。
【遲暮】指人的晚年。
【遲效肥料】所含養分必須經過微生物分解轉化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肥料。其見效遲緩而後效長,適於作基肥。包括大部分有機肥料及溶解度小的無機肥料。
【遲疑】拿不定主意:~不決。
【遲滯】(流通)緩慢:河水~。
────────────────—
遲(遲)chi
⒈緩慢:~緩。~ ~不走。
⒉晚:~到。~熟。
⒊不靈敏:~鈍。
⒋長久:~久而不相及。
⒌[遲疑]猶豫不決。
⒍[遲明]黎明,天快亮的時候。
⒎[遲暮]〈喻〉衰老,晚年。
⒏[遲早]
1早晚。
2或早或晚。
────────────────—
遲zhi 1.等待。 2.比及,等到。 3.想望,希望。 4.接待,招待。 5.副詞。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