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觀競舟子,因測大競源。天地昔將競,蓬勃晝夜昏。
龍蛇相嗔薄,海岱俱崩奔。群動皆攪撓,化作流渾渾。
數極鬥心息,太和蒸混元。一氣忽為二,矗然畫乾坤。
日月復照耀,春秋遞寒溫。八荒坦以曠,萬物羅以繁。
聖人中間立,理世了不煩。延綿復幾歲,逮及羲與軒。
炎皇熾如炭,蚩尤扇其燔。有熊競心起,驅獸出林樊。
一戰波委焰,再戰火燎原。戰訖天下定,號之為軒轅。
自是豈無競,瑣細不復言。其次有龍競,競渡龍之門。
龍門浚如瀉,淙射不可援。赤鱗化時至,唐突鰭鬣掀。
乘風瞥然去,萬里黃河翻。接瞬電烻出,微吟霹靂喧。
傍瞻曠宇宙,俯瞰卑崑崙。庶類鹹在下,九霄行易捫。
倏辭蛙黽穴,遽排天帝閽。回悲曝鰓者,未免鯨鯢吞。
帝命澤諸夏,不棄蟲與昆。隨時布膏露,稱物施厚恩。
草木沾我潤,豚魚望我蕃。向來同競輩,豈料由我存。
壯哉龍競渡,一競身獨尊。捨此皆蟻鬥,競舟何足論。
玉殿龍墀元會日,千官拜舞奉堯樽。
問周大老今安在,歎魯靈光尚獨存。
次對職清褒橐從,中書君禿愧□□。
自憐洛社歸差晚,舊話無人可共論。
雪浪無堅岸,金沙有退痕。
斷橋猶半板,漱樹欲枯根。
為問新來漲,今年第幾番?
昨來愁此渡,已濟不堪論。
劍戟森嚴虎豹蹲,直從開闢見乾坤。
山連列郡趨東海,地擁層城壯北門。
萬里朔風須卻避,千年王氣鎮長存。
磨崖擬刻燕然頌,聖德神功未易論。
軒車尋舊隱,賓從滿郊園。蕭散煙霞興,慇勤故老言。
謝公山不改,陶令菊猶存。苔蘚侵垂釣,松篁長閉門。
風霜清吏事,江海諭君恩。祗召趨宣室,沉冥在一論。
高林杲杲日欲出,卻視諸山雲自入。
道人導我啟圓龕,五百金仙爭突兀。
耀州燒瓷樸不巧,獅子座中蓮葉繞。
亂余得此鎮山靈,莫恨當時賜田少。
世人變滅隨空雲,至人來往繇念根。
長眉下生會有辰,摩挲笑視默與論。
平生貴異不謀身,率道恂恂范伯孫。
巷有青衿來問道,家無赤腳可應門。
搞間曾叩蒼龍闕,讜議終開日蓋樽。
見說晚聞多妙教,悠悠浮世更堪論。
一身自瀟灑,萬物何囂喧。拙薄謝明時,棲閒歸故園。
二季過舊壑,四鄰馳華軒。衣劍照松宇,賓徒光石門。
山童薦珍果,野老開芳樽。上陳樵漁事,下敘農圃言。
昨來荷花滿,今見蘭苕繁。一笑復一歌,不知夕景昏。
醉罷同所樂,此情難具論。
馬蹄沖雪叩君門,坐愛飛花撲酒尊。
簾未卷時先作陣,屐曾來處已無痕。
寒簷葉落蛛絲墮,老樹巢傾鶴夢翻。
今夕定知何夕是,好風明月未堪論。
過埭維舟古柳根,卻扶拄杖入煙村。
印泥接跡牛羊過,投宿爭林鳥雀喧。
酒保慇勤邀瀹茗,道翁傴僂出迎門。
郊居不與人間事,惟有耕桑得細論。
流水橫橋小洞門,亂來遺跡暗消魂。
劍沉舊井龍湫廢,碑斷陰崖鶴塚存。
落日樵蘇歸古道,西風禾黍入孤村。
扶桑海水今清淺,應待麻姑為細論。
淮縣當年逼塞坦,乃翁采棒此縣門。
餘威尚可消軒猾,故老應思識子孫。
幾歲荒邱埋月冷,九秋丹旐逆風翻。
訪求合有遺文在,歸與鄉閭共討論。
宿雨收茅屋,群雞叫遠村。
病羸深擁褐,廚罄晚開門。
流落何年已,荒涼莫自存。
束書徒負載,饑至不堪論。
漢使南還盡,胡中妾獨存。
紫台綿望絕,秋草不堪論。
西園獨偃息,伏枕連朝昏。
送客偶出戶,看雲還倚門。
田蕪沒平野,木落見前村。
憐爾幽懷者,時來相與論。
十里春風楊柳路,年年帶雨披雲。柔條萬縷不勝情。還將無意眼,識遍有心人。餓損宮腰終不似,效顰總是難成。只愁秋色入高林。殘蟬和落葉,此際不堪論。
側徑苔竹潤,短籬雞鶩喧。
小停障日手,聊憩臥雲村。
綠影烏皮幾,新醅老瓦盆。
平生農圃計,重與野人論。
黃塵漫漫小峰路,白石齒齒茗坑渡。
相亭南來第一程,人煙蕭條歲雲暮。
故人小隱三家村,約我旗亭聊一樽。
相逢此地復相別,明朝懷抱同誰論。
芹泮清燈夜,山亭皂蓋春。
重更雙使節,總為兩淮民。
德意人人浹,工夫事事新。
帝城車馬外,才此寄經論。
軒軒禿髮谷城孫,有底天寒不出門。
肯說今年閒貴賤,只將丘壑共人論。
漢字論的釋義
論
《論語》的簡稱 [Analects of Confucius]。內容主要是記錄孔子及其門徒的言行
論語
[Lun Yu,Analects of Confucius] 孔子言論的彙編,儒家最重要的經典。由孔子門生及再傳弟子集錄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資料。南宋時朱熹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為「四書」,使之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今本論語共計20篇,1.2萬字
論
(形聲。從言,侖聲。本義:評論,研究。引申為「議論」)
議論, 分析和說明事理 [discuss;talk about]
論,議也。--《說文》
論理也,次也。--《論語序集解》
坐而論道。
論(論)lun
⒈商討,判斷,研究:討~。議~。評~。爭~。就事~事。
⒉主張,學說:進化~。唯物~。
⒊文體名。論述事物的內容、意義,闡明道理:~文。社~。實踐~。
⒋衡量,評定:~罪。
⒌按照:~件計酬。~質核價。
────────────────—
論(論)lun〈古〉《論語》儒家經典書籍之一,主要記載孔子及其門人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