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光欲雪做新元,訪舊西來第一番。
十五里行千曲路,兩三處見數家村。
山培浮土為田肉,澗束湍流有石痕。
安穩不知危世事,更從何處覓桃源。
茅屋住來久,山深不置門。草生垂井口,花發接籬根。
入院將雛鳥,攀蘿抱子猿。曾逢異人說,風景似桃源。
尼父未適魯,屢屢倦迷津。徒懷教化心,紆鬱不能伸。
一遇知己言,萬方始喧喧。至今百王則,孰不挹其源。
好竹平生志頗堅,誰知島上有淇園。
溪邊六逸李太白,林下七賢楊巨源。
空翠有時穿犖確,圓機終日轉潺湲。
從來到處安心地,肯認家山作本源。
金毫五百幾龍尊,隱隱香山聖跡存。
方廣寺開無俗路,優曇花現有靈根。
一峰突岸臨天壁,雙澗淙橋透石門。
今日不將心洗盡,更從何處覓真源。
嵐霽景初分,溪橋對石門。
犬聲知遠客,燒影見前村。
古木秋生菌,空山夜答猿。
幾因留我宿,靜話極詩源。
壯觀悲涼舊跡存,蓮花泉暖至今溫。
行人莫罪無情水,一笑華清是禍源。
大道多大笑,寂寥何以論。霜楓翻落葉,水鳥啄閒門。
服藥還傷性,求珠亦損魂。無端鑿混沌,一死不還源。
彈指圓成八萬門,掌中握卻一乾坤。
鐵圍倒入黃泉底,一句截流萬水源。
碧洞何眈眈,呀然倚山根。
朝雲出如嘔,暮雲歸如吞。
大塊氣不死,茲為玄牝門。
怪石攡左右,勢若貙虎蹲。
旁行數十步,漆黑不可捫。
安得鞭燭龍,為吾前馳奔。
尋盡神仙窟,一一知其源。
懷土臨霞觀。
思歸想石門。
瞻雲望鳥道。
對柳憶家園。
寒田獲裡靜。
野日燒中昏。
信美今何益。
傷心自有源。
星漢下天孫,車服降殊蕃。匣中詞易切,馬上曲虛繁。
關塞移朱帳,風塵暗錦軒。簫聲去日遠,萬里望河源。
爾宦神皋日,縉紳無間言。
勇懷南邑綬,為便北堂萱。
侍講鸞棲舊,端明棠蔭存。
時能挹前輩,為政有根源。
身行沙岸曲,隱見遠人村。
初罷桃溪雨,寒山響翠繁。
薄雲凝遐思,微風吹古原。
登稼已雲樂,欣欣田父言。
予心亦何事,訪舊試尋源。
今代知名士,君家萃一門。
不惟文獻在,政是典刑存。
台閣期平步,沅湘莫斷魂。
平生翰墨事,茲可壯期源。
渺渺乘風出海門,一行淡水帶潮渾。
長江盡處還如此,何日岷山看發源。
井口依山缺,更無沙礫渾。
相傳海眼出,久視石碑存。
定案星辰位,不多穿鑿痕。
旱年人盡汲,汲盡復源源。
憶求無何鄉,了在赤谷村。仙人居其中,將往問所存。
日入濛汜宿,石煙抱山門。明月久不下,半峰照啼猿。
堂上白鶴翁,神清心無煩。齋心侍席前,跪請長生恩。
雲昔崆峒老,何詞受軒轅。從星使變化,任日張乾坤。
若到舊鄉里,宛如曾討論。風移巖花氣,珠貫金經言。
涼夜惜易盡,青煙謝晨喧。自唯腥膻體,難久留其藩。
幾世身在夢,百年雲無根。悠悠竟何事,愚智相憂冤。
歎息幾晚寤,蒙師招其魂。至今瑤華心,每想清水源。
少小從君游,忽已各壯年。
蒙銅未披髮,憂孽故熏煎。
羨君懷利器,吾宗秀而賢。
刮摩盡結實,涵揉歸本源。
茅屋往來久,山深不置門。草生垂井口,花落擁籬根。
入院將雛鳥,尋蘿抱子猿。曾逢異人說,風景似桃源。
漢字源的釋義
源〈名〉
(形聲。從水,原聲。「原」有表義作用,指水源。本義: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同本義 [fountain head;source of a river]
或源也,或委也。--《禮記·學記》
祈祀山川百源。--《禮記·月令》
猶濁其源而求其清流。--《禮記·禮樂志》
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又如:源委(指水的發源和歸宿。引申為事情的本末和底細);源理(水的本源和支流)
來源;根源 [origin;source;cause]
啟生人之耳目,窮法度之本源。--《舊唐書·儒學傳序》
又如:源本(根本);源由(根由);源起(事物發生的根源)
源yuan
⒈水流開始流出的地方:泉~。河~。涓涓~水。飲水思~。
⒉事物的開始,根由:起~。病~。萬物之~。
⒊[源源]〈喻〉連續不斷:~ ~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