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臨澗居,為愛澗中水。
冷冷出雲竇,決決漱石齒。
流行本無意,遇坎還自止。
坎深遂成池,寒光映窗幾。
於以鑒禪心,清淨絕塵滓。
唯供種白蓮,不洗聞堯耳。
探龍淵,履虎尾。
別狐貉,辨蚖虺。
頭雪白,心灰死。
老斲輪,不教子。
君聞此,當洗耳。
君為江南英,面作河朔偉。
人間一好漢,誰似張長史。
上書苦留君,言拙輒報已。
置之勿復道,出處俱可喜。
攀輿共六尺,食肉飛萬里。
誰言遠近殊,等呈朝廷美。
遙知送別處,醉墨爭淋紙。
我以病杜門,商頌空振履。
後會知何日,一歡如覆水。
善保千金軀,前言戲之耳。
短筇遍歷溪山,款段時尋鄰里。
遇酒聊一中之,得句亦偶然耳。
憶昨結交豪俠客,意氣相傾無促戚。
十年離亂如不知,日費黃金出遊劇。
狐裘蒙茸欺北風,霹靂應手鳴雕弓。
桓王墓下沙草白,彷彿地似遼城東。
馬行雪中四蹄熱,流影欲追飛隼滅。
歸來笑學曹景宗,生擊黃獐飲其血。
皋橋泰娘雙翠蛾,喚來尊前為我歌,白日欲沒奈愁何。
回潭水綠春始波,此中夜遊樂更多。
月出東山白雲裡,照見船中笛聲起。
驚鷗飛過片片輕,有似梅花落江水。
天峰最高明日登,手接飛鳥攀危籐。
龍門路黑不可上,松風吹滅巖中燈。
眾客欲歸我不能,更度前嶺緣崚嶒遠攜茗器下相候,喜有
白首楞伽僧。
館娃離宮已為寺,香徑無人欲愁思。
醉題高壁墨如鴉,一半欹斜不成字。
夫差城南天下稀,狂游累日忘卻歸。
座中爭起勸我酒,但道飲此無相違。
自從飄零各江海,故舊如今幾人在。
荒煙落日野烏啼,寂寞青山顏亦改。
須知少年樂事偏,當飲豈得言無錢。
我今自算雖未老,豪健已覺難如前。
去日已去不可止,來日方來猶可喜。
古來達士有名言,只說人生行樂耳。
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更清美。
豈惟濁世隱狂奴,時平亦出佳公子。
初冠惠文讀城旦,晚入奉常陪劍履。
方將華省起彈冠,忽憶釣台歸洗耳。
未應良木棄大匠,要使名駒試千里。
奉親官捨當有擇,得郡江南差可喜。
白粲連檣一萬艘,紅妝執樂三千指。
簿書期會得余閒,亦念人生行樂耳。
徑山有個竹篦,直下別無道理。
佛殿廚庫三門,穿過衲僧眼耳。
擺磨萬木聲,朝吼暮不止。
吹沙作雲飛,物狀顏色死。
還念江上山,落瀑鳴幾里。
茅茨松竹間,翠的門前水。
下窺石穴魚,出入數十尾。
是時殘照微,古路誰家子。
羸馬入煙林,區區何若此。
昔笑今已迷,薄官正如彼。
何當歸去來,臨流重洗耳。
予素不解棋,嘗獨遊廬山白鶴觀,觀中人皆闔戶晝寢,獨聞棋聲於古松流水之間,意欣然喜之,自爾欲學,然終不解也。
兒子過乃粗能者,儋守張中日從之戲,予亦隅坐,竟日不以為厭也。
五老峰前,白鶴遺址。
長松蔭庭,風日清美。
我時獨遊,不逢一士。
誰歟棋者,戶外屨二。
不聞人聲,時聞落子。
紋枰坐對,誰究此味。
空鉤意釣,豈在魴鯉。
小兒近道,剝啄信指。
勝固欣然,敗亦可喜。
優哉游哉,聊復爾耳。
隴阪崎嶇隴水長,徵人隴上望家鄉。
停車駐馬不能渡,嗚咽聲中欲斷腸。
抽刀斬水水不絕,拔山塞川川更咽。
前軍洗瘡血尚存,後軍滴淚水復渾。
丈夫有志沙場死,未到隴頭愁塞耳。
呦呦蘋野春。我友二三子。
歸山睡初足,澗壑秋風起。
一瓣無盡香,黃雲繞書幾。
別吟極雋永,形魂清九耳。
八月錢塘江上水,風靜浪平清澈底。
夜半潮聲帶月來,沙頭眠雁還驚起。
何人一幅鵝溪絹,畫出長江千萬里。
莫道波聲靜不聞,請君默坐聊傾耳。
無是無非心事,
不寒不暖花時,
妝點西湖似西施。
控青絲玉面馬,
歌金縷粉團兒,
信人生行樂耳!
居鄉如處子,居官如戰士。
處子常畏人,戰士惟有死。
兒曹書諸紳,勿謂平平耳。
去日櫻桃初破花,歸來著子如紅豆。
四時驅迫少須臾,兩鬢飄零成老醜。
永懷往在江南日,原上急難風雨後。
私田苦薄王稅多,諸弟號寒諸妹瘦。
扶將白髮渡江來,吾二人如左右手。
苟從祿仕我邅回,且慰家貧兄孝友。
強趨手板汝陽城,更責愆期被詞詬。
法官毒螫草自搖,丞相霜威人避走。
賤貧孤遠蓋如上此,此事端於我何有。
扛囊粟麥七十錢,五人兄弟二十口。
官如元亮且折腰,心似次山羞曲肘。
北窗書冊久不開,筐篋黃塵生鎖鈕。
何當略得共詩論,況乃雍容把杯酒。
意氣敷腴貴壯年,不早計之且衰朽。
安得短船萬里隨江風,養魚去作陶朱公。
斑衣奉親伯與儂,四方上下相依從。
用捨由人不由己,乃是伏轅駒犢耳。
久雨閉陋室,薜荔絡敗壘。
乙子語大慧,我聽勿入耳。
顧公涉滄海,宇宙觀奇偉。
十年守沈冥,應笑柱下史。
動靜雖有殊,要之蓋棺已。
邇來拜東台,巖穴彈冠喜。
昂藏出風塵,壯志在千里。
忽持膚使節,急病仁為美。
翰林出新詩,風霆奔落紙。
朝廷日清明。君子慎所履。
行當繼禹功,灑災澹洪水。
過我伊洛間,松風醒俗耳。
閒歸日無事,雲臥晝不起。2
有客款柴扉,自雲巢居子。
居閒好芝術,採藥來城市。3
家在鹿門山,常游澗澤水。
手持白羽扇,腳步青芒履。
聞道鶴書徵,臨流還洗耳。4
洪河豈不壯,余潤彌九里。
海內所詠歌,在德不在水。
德人經行地,可敬及蒲葦。
況有水如此,浪去劇雪委。
念昔涉濤江,怒鼉如山峙。
天風怖殺人,舟定舷有泚。
惕然三夜夢,沙礫下飛矢。
至今逢溝壑,敢照不敢洗。
忽誦涉汝詩,五字擬蘇李。
快言擊汰事,想見魚掉尾。
十年疑此樂,始誤斗柄指。
便當策我足,歲月忽轉徙。
未辦志和舟,且洗子荊耳。
渡口飲牛歸,村壚夕陽裡。
黃犢未及群,抱帶過寒水。
利心乃如仁,耕領破不止。
當時彼何高,獨能譏洗耳。
漢字耳的釋義
耳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耳朵形。漢字部首之一。本義:耳朵)
同本義 [ear]
耳,主聽也。--《說文》
耳者,腎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權篇》
坎為耳。--《易·說卦》
忠言逆耳利於行。--明·劉基《苦齋記》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宋·蘇軾《石鍾山記》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兩種器官);耳斡兒(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頭有尖頭);耳朵垂子(借指耳窩);耳根廂(耳邊);耳順(六十歲)
聽覺,聽力 [sense of hearing]。如:耳識,耳性(
耳 ěr
1〈古〉語氣詞。表示肯定或的意思:且吾所為者極難~。(《史記·刺客列傳》)、如反覆手~。(《史記·陸賈傳》)
2耳朵:~聾。
3形狀像耳朵的東西:木~。
4位置在兩旁的:~門(大門兩旁的小門)。
【耳鬢廝磨】形容親密相處的情景(多指青年男女之間十分親近)。鬢:面頰兩旁近耳的頭髮。廝:相互。
【耳聰目明】形容視聽靈敏。
【耳目】
1見聞:~不廣。
2替人刺探消息的人。
【耳目一新】聽到的看到的都換了樣子,給人以新鮮的感覺。
【耳濡目染】形容見得多聽得多之後,無形中受影響。濡:沾濕;潤澤。
【耳食之談】見【耳食之言】。
【耳食之言】傳聞的沒有根據的話。又作耳食之談。
【耳熟能詳】聽得多了,也就能詳盡地說出來。
【耳提面命】不但當面告訴,而且湊近耳朵講。形容嚴厲而又懇切地教導。耳提:附耳。面:當面。
【耳蝸】〈生〉內耳的組成部分。形似蝸牛殼,故名。內有淋巴液和聽神經,是聽覺感受器官。
【耳咽管】見【咽鼓管】。
【耳語】湊近別人耳朵小聲說話。
────────────────—
耳reng 1.見"耳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