磥砢擎雲十丈松,冰髯不剪照瓏松。
曉窗明眼山前雪,猶似巡簷看玉龍。
水滿寒潭潭著月,山藏空谷正吞煙。
金雞初報洞中曉,一聲喚起玉淵龍。
落木寒雲知幾重,枇杷花下鹿麋蹤。
家貧伏臘猶無計,山靜朝昏惟有鐘。
雨雪短衣凋薜荔,風塵長劍暗芙蓉。
悠然抱膝歌《梁甫》,伊呂之間是臥龍。
雅趣工書畫,高懷陋鼎鐘。
家聲推兩大,壼范見三從。
賢得魯侯配,榮開安國封。
平生耽靜勝,宸翰煥鸞龍。
勤勞王室見周公,報賜宜膺曲阜封。
兆見維秦符佐命,祥開有魏慶疇庸。
申加井賦恩方治,倍衍圭腴賞正濃。
一德君臣千載遇,九州四海仰雲龍。
五雲金紫湧仙宮,十八灣尖第一峰。
木石陰陰風颯颯,方池掬看小神龍。
天上多春色,人間迥不同。
花翻鳷鵲殿,鶯過建章宮。
雲旂鸞被影,月扇雉含風。
遙瞻翠華近,紅日照盤龍。
風濤舂斷越山骨,聚集奇險成千峰。
碧甕為潭立涎石,直疑巖底藏蛟龍。
山川雜吳楚,氣候接秋冬。
水落魚可拾,霜清裘欲重。
鄉遙歸夢短,酒薄客愁濃。
白帝何時到,高吟酹臥龍。
倚晴空。愛湖光瀲灩,樓影青紅。彩絲金黍,水邊還又相逢。懷沙人問,二千年、猶帶酸風。騷人灑墨香濃。幽情要眇,雅調惺忪。天上菖蒲五色,倩摻摻素手,分入雕鐘。新歡往恨,一時付與歌童。斜陽正好,且留連、休要匆匆。應須倒盡郫筒。歸鞭笑指,月掛蒼龍。
名山邦域中,每歎夢境隔。
如何夏而春,共苦沽水厄。
向來夢中山,真作緣雲升。
夜氣與僧話,凜凜冰壺清。
初宵潺淙聲,大慰望霓意。
睡醒鐘魚鳴,猶是翻盆勢。
不因官事驅,寧許山門留。
況今浴種天,頓釋嗣歲憂。
雨既副我禱,出亦入吾手。
一旦二喜並,誰謂終不偶。
涉世嗟聱牙,天頗憐其窮。
更持靈台香,歸謝淵德龍。
睡起東窗日已紅,扶頭宿酒未惺忪。
南陽一夢何關醉,自愛終身作臥龍。
遊子悲凜秋,秋盡行當冬。
雨露變霜雪,寒色日以濃。
豈無紫綺裘,綻裂誰與縫。
不如早還家,山林專素封。
掃松棲霞嶺,結茆慧日峰。
山南與山北,春風入修筇。
時止可以止,道隆從而攏
抱膝且長吟,吾其師臥龍。
三國名臣宅,千楹釋子宮。
但求除橘籍,不見老松公。
懷抱凌雲上,規模偃蓋同。
須防雷雨際,恐復化為龍。
密葉四時同一色,高枝千歲對孤峰。
此中疑有精靈在,為見盤根似臥龍。
一金營雅集,荷濕露香濃。
鳥起驚歌扇,雲移落酒鐘。
碧筩彎象鼻,翠釜出駝峰。
百歲風狂似,無因系六龍。
高掛吳帆喜動容,問安歸去指湘峰。懸魚庭內芝蘭秀,
馭鶴門前薜荔封。紅旆正憐棠影茂,綵衣偏帶桂香濃。
臨岐獨有沾襟戀,南巷當年共化龍。
人方不是面通紅,此病流來自劫空。
拈出洞出三頓棒,慈明老漢得黃龍。
論詩遠到二南風,句裡波濤得意濃。
我亦賡酬還自笑,真成魚目眩驪龍。
無才加性拙,道理合藏蹤。是處非深遠,其山已萬重。
經時鄰境戰,獨夜隔雲舂。昨日泉中見,常魚亦化龍。
漢字龍的釋義
龍
(象形。甲骨文,像龍形。本義: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有須能興雲作雨的神異動物)
同本義 [dragon]
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說文》。徐鉉註:「像宛轉飛動之貌。」饒炯註:「龍之為物,變化無端,說解因著其靈異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靈。」
飛龍在天。--《易·乾》
麟、鳳、龜、龍,謂之四靈。--《禮記·禮運》
甲蟲三百有六十,而龍為之長。--《孔子家語·執轡》
葉公子高好龍。--劉向《新序·葉公好龍》
又如:龍工(像龍一樣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龍功」);龍公(指龍王,龍
龍(龍)long
⒈〈古〉傳說中的一種神異動物,有鱗、有角、有腳,能走、能飛、能游泳,還能興雲降雨:飛~乘雲。葉公好~。
⒉〈古〉生物學上指一些早已絕滅的巨大爬行動物:恐~。翼手~。
⒊封建時代象徵帝王或指帝王使用的東西:~顏。~袍。
⒋[龍頭]自來水管放水的出口。
⒌[龍鍾]衰老,行動不靈活的樣子:老態~鐘。
────────────────—
龍mang 1.通"尨"。雜色,色斑駁。 2.通"?"。參見"龍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