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嗟黠虜何猖狂,引弓百萬侵吾疆。
首屠棗陽搗神馬,窺伺長江欲葦航。
隆冬久晴江水涸,直揭小樊厲源漳。
馬沈人溺相枕藉,霜刃逼脅狼驅羊。
連營立柵三十里,旌旗蔽野塵埃黃。
元戎忠赤過張許,隔江獨對虜酋語。
剖析大義面折之,自比關西偉男子。
虜酋聞風雖縮頸,業謂渡江無我御。
四山列騎意洋洋,擬欲一鼓下襄陽。
城頭四隅密分佈,整飭器具嚴堤防。
火油金汁羅炮座,托叉擂木森旗槍。
睥睨樓櫓排萬弩,鏵車克敵皆蹶張。
一朝步馳如雲集,前摧草牛負土囊。
雲梯飛橋對樓聳,虎炮鵝車數里長。
裹以犀革如帆幔,木楯皮屋翼兩旁。
鐵騎後擁千百隊,矢如蝟集攢鋒芒。
楊柳陰中浮梁就,三千敢勇忽推牆。
層幾列弩下如雨,霹靂巨炮落穹蒼。
盡將攻械付烈焰,如焮蛇豕燎豺狼。
騎者顛仆步者走,傷者號叫立者僵。
虜酋蒲察與葛札,或貫其腦斧其吭。
生擒首領數百人,斃馬橫屍盈戰常
未幾采木空林藪,旬月運土成高岡。
噪聲裂地屋為震,火焰燭天星無光。
誰知壯士中夜出,人持炬馬列前行。
強弩叉鐮迭相衛,長鍬大钁聲琅琅。
黎明炬堙為平地,虜酋喪氣若有亡。
因風縱火煙焰猛,拱手坐視摩痍瘡。
犬羊震讋心膽碎,卻攜金印來投降。
從茲虜勢大沮摧,自焚攻具燒營房。
甫逾江北復連營,放牧盈野何駉駉。
脫鞍解甲馬下睡,胡鼻齁齁輥雷鳴。
豈知戰艦輕移岸,急雨狂風亂櫓聲。
百鼓忽鳴萬弩發,繼以飛砲欻流星。
人馬驚亂相蹂踐,肉填溪谷壓膻腥。
穹廬遁去無遺跡,捷書排日風飆急。
九重北顧正宵衣,覽奏龍顏增喜色。
顧嗟李勣賢長城,不假援兵卻胡羯。
天書沓至賞元功,渠渠溫語褒忠烈。
方除戎團追徽省,行且齋壇授節鉞。
命圭相印一時來,聞道殿巖已虛席。
誰知帷幄運奇計,裨贊尤多玉季力。
弟兄攜手上凌煙,卓冠古今真殊絕。
我從武科備戎行,先生置我賓僚列。
雖無涓埃裨海鎮,同此死生冒矢石。
自愧文墨非所長,妄意欲泚磨崖筆。
馬遷法左氏,實錄系日月。
孰傳經世學,儻可論絕筆。
高者為山,坳者為壑。
為煙為雲,渺渺漠漠。
水鳥樹林,人家聚落。
騎者何之,舟者未泊。
三尺紙上,萬象交錯。
天機自然,神驚鬼愕。
嗚呼,此吾故人野塘蘇元龍之墨跡,
中有石屏老淚痕,又與野塘添一筆。
正陽用事月初吉,騎鯨之孫生此日。
滴露能將三畫吞,積風少忍六月息。
平生最耐反覆看,其文炳彪心地直。
骨肉十年長眼青,今年差覺叢談密。
一尊稱處風風曉。紅藥丫頭香露濕。
誰令絕艷殿光景,群葩斂避表獨立。
洗盡人間丹粉妍,傾國傾城須正色。
文章瑞世寧論晚,時來造物能借力。
為君折花起長歌,請君滿引無餘瀝。
丹霄一武不難梯,更看飛階弄吟筆。
華軒壓春波,樽酒四座密。
柔軟柳間風,舒遲花後日。
晚色簾卷靜,歡興觴行疾。
一陪諸英游,黽勉慚落筆。
蠉飛蠕動誠微物,尺素輕盈誰畫出。
一朝君手將動搖,猶似吟風欲跳逸。
竹梢草際弄輕翰,水墨淺深見纖質。
昔人徒愛明月詩,何似今看老師筆。
不畏侯卿杖,惟畏尹卿筆。
省*絲綸,早傳到、和羹消息。無限事、但從綱領,認教端的。回省平生游宦處,那曾些個由人力。算知心、惟有好湖山,秋澄碧。從此去,開壽域。緣底事,催行色。傍重陽時候,且排瑤席。何待慇勤斟菊水,底須托興青松柏。願年年、濃蘸繡江波,供詞筆。
平生幾交遊,念往常恍惚。
始從五州數,卻自他邦述。
徐州殞川魚,葉縣飛鳧舄。
吳興罷童迎,漢殿空履跡。
鯨魚渺洪波,長城墮立壁。
元龍漫豪氣,子雲終執戟。
詩壇絕韓呂,詩友無道釋。
文章固能傳,事業竟何得。
是皆我深知,半亦君舊識。
更將寫其心,悲甚不能筆。
枕流飯脫粟,長夏以終日。
曳屣行歌商,風軒時弄筆。
繩床擁敝禂,初起發未櫛。
南窗展書卷,就暖讀寒日。
門前絕車馬,薄暮垂片席。
短牆掛纖蔓,幽鳥啄紅實。
群蝸惡積雨,繚繞篆空壁。
男兒處貧賤,舉首宇宙窄。
翩翻槍榆鳩,宛轉匿絮虱。
妻孥競相笑,憔翠守文筆。
有客來自高句麗,遺我一幅丈二紙。
纖白只如松頂雲,光明不減吳江水。
藏之篋笥今七年,妻孥愛惜如紈綺。
至正乙巳三月初,王郎遠來訪老夫。
升堂飲茶禮未畢,索紙為畫雲山圖。
初為亂石勢已大,橐駝連拳馬牛臥。
忽焉披地高入天,欲墮不墮令人怕。
其陽倒掛扶桑日,其陰積雪深千尺。
日射陰崖雪欲消,百谷春濤怒相激。
林下丈人心自閒,被服如在商周間。
問之不言喚不返,源花莫莫愁人顏。
老夫見之重歎息,何由致我共絕壁。
王郎王郎莫愛惜,我買私酒潤君筆。
人間何處無樓,算來積善應難得。操持一念,應乎萬事,盡皆陰德。伯仲怡怡,親朋濟濟,雲仍蟄蟄。任才高王粲,興同庚亮,誰敢與、元龍敵。珍重劉郎好事,好溪山、為君拈出。眼前標緻,壁間圖畫,屏間松竹。春晚憑高,秋晴眺遠,翠紅如識。待他年,看取飛來五鳳,記如椽筆。
三月一。題輿恰屆垂弧日。垂弧日。武安門外,歡聲揚溢。雙瞳炯炯頭如漆。天公付與長生質。長生質。雲霄穩坐,持荷簪筆。
女媧立極斷鰲足,羲畫之先無刻木。
始觀鳥跡制文字,夜鬼哭天天雨粟。
篆隸變化生八分,行草復作何紛紛。
六書古制既茫昧,載籍況遭秦火焚。
後之作者不可數,形聲寥寥眇千古。
更論得法神妙間,自信臨池心獨苦。
君居於越文獻邦,家藏金石書滿窗。
磨穿青州老未已,萬斛巨鼎疇能扛。
吳興宗人已物故,浙河東西誰獨步。
君今有志繼絕學,砥柱中流見孤注。
剡溪百番冰雪光,玄霜一斗松煤香。
滿堂賓客看揮灑,風雨颯颯龍鸞翔。
我嗜塗鴉手如棘,屢欲從君問奇畫。
君還許我載酒來,我捧千鍾勞君筆。
尚想夷與齊,求仁無怨嘖。
誰傳采薇音,荒哉太史筆。
今年為蛇年,此日是人日。
江右一龍鍾,山中舊占畢。
獨坐守太玄,一笑發狂疾。
悠悠王正意,衰涕感麟筆。
風蕭蕭,冰瑟瑟,
淡煙空濛冠朝日。灘頭枯木如畫出,
鸜鵒飛來添一筆。
石媼忍酸喙三尺,石皤嘗味面百擼
誰知聳膊寒至骨,圖畫不減吳生筆。
漢祖肇炎圖,三傑鹹輔翼。
功成及酬賞,相國獨第一。
發蹤指示語,誰曰匪其實。
焉知英主心,方謹操縱術。
勳高疑益深,固異亭長日。
守關忠弗念,置衛防百出。
堂堂明且審,自計亦無失。
護軍給餉饋,入秦收圖籍。
用智既有餘,保身豈難必。
遜封散宏財,非真召平力。
污名起田宅,猶愈受斧鑕。
終加恭謹辭,賢哉史臣筆。
漢字筆的釋義
筆
(會意。從竹,從聿。「聿」),是「筆」的本字,小篆象以手執筆。古時毛筆筆桿都是以竹製成,故從竹。簡化字「筆」,「從竹從毛」會意,指舊時用的毛筆。此字最早見於北齊雋修羅碑,是六朝時的俗字。也見於《集韻》。本義:毛筆)
同本義 [pen]
筆,秦謂之筆。從聿從竹。--《說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為之,加竹。
史載筆,士載言。--《禮記·曲禮》
不能竟書而擱筆。--清·林覺民《與妻書》
又如:毛筆;鋼筆;圓珠筆;筆削(修改文章);筆帕之敬(雅潔的禮品);筆楮難窮(文字難以充分表達。楮:紙的代稱)
指字畫詩文等以筆書寫繪製而成的作
筆 bǐ
1寫字畫圖的用具:鋼~、蠟~、粉~。
2(寫字、畫畫、作文等的)筆法:運~得當。
3用筆寫出:代~。
4筆畫:字有兩~。
5量詞:一~帳、一~好字。
【筆觸】書畫、文學作品等的筆法,格調:鋒利的~。
【筆調】文章風格:~清新。
【筆端】寫作、寫字、繪畫時的運筆以及所表現的意境:奇光異景盡收~。
【筆法】寫字、畫畫、作文的技巧或特色:這篇小說的~很新穎。
【筆鋒】
1筆尖。
2書畫的筆勢;文章的氣勢。
【筆供】用筆寫出來的供詞。與相對。
【筆畫筆順檢字法】漢字字典查閱檢索方法之一。要求根據筆畫的多少和筆順的先後來查檢。
【筆記文】文體的一種。以隨筆記錄為主,多由分條的短篇彙集而成。
【筆力】寫字、畫畫或做文章所表現出的功力:~剛勁。
【筆路】
1筆法。
2寫作的思路:這篇文章~奇特。
【筆勢】
1寫字、畫畫用筆的風格。
2文章的氣勢。
【筆削】古時在竹簡、木簡上寫字,要刪改得用刀刮去,稱。後來用做請人修改文章的敬辭。筆:記錄。削:刪改。
【筆意】書畫或詩文中所表現出的作者的意境。寫字、繪畫時運筆的精心構思以及所表現的風格、功力。也指詩文的意境。
【筆札】札是古時寫字用的小木片,後來用筆札指紙筆,又轉指寫的文章。
【筆戰】用文章來進行辯論,打官司,與相對。
【筆者】某篇文章或某書的作者(多為作者的自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