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事真無賴,官曹已憚煩。
兒堪付門戶,吾粗有田園。
游舊因相問,襟懷為細論。
此心歸隱計,日日受風幡。
東風半夜度關山。和雪到闌干。怪見梅梢未暖,情知柳眼猶寒。青絲菜甲,銀泥餅餌,隨分杯盤。已把宜春縷勝,更將長命題幡。
朝陽動湖水,春色入名園。
邑人千萬戶,日日望朱幡。
花光搖曳猶多事,鳥語軥輈徒自喧。
誰是如今愛閒者,請來此地說風幡。
月下來過徵士門,可憐桃李盡能言。
其如苦畏春風暴,可為牆東植絳幡。
誰憐舊日青錢選,不立春風玉筍班。
傳得黃州新句法,老夫端欲把降幡。
朝來和氣滿西山。拄頰小闌干。柳色野塘幽興,梅花紙帳輕寒。三杯淡酒,玉腴蔬嫩,青縷堆盤。細寫池塘詩夢,玉人翦做春幡。
兩股飛神錫,千金供住園。
吹毛曾有問,得髓更無言。
蘭紫恩袍異,蓮香社侶繁。
雙林今奄忽,淚目送風幡。
山中塊石老僧言,一叱應知圍法輪。
元是世人心自動,請將消息問風幡。
蒼龍闕角回金鬥,文德門南散曉班。
車馬紛紛殘雪裡,鏤銀剪綵舞新幡。
鞭影非惟示阿難,敲空作響孰知還。
當時未必皆良馬,應妒清風起亦幡。
久狎漁樵作往還,曉風宮殿夢催班。
鄰娃似與春爭道,酥滴花枝彩剪幡。
清議豈徒光四戶,直聲應已到三韓。
黃門有手能批敕,太學無人為舉幡。
地秘巖藏骨,谿靈膝印痕。
虛床惟太姥,別席盡曾孫。
披牒秦朝遠,遺壇漢祀存。
何時幔亭側,重複見幢幡。
紅塵拂面望春門,綠草齊腰金谷園。
鶴篆遍書苔滿砌,犬聲遙在月明村。
春風院院深籠鎖,細雨紛紛欲斷魂。
拾得殘紅忍拋卻,阿鹹頭上伴銀幡。¤
漢字幡的釋義
幡〈名〉
(形聲。從巾,番聲。本義:擦拭寫字板的布)
同本義 [rag]
如:幡布(抹布)
用竹竿等直著掛的長條形旗子。泛指旗幟 [pennant;long,narrow flag]
青崔白鵠舫,四角龍子幡。--《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幡幢(作為儀仗用的旗幟);幡信(題表官號以為符信的旗幟);幡旆(旗幟之類);幡旄(旌旗的羽毛飾);幡麾(指揮用的幡旗)
冠上的巾飾 [streamer]
卻非冠,制似長冠,下促。宮殿門吏僕射冠之。負赤幡,青翅燕尾,諸僕射幡皆如之。--《後漢書》
簿冊 [book]。如:幡薄(丹書符菉之類)
通「旛」。長幅下垂的旗 [pennant;long,narrow f
幡(旛) fān一種長條形的旗子,用竹竿等挑起來直豎著掛: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