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世文為富,居寒地不寒。
諸昆親受業,二祖昔闓端。
屬耳青雲杳,驚心逝水湍。
後來方屹立,天不誤儒冠。
頭顱七十已看看,喜抱孫來傍晬盤。
敢望吾家有英物,箕裘且欲戀儒冠。
鸛鶴相呼綠野寬,鼎臣閒倚玉欄干。洪河擁沫流仍急,
蒼嶺和雲色更寒。艷艷風光呈瑞歲,泠泠歌頌振雕盤。
今朝醉舞共鄉老,不覺傾欹獬豸冠。
風吹平江起長瀾,野客坐嘯酒在顏。
興來就上南山觀。固應散發游更好,
何用美質加弊冠。
荏苒歲雲暮,雪霜天正寒。
取程毋太急,御下放教寬。
朝夕去家遠,關山行路難。
邊頭辦功業,恐不在儒冠。
我發日已疏,尚喜鬢未斑。
晴朝試一沐,但覺盤水寬。
千梳發清快,凜凜肌骨寒。
脫落等秋籜,光潤如春巒。
譬彼雨露滋,下澤枯蓬根。
烏雲猶半濕,霜葉不加繁。
我生嗜疏懶,肯事形骸間。
一月半不理,垢膩何由刪。
今辰新沐罷,快若沃狂瀾。
呼兒奉襪飲,為作椎結團。
歲月寢相逼,歡娛心已闌。
看鏡想勳業,森然欲衝冠。
行窮湖上徑,迤邐到林巒。
地瘦馬蹄澀,水清山骨寒。
樓台棲樹沙,鐘磬鬧雲端。
自笑利名役,未能來掛冠。
銅瓶灑遍不勝寒,雨點勻圓凍未乾。
回首曈曨朝日上,槐龍對舞覆衣冠。
寒時寒殺,熱時熱殺。
諸方普請寒暄。雙林寒時熱殺,
熱時寒殺。且非別換條貫,
大士從來頭戴冠。
行入投龍洞,青青見竹竿。
暮雲生道樹,夜月滿仙壇。
枯蘚洞崖古,長松繞澗寒。
三生清淨福,獨此愧黃冠。
空有青山自龍虎,可能荒塚更衣冠。
謝事不得去,趨朝愈更難。
誰憐八旬老,日冒五更寒。
指凍怯持笏,腰酸強踞鞍。
細思誰縛汝,只合掛衣冠。
再歲三移節,千山一據鞍。
梅花錦囊古,霜月繡衣寒。
民欲刑幾措,公於此豈難?
誰令清廟器?未著侍臣冠。
瞢頭文之病,敖腳最所患。
軒其奮勇果,榻復墮衰懦。
伊人殆天力,卓地挺修干。
欻入巖雲幽,倏出星極爛。
儼如姑射女,娣姒俱整粲。
皎如珊瑚樹,塵垢拭杯案。
昔誇新龍首,伏呂較蚤晏。
又推舊菑川,耄老終佐漢。
況今未六十,急用豈為晚。
行當秦苦疏,朗壓諸儒冠。
猖狂戰國古神仙,曳尾泥塗老更安。
厭世乘雲人不見,空墳聊復葬衣冠。
洛水縈祠外,嵩雲泊棟端。
橋山何必問,只是葬衣冠。
今晨尺書至,令我寸心寬。
老去光陰速,人生會合難。
竹輿雲洞暖,釣艇玉溪寒。
小憩饒陽否,吾衰合掛冠。
百補未成片,何緣御得寒。
拆時如網裂,紉處著針難。
色樣多無定,花紋鬥不完。
分明類禪衲,其奈戴儒冠。
物境俱玄寂,客心常少歡。
非因無酒賞,只是到花殘。
夜雨深林葉,春塘平釣竿。
羈棲幸堪托,終日懶衣冠。
過節何其窘,治家乃爾難。
谷生舂苦碎,薪貴灶嫌寬。
病體危狼狽,時情畏觸蠻。
擁衾聞客至,強整舊衣冠。
漢字冠的釋義
冠〈名〉
(會意。從「」(用布帛蒙覆。從「元」(人頭),從「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類的製品加在人的頭上,即「冠」。本義:帽子)
同本義 [hat]
冠,弁冕之總名也。--《說文》
冠至尊也。--《禮記·問喪》
緇布冠。--《儀禮·士冠禮》。註:「今小吏冠。」
凡甸冠弁服。--《周禮·司服》
怒發上衝冠。--《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新沐者必彈冠。--《楚辭·漁父》
冠蓋相望,乘堅策肥。--漢·晁錯《論貴粟疏》
小民罷市,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明史·海瑞傳》
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
冠guan
⒈〈古〉一種禮儀。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表〉已經成人,因稱二十歲左右的男子為"弱冠"(弱指少年)。
⒉位居第一,超群出眾:~軍。產值~全國。
⒊戴帽子:~儒冠者。
⒋用於前面,有"加上"的意思:~以作家桂冠。
────────────────—
冠guān
⒈帽子:衣~整潔。怒發沖~。
⒉形狀像帽子或在頂上高起的東西:雞~。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