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琴來會錦沙溪,音響能清一世埃。
不學晉人反招隱,頗知陶令欲歸來。
羨君雪裡騎驢興,哀我年前戲馬台。
留取老翁看雲月,乾坤撐拓賴奇才。
窗戶風涼四面開,陶公愛晚上高台。中庭不熱青山入,
野水初晴白鳥來。精思道心緣境熟,粗疏文字見詩回。
諸生圍繞新篇讀,玉闕仙官少此才。
幾曲鳴溪抱嘯台,陰陰野氣壓浮埃。
林間幽鳥自相語,水上落花何處來。
逃相故畦無廢汲,封侯修竹是元栽。
三川病尹妨賢久,終卜鄰扉養不才。
春色沅湘盡,三年客始回。夏雲隨北帆,同日過江來。
水漫荊門出,山平郢路開。比肩羊叔子,千載豈無才。
軍中富餘暇,飛苔同城隈。
雍容陪後乘,一一應劉才。
走馬從邊事,新恩受外台。勇看雙節出,期破八蠻回。
許國家無戀,盤江棧不摧。移軍刁斗逐,報捷劍門開。
角咽獼猴叫,鼙干霹靂來。去年新甸邑,猶滯佐時才。
壯志寥寥在,流年冉冉催。
寒燈和夢照,暗雨挾愁來。
白雪詞難和,青山首重回。
夜蘭渾不寐,慨想陸機才。
山色微茫映古台,平原千里夕陽開。
誰知碧草遺基在,曾見黃金國士來。
樹繞河流天外去,鳥翻雲影日邊回。
清時自重非熊叟,不獨奇謀得俊才。
龍虎帝王宅,鳳凰仙子台。
六朝遺事冷,八月夜潮回。
隴雁秋仍到,江花晚自開。
憑高一樽酒,何代獨無才。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皇居帝裡崤函谷,鶉野龍山侯甸服。五緯連影集星躔,
八水分流橫地軸。秦塞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
桂殿嶔岑對玉樓,椒房窈窕連金屋。三條九陌麗城隈,
萬戶千門平旦開。復道斜通鳷鵲觀,交衢直指鳳凰台。
劍履南宮入,簪纓北闕來。聲名冠寰宇,文物象昭回。
鉤陳肅蘭戺,璧沼浮槐市。銅羽應風回,金莖承露起。
校文天祿閣,習戰昆明水。朱邸抗平台,黃扉通戚里。
平台戚里帶崇墉,炊金饌玉待鳴鐘。小堂綺帳三千戶,
大道青樓十二重。寶蓋雕鞍金絡馬,蘭窗繡柱玉盤龍。
繡柱璇題粉壁映,鏘金鳴玉王侯盛。王侯貴人多近臣,
朝游北裡暮南鄰。陸賈分金將宴喜,陳遵投轄正留賓。
趙李經過密,蕭朱交結親。丹鳳朱城白日暮,
青牛紺幰紅塵度。俠客珠彈垂楊道,倡婦銀鉤採桑路。
倡家桃李自芳菲,京華遊俠盛輕肥。延年女弟雙鳳入,
羅敷使君千騎歸。同心結縷帶,連理織成衣。
春朝桂尊尊百味,秋夜蘭燈燈九微。翠幌珠簾不獨映,
清歌寶瑟自相依。且論三萬六千是,寧知四十九年非。
古來榮利若浮雲,人生倚伏信難分。始見田竇相移奪,
俄聞衛霍有功勳。未厭金陵氣,先開石槨文。
朱門無復張公子,灞亭誰畏李將軍。相顧百齡皆有待,
居然萬化鹹應改。桂枝芳氣已銷亡,柏梁高宴今何在。
春去春來苦自馳,爭名爭利徒爾為。久留郎署終難遇,
空掃相門誰見知。當時一旦擅豪華,自言千載長驕奢。
倏忽摶風生羽翼,須臾失浪委泥沙。黃雀徒巢桂,
青門遂種瓜。黃金銷鑠素絲變,一貴一賤交情見。
紅顏宿昔白頭新,脫粟布衣輕故人。故人有湮淪,
新知無意氣。灰死韓安國,羅傷翟廷尉。
已矣哉,歸去來。馬卿辭蜀多文藻,揚雄仕漢乏良媒。
三冬自矜誠足用,十年不調幾邅回。汲黯薪逾積,
孫弘閣未開。誰惜長沙傅,獨負洛陽才。
峭巘孤城倚,平湖遠浪來。
萬尋迷島嶼,百仞起樓台。
太守憑軒處,群賓奉笏陪。
清霜薦丹橘,積雨過黃梅。
逸思歌湘曲,遒文繼楚材。
魚貪河岫樂,雲忘帝鄉回。
遙信雙鴻下,新緘尺素裁。
因聞誇野景,自笑擁邊埃。
龍漠方多孽,旄頭久示災。
旌旗時映日,鼙鼓或驚雷。
有志皆嘗膽,何人可鑿壞。
儒生半投筆,牧豎亦輸財。
沮澤辭猶慢,蒲萄館未開。
支離莫攘臂,天子正求才。
九日經年一再來,不妨吏隱遣懷開。
時豐訟少欣多暇,秋晚花黃儘任催。
幸遇登高賢燕樂,喜容落帽客追陪。
預愁詔入三公去,芹泮誰思樂育才。
丈室錦城隈,庭閒地遍苔。
飯從香積取,花續少林開。
講晝經殘葉,禪宵燭委煤。
無嫌一時學,要是暮雲才。
瀟湘多勝異,宗社久裴回。兄弟同游去,幽奇盡採來。
只應求妙唱,何以示寒灰。上國攜歸後,唯呈不世才。
菜根慣咬著芒鞋,便是津梁一世材。
六月雨行緣底事,一身不惜惜人才。
波心隱隱金椎出,只道馮夷先導來。
笑口漸開黃玉罋,丹心初見小蓮胎。
步花想見江妃佩,燒燭那從水殿回。
傳記無聞今始著,莫嫌閒客少詩才。
客路臘初盡,河橋冰向開。
言辭故人去,遙逐早春回。
江館低煙柳,山郵發野梅。
懸知問字者,正憶子雲才。
整棹泛澄湖,春物暢我懷。
前登何山嶺,短策窮縈迴。
晉代有高人,結屋臨澗隈。
至今讀書地,石磴不生苔。
幽蹤去已久,遺構安在哉。
山僧依勝跡,下結蓮花台。
亂來各飄蕩,龍象亦傾頹。
乃知興壞理,道俗俱可哀。
清風動巖壑,松聲四山來。
只疑斯人存,遺韻尚徘徊。
我欲招其魂,舉目但蒿萊。
臨觴聊一酹,惆悵愧高才。
蒼鵝集宋幕,游鹿上燕台。
霸氣山河盡,王師江漢來。
重圍經歲合,嚴鎖夜深開。
廢殿余沙礫,頹牆翳草萊。
清時間千歲,良牧借三台。
獄市乘餘暇,蕪城賦上才。
杭城隔歲轉蘇台,還擁前時五馬回。
厭見簿書先眼合,喜逢杯酒暫眉開。
未酬恩寵年空去,欲立功名命不來。
一別承明三領郡,甘從人道是粗才。
漢字才的釋義
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橫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莖(嫩芽)剛剛出土,其枝葉尚未出土的樣子。本義:草木初生)
同本義 [(plant) newborn]
才,草木之初也。--《說文》
有才能;有本領 [talented]
試使斗而才。--《聊齋誌異·促織》
又如:才郎(有才學的郎君);才哲(才智卓越的人);才雄(傑出的人才);才英(指才華傑出的文人);才傑(傑出的人才)
才
才力;才能 [ability]
任人之才。--《淮南子·主術》
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後漢書·張衡傳》
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資治通鑒》
又如:才伐(才力門望);
才 cai
1才能:懷~不遇。
2有才能的人:奇~。
3表示以前不久:他昨天~走。
4表示只有在某種條件下然後怎樣(前面常用或含有此類意思):只有你作這事,我~放心。
5表示本來並不如此的新情況:直到天亮,我~知道迷路了。
6表示事情發生得晚或結束得晚:你怎麼~來
7對比起來表示數量小,次數少,能力差等:他剛來北京的時候~三歲。
8表示強調所說的事(句尾常用字):他唱得~好呢!
9姓。
【才華】表現出來的才能(多指文藝方面):~出眾。
【才略】政治或軍事上的才幹和智謀:~過人。
【才氣過人】才華超過一般人。
【才識】才能和見識。
【才疏學淺】見識少,學問不深(多用做自謙語)。
【才思】指文藝創作的能力:~敏捷。
【才智】才能和智慧。
【才子】具有很高才幹的人。
────────────────—
才zāi 1.語氣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