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亭簾幕垂陰陰,梅香入枕春生屏。
西窗月落被冷,鳥聲殘夢東風醒。
三年不喚清溪渡,夢裡瀼西春小路。
江頭女兒雙翠眉,能唱劉郎芳草句。
君來路,吾歸路,
來來去去何時祝公田關子竟何如,
國事當時誰汝誤。雷州戶,
崖州戶,人生會有相逢處。
客中頗恨乏蒸羊,聊贈一篇長短句。
日裡看山好,好在什麼處。
要見老雲門,不落第二句。
問湘南、有雲多少,不應長是為雨。平生宋玉緣情老,贏得鬢絲如許。歌又舞。更一曲琵琶,暱暱如私語。閒悲浪苦。怪舊日青衫,空流淚滿,不解畫眉嫵。空凝佇。十二峰前路阻。相逢知在何處。今朝重見春風手,仍聽舊彈金縷。君且祝怕望斷、蘅*日暮傷離緒。新聲自譜。把江北江南,今愁往恨,盡入斷腸句。
厭厭睡起,無限春情緒。柳色借輕煙,尚瘦怯、東風倦舞。海棠紅皺,不奈晚來寒,簾半卷,日西沈,寂寞閒庭戶。飛雪無據。化作冥濛雨。愁裡見春來,又只恐、愁催春去。惜花人老,芳草夢淒迷,題欲遍,瑣窗紗,總是傷春句。
秀峰三聖堂中,符也曾職其事。
節制火箸香匙,使得燈籠露柱。
聖僧頸上下來,天台山中入去。
通玄不是人間,忽雨忽晴忽霧。
出門且莫匆匆,道取末後一句。
詩見程俱七。《泛舟鑒湖同趙來叔子泰趙問聯句》
虜馬昔飲江,扁舟憶同騖。
翁方為國謀,客以名義故。
安危匪前料,得失渠異趣。
淮壖渺風雪,王中有程度。
息偃多在床,君車不停駐。
初無作難色,所立詎愆素。
嗟我吳門別,風木歲徂暮。
相逢復湘城,往事忍回顧。
獨余後凋心,特立凜不懼。
莫邪雖雲利,寧作囊錐露。
善藏要有待,小試隨所遇。
終無缺折虞,豈但走狐兔。
吾州得良牧,民力或可裕。
本根賴封殖,強索費調護。
從容試長思,取急無窘步。
作別忽草草,懷抱復誰付。
他時下瞿唐,訪我林下屨。
儻於功名余,更講末後句。
徑草如煙柳如幕,日上茅簷鼓聲作。
田翁遣女不出村,東捨西鄰隔墟落。
新婦駕牛兒跨驢,家人後擁翁前驅。
兒家舉酒攔道勸,舅甥幾世同桑榆。
耳邊阿{彌女}私屬父,肩上嬌嬰肯離祖。
歡聲一路到柴關,野伶山歌《柘枝》舞。
兩門彷彿朱與陳,鄉儀簡古民風淳。
華筵肆設競珠翠,想見紛紛京洛塵。
婦饁男耕罷征戍,安得移家個中祝
長因擊節頌年豐,不作催租打門句。
蟬帶殘聲移別樹。晚涼房戶。秋風有意染黃花,下幾點、淒涼雨。渺渺雙鴻飛去。亂雲深處。一山紅葉為誰愁,供不勁相思句。
愛公喜公去,愛國喜公祝
公去不可留,一節江東路。
停不與公別,瑣瑣不足疏。
金陵古都會,形勢天所付。
江淮有前蔽,荊楚無後顧。
矯首對山河,亦足發外懼。
錢唐六十年,帖帖泰山措。
繁華視舊都,無復郇瑕慮。
郇瑕僅憂貧,雖貧猶未斁。
安得小范老,前席借一箸。
重畫汴洛謀,起此宴安痼。
金粟互輸送,甲兵更守戍。
去年徜習慣,緩急乃暇豫。
耳聞不如見,公見況超悟。
願公細平章,公期一言寤。
從此日暮雲,不外錦囊句。
又西風、四橋疏柳,驚蟬相對秋語。瓊荷萬笠花雲重,裊裊紅衣如舞。鴻北去。渺岸芷汀芳,幾點斜陽字。吳亭舊樹。又系我扁舟,漁鄉釣裡,秋色淡歸鷺。長干路。草莽疏煙斷墅。商歌如寫羈旅。丹溪翠岫登臨事,苔屐尚黏蒼土。鷗且祝怕月冷吟魂,婉冉空江暮。明燈暗浦。更短笛銜風,長雲弄晚,天際畫秋句。
問誰歌、六朝瓊樹。當年春滿庭宇。歌殘夜月西風起,吹動一川禾黍。愁絕處。□□汝。姑蘇麋鹿成群侶。清樽謾舉。對淡淡長空,蕭蕭喬木,慷慨吊今古。生平苦。走遍南州北府。年來頗得幽趣。綠蓑青笠渾無事,醉臥一天風雨。秋幾許。沙渚上,漁樵小隱隨編戶。扁原缺扁字,茲據丁鈔本補舟脫去。望綺散余霞,江澄淨練,還愛謝公句。
秋曉秋鶯鳴綠樹,我自徘徊不能去。
年年鳴值晚春時,曉窗共聽人何處。
鶯鶯少駐聽我吟,我吟未成淚雙注。
來年啼上繭頭山,為說老人題此句。
皇華真人游海東,雲行急疾去若風。
蜺旌羽節追不及,飄遙雙幘墮碧空。
六丁六甲不得取,化作兩峰撐青紅。
至今八面各變態,隱見有無橫復縱。
或說蒼龍從海度,潮落江乾不能去。
兩角崢嶸雲護之,身伏泥沙惟脊露。
雷鳴電作定騰霄,鐵鎖橫江截歸路。
老胡說法欲降龍,又恐缽盂藏不祝
故將兩塔壓其巔,擊鼓撞鐘警朝暮。
有時風雨響空巖,僧坐堂中生畏怖。
惟有江平月照時,付與詩人題好句。
四不堪,不喜謝書疏。
正無力筆能,拙作餐飯句。
柳風吹蘭衿,蘚暈識芒履。
尋幽古招提,偶識尊者墓。
斷碣眠蒼雲,慈容修香霧。
孤山豈無詩,未若壁間句。
屈指數春來,彈指驚春去。簷外蛛絲網落花,也要留春祝幾日喜春晴,幾夜愁春雨。十二雕窗六曲屏,題遍傷心句。
庭外瀟瀟雨。對空山、再度端陽,悄無情緒。舊日文君今瘦損,尋舊曲、不成腔譜。更不周郎回顧。尚喜庭萱春未老,捧蒲觴、細細歌金縷。兒女醉,笑還語。醉餘更作婆娑舞。又誰知、靈均心事,菊英蘭露。最苦當年哀郢意,因甚夫君未許。卻枉使、蛾眉見妒。在再章台才十載,笑關河、失報應旁午。愁讀到,楚辭句。
木人夜半穿靴去,得意生身無住處。
妙用難傳妄想立,知君未解通方句。
漢字句的釋義
句 gou
(形聲。從口。正當讀今言鉤,俗作勾。本義:彎曲)
同本義 [bend]
句,曲也。--《說文》。段註:「凡曲折之物,侈為倨,斂為句。考工記多言倨句。」
越子為左右句卒。--《左傳·哀公十七年》
句兵欲無彈。--《考工記·廬人》
覆之而角至謂之句弓。--《考工記·弓人》
履句履者知地。--《莊子·田子方》。李註:「方也。」
句者畢出。--《禮記·月令》
古之人衣上有冒而句領者。--《尚書大傳》
句者畢出,萌者盡達。--《禮記·月令》
(草木出土時,彎的叫句,直的叫萌。)。又如:句爪(鉤形的尖爪);句枉(曲枝);句曲(彎
句ju
⒈句子,能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語言單位:造~。疑問~。
⒉量詞:兩~話。
⒊見gōu。
────────────────—
句gōu
⒈〈古〉同"勾"。[句踐]春秋時代越王名。
⒉見ju二。
────────────────—
句gou 1.通"彀"。張滿弓。 2.見"句當"。
────────────────—
句qu 1.通"絇"。鞋頭的裝飾品。 2.通"斪"。見"句欘"。
────────────────—
句jiǔ 1.見"句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