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歎回時鬢似霜,眉毛眼睫放毫光。
從前無理今皆道,笑指泥途七寶裝。
卻從谷口問歸樵。
卻掃何須謝客,閒居每自垂簾。
門外不栽五柳,恐人知是陶潛。
卻足甘為笑,閒居夢杜陵。殘鶯知夏淺,社雨報年登。
流麥非關忘,收書獨不能。自然憂曠職,緘此謝良朋。
卻下斜坡並柳堤,雙飛燕子正啣泥。
紛紛風雨春將半,淥漲平湖橋柱低。
卻報君侯聽苦辭,老頭拋我欲何之。
武牢關外雖分手,不似如今衰白時。
卻到京師事事傷,惠休歸寂賈生亡。何人收得文章篋,
獨我來經苔蘚房。一命未沾為逐客,萬緣初盡別空王。
蕭蕭竹塢斜陽在,葉覆閒階雪擁牆。
卻扇情未忍,補衣計當早。
騷人愛悲秋,秋色政自好。
卻笑梁園事已非,梁王去後燕空歸。
可憐園上多情樹,風絮紛紛學雪飛。
卻是後生王介甫,不曾攜妓涴東山。
卻向慈雲嶺上還,梅花合道日籠山。
馬蹄十里搖歸夢,疑在小園松竹間。
卻過茲山已九年,江湖身世只飄然。
曲城丘墓心空折,鹽步庭闈眼欲穿。
慘慘野雲生隴底,蕭蕭饑馬立風前。
轉多愁思摧華髮,早晚輕舟上秀川。
卻從塵外望塵中,無限樓台煙雨蒙。
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尋孤塔主西東。
卻是溪頭消息真,故園十載漫風塵。
如今不問黃樓子,淺白輕紅自可人。
卻接良宵坐,明河幾轉流。安禪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靜室聞玄理,深山可白頭。朝朝獻林果,亦欲學獼猴。
卻到樊川訪舊遊,夕陽衰草杜陵秋。應劉去後苔生閣,
稽阮歸來雪滿頭。能說亂離惟有燕,解偷閒暇不如鷗。
千桑萬海無人見,橫笛一聲空淚流。
卻為虛名動歎嗟,難如雲鶴轉天涯。
兩川尚阻尋三友,四海空傳是一家。
白髮無多殘歲月。青城何限好煙霞。
此生不遂閒遊去,蜀魄巴猿恨莫誇。
卻上南山路,松行儼如廡。松根礙幽徑,孱顏不能斧。
擺履跨亂雲,側巾蹲怪樹。三休且半日,始到毛公塢。
兩水合一澗,潈崖卻為浦。相敵百千戟,共擂十萬鼓。
噴散日月精,射破神仙府。唯愁絕地脈,又恐折天柱。
一窺耳目眩,再聽雲發豎。次到煉丹井,井干翳宿莽。
下有蕊剛丹,勺之百疾愈。凝於白獺髓,湛似桐馬乳。
黃露醒齒牙,碧黏甘肺腑。檜異松復怪,枯疏互撐拄。
乾蛟一百丈,髐然半天舞。下有毛公壇,壇方不盈畝。
當時雲龍篆,一片苔蘚古。時時仙禽來,忽忽祥煙聚。
我愛週息元,忽起應明主。三諫卻歸來,回頭唾圭組。
伊余何不幸,斯人不復睹。如何大開口,與世爭枯腐。
將山待誇娥,以肉投猰貐。欻坐侵桂陰,不知巳與午。
茲地足靈境,他年終結宇。敢道萬石君,輕於一絲縷。
卻醫翻少疾,辭祿不加貧。
嘉木移俱活,村醪釀輒醇。
悠悠還過日,盎盎又逢春。
狂舞君毋笑,梅花插滿巾。
卻請和尚道,虎頭生角出荒草。
十洲春盡花凋殘,珊瑚樹林日杲杲。
漢字卻的釋義
卻
(形聲。本作「卻」,俗字作「卻」。從,谷聲。,像人下跪的樣子,即腿骨節屈曲的樣子。從「」與腳的活動有關。本義:退)
同本義 [step back;retreat;withdraw]
卻,節欲也。--《說文》。按:「退也」。
卻行仄行。--《考工記·梓人》
吾行卻曲。--《莊子·人間世》
怒戰慄而卻。--《戰國策·秦策》
卻下而載之。--《儀禮·既夕禮》
卻騏驥以轉運兮。--《楚辭·愍命》
北救趙而卻秦。--《史記·魏公子列傳》
已卻秦存趙。
持璧卻立。--《史記·廉頗藺相列傳》
曳笏卻立。--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又如:退
卻(卻)que
⒈退:退~。望而~步。
⒉推辭,謝絕,不接受:推~。謝~。~而不受。
⒊去,掉:冷~。忘~。失~。
⒋副詞。還,且,倒:~話巴山夜雨時。大家都去,他~不去。
────────────────—
卻xi 1.空隙;間隙。 2.嫌隙;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