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聞畫鼓動歡情,及送離人恨鼓聲。
兩杖一揮行纜解,暮天空使別魂驚。
嘗聞學道不依形,道不依形不離形。
不離不依猶寐語,尋思寐語本天真。
嘗游芍陂上,頗見楚人為。
水有鳥魚美,土多姜芋宜。
寧無董生孝,將奉叔敖祠。
舊令乃吾友,寄聲於此時。
嘗富後乃貧,其病名失精。
嘗貴後忽賤,病又名脫營。
區區得喪間,性命系死生。
不有窮愁者,著書如虞卿。
嘗聞一粒功,足以反衰容。方寸如不達,此生安可逢。
寄書時態盡,憶語道情濃。爭得攜巾屨,同歸鳥外峰。
嘗聞有為法,佛說如夢幻。
胡然座堵波,香花耀凡眼。
嘗觀陳伯玉,感遇三十篇。
矯矯追古道,粲爾日星懸。
今公豈其後,佳詠久已傳。
憶為童子日,早誦錦繡妍。
茲來預官屬,而許玩奇編。
明珠三百琲,一一徑寸圓。
他人握中有,未獲毫髮焉。
家貧敢懷寶,況近驪龍淵。
又畏風雨作,神物不得全。
再拜捧明月,長跪還席前。
嘗聞東園遊觀嘉,晚趁時節亦自到。
東風不知來者多,一日芳蹊踏無草。
山櫻著子寒尚遲,江梅殞蘤香可吊。
扶疏枝葉未成蔭,偶來正值斜陽照。
千株紅杏暖自酣,風引高炬燒晴燥。
夭桃未老已抽青,略略朱旗冠翠纛。
雖然素李不爭華,似洗朱丹誇瑩皓。
其他百種不可名,如列錦繡快晴曝。
何低何高何後先,一一盡解承春笑。
楊花輕佻最得力,飛過青天去何冒。
弱柳低垂弗辭賤,以力憑風為春掃。
黃鸝嘲啁聲語和,似對遊人見情抱。
蝴蝶填委不知數,飛亂人眼漫顛倒。
黃蜂雖忙不為身,以甘遺人竟何道。
子規終日勸客歸,吾無間然念何報。
嗟余多病所趨乖,又懶讙呼逐年少。
經年一春為嘉時,行過不恤每自譙。
然雖無酒不解歌,素游尚少貧交召。
何時期子早再游,風雨不可旦夕料。
嘗觀韓干馬,人物亦如生。
君收四病骨,無肉只崢嶸。
二匹癢磨樹,二匹縱其情。
意思若不任,千里未可行。
古絹蠹已彩,彩色無精明。
歎惜傳至此,幾人金帛輕。
隋時有名筆,獨寫嚴君平。
猶持杖頭錢,罷肆心莫營。
魁然中貴人,坐榻不知名。
畫中有畫屏,山石侔天成。
今時長沙叟,獼猴檞林橫。
疏毛與設色,前代何角爭。
餘存品雖高,我未易敢評。
主人愈好事,緘笥酒壺傾。
嘗憶洪崖澗,穿雲路萬尋。
曾經照玄鬢,未得卸朝簪。
老去馳莊蝶,年來有越吟。
羨師從此去,舊隱翠微深。
嘗聞天台境,肉身往無從。
仁夫示此圖,恍惚游其中。
應真一一若舊識,或踞怪石臨飛淙。
山鬼投牒何敬恭,天女問法尤豐茸。
盆魚鬐鬣等針粟,放去夭矯拿空濛。
山深無人地只出,被服導從侔王公。
前驅鷙獸後夔魍,徐行殿以一瘦筇。
巉巉蒼壁謖松,下有老宿眉雪濃。
石橋滅沒雲氣斷,似是鬼國非天宮。
層冰融結挾怒瀑,毒虺噴薄含腥風。
至人於此方入定,壞衲羃首枯株同。
等閒一坐六十劫,汝技有盡吾無窮。
書生往往談性命,怵以禍福猶兒童。
倒持手版口勸進,對此寧不面發紅。
我知龍眠筆外意,要與濁世鍼盲聾。
退之雲釋善變幻,愷之謂畫能神通。
幻耶神耶兩莫詰,與子持叩西山翁。
嘗聞海客談,白浪海風惡。
祗是欺舴艋,那見摧蛟鱷。
嘗聞陶隱居,經行到茲地。
君王屢飛詔,高尚心愈厲。
一幅畫雙牛,誰人知此意。
嘗思鵬海隔飛翻,曾得天風送羽翰。
恩比丘山何以戴,心同金石欲移難。
經年空歎音書絕,千里常思道義歡。
每向江陵訪遺治,邑人猶指縣題看。
嘗愛山間老喬松,棲煙宿雨盤虯龍。
道人所愛偶相似,許我來此聽松風。
嘗聞夏太康,五弟訓禽荒。我後來冬狩,三驅盛禮張。
順時鷹隼擊,講事武功揚。奔走未及去,翾飛豈暇翔。
非熊從渭水,瑞翟想陳倉。此欲誠難縱,茲游不可常。
子雲陳羽獵,僖伯諫漁棠。得失鑒齊楚,仁思念禹湯。
雍熙亮在宥,亭毒匪多傷。辛甲今為史,虞箴遂孔彰。
嘗觀孝子圖,畫子事母事。
聞君畫最工,事母孝亦至。
人稱汝畫奇,未知事母慈。
我今為拈出,欲以勵孝思。
畫不在丹青,照不在眼睛。
方寸不可亂,昭昭在心明。
畫到精一處,人人定相如。
但疑心本一,奚為面差殊。
我心猶赤子,我貌極老衰。
君雖欲畫我,安能作嬰兒。
嘗聞淮南王,雞犬從此去。
至今山頭石,馬跡尚有處。
使臣辭從官,終日絕塵慮。
望望雲漢間,想見賓天馭。
嘗覘金匱書,遺逸窮冥搜。
肯令太史氏,挽作周南留。
嘗聞樂府牡丹芳春來,一城人若狂。
我今日日被花惱,毋乃花淫如洛陽。
吳中三月花如綺,百品千名鬥奇靡。
名園往往平泉莊,禪宮處處西明寺。
我今曳杖登武丘,昌公精舍花枝柔。
動如迎笑靜若醉,頰白腮紅名玉樓。
此花初移得春淺,六寸圓開天女面。
對花一飲三百杯,醉裡題詩寫花片。
沈家白花涅不緇,三花相亞玉交枝。
何郎膩粉拭香汗,虢國新妝淡掃眉。
主人開筵浮大白,為花傳神贈賓客。
輕綃颯颯欲飄香,琪樹盈盈轉生色。
酣酒為言興未已,邀看石佛千頭紫。
衣色相鮮繡佛前,天芬似入祇林裡。
初來一朵如傾杯,坐久數花相次開。
花神好客向客笑,不用臨風羯鼓催。
三日看花花轉靚,未似潘園稱最盛。
中庭一樹丈五高,碧瓦雕簷錦叢映。
西齋亦是玉樓春,數之二百花色勻。
壽安紅與細葉紫,更有異種誇東鄰。
越羅蜀錦看不足,艷裹明籹貯金屋。
身如遊蜂繞花戲,月明還向花房宿。
也知天意自憐人,但令到處花枝新。
況逢晴景與佳侶,狂吟爛醉今經旬。
人生歡樂能幾許,百病千愁更風雨。
安得年年似此游,作歌且紀千花譜。
漢字嘗的釋義
嘗
(形聲。從旨,尚聲。「旨」,滋味美。本義:辨別滋味,品嚐)
同本義 [taste;try the flavour of]
天子乃以雛嘗黍。--《禮記·月令》
臣先嘗之。--《禮記·曲禮》
不敢嘗。--《論語》
百鬼迪嘗。--《漢書·禮樂志》
嘗其旨否。--《詩·小雅·甫田》
又如:嘗酒;嘗食(試辨食物的味道);嘗酎(祭祀的時候,嘗一嘗新酒的滋味)
嘗試 [try]
嘗,試也。--《小爾雅》
諸侯方睦於晉,臣請嘗人,若何?--《左傳·襄公十八年》
又如:嘗巧(試驗其技巧);嘗湯戲(正戲前加演的短戲)
經歷 [experience]
險阻艱難,備嘗之矣。--《左傳·
嘗 chang
1吃一點試試;辨別滋味:~鮮。
2曾經:未~、何~。
【嘗新】吃應時的新鮮蔬菜、水果等。
────────────────—
嘗(嘗)chang
⒈辨別滋味:~味。品~。臥薪~膽。〈喻〉經歷:險阻艱難,備~之矣(備:全都)。
⒉試,試一試:~試。
⒊曾經: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