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談道亦云舊,遠逢太史牛馬走。
區區分別意何為,擾擾只添心上垢。
道大如天不可測,異出同歸各穿竇。
浩然一水散千漚,卻觀彼我曾無有。
我丈中心冰玉潔,世上浮榮盡灰滅。
終年行道自不知,笑指空門名異說。
此心未信道不生,石上下種何由茁。
道在起居飲食中,安問胡僧分五葉。
儒生窮事業,老去轉荒唐。
長日中分睡,殘年有底忙?書常嬾終卷,詩亦少成章。
忽棄蓬窗去,花前又一觴。
儒林巨擘竹溪公,來憩棠陰訪老農。
劉子前身漢中壘,李侯今代柳南宮。
約靈澈共游林下,愛涅槃常坐塔中。
莫把兩賢儕一叟。彈冠不與掛冠同。
儒冠多誤身,識字用心苦。
斯文憂患餘,鬱鬱流年度。
儒行篇中有至論,書齋鄉縣兩存存。
南音楚國鍾儀操,仁術函人孟氏言。
近信每隨流水到,舊廬凝望度雲屯。
裡非勝母泉君子,循取佳名睹聖門。
儒生事業戒悠悠,鑿井求泉須到頭。
要識汝兄勤苦事,頂門白髮一莖秋。
儒冠何事貴松皮,一歲寒來特自奇。
發盡著霜相稱得,歌酬白雪即非宜。
儒道苦不勝,邇來惟慕禪。觸途非巧者,於世分沉然。
要地羞難入,閒居鈍更便。清和挑菜食,悶寂閉花眠。
累遣期拋俸,機忘怕與權。妨春愁筦榷,響夜憶林泉。
匪石從遭刖,珠膏枉被煎。討論唯子厚,藏退合吾先。
舊制群英伏,來章六義全。休旬一擬和,鄉思亂情田。
儒衣羞此別,去抵漢公卿。賓貢年猶少,篇章藝已成。
臨流惜暮景,話別起鄉情。離酌不辭醉,西江春草生。
儒官窗戶寒,恇怯日出光。
獨冷不可耐,大杓傾鵝黃。
洞庭隔煙波,忽驚風露香。
開門問誰與,知君念荒涼。
芳包照盤新,硬句摩天楊。
山中千頭奴,丹黃麗秋陽。
騷人巧採摘,燦燦簡冊方。
君詩追古作,語壯韻轉強。
屬和郢中人,凋零不成行。
臨風詠玉台。噀霧開蜜房。
慇勤此珍饋,玩味丑莫當。
但酌潘公醽,一舉累十觴。
儒家急。儒家不悟行屍客。行屍客。鑽研活路,無遮無隔。令人泛海誇強測。豈思風浪扁舟溺。扁舟溺。此般寧忍,勸君休息。
儒雅皆傳德教行,幾崇浮俗贊文明。龍門昔上波濤遠,
禁署同登渥澤榮。虛散謬當陪杞梓,後先寧異感生成。
時方側席征賢急,況說歌謠近帝京。
儒生骨朽名猶在,高塚相望已亂真。
只認夜深螢聚處,便應泉下讀書人。
儒帥非真帥,瓜時定幾時。
丹心雖許壯,白髮不藏衰。
罟密游鱗駭,山遙倦翼遲。
歲成無奏最,準擬雁門踦。
儒風掃地久堪哀,誰與前朝養禍胎。
真魏無牛喬鄭壽,杜游不作董丁來。
遊魂葛嶺人方醉,轉盼陳橋業遽灰。
賴是紫陽書尚在,不隨遷鼎委蒿萊。
儒者服褎衣,氣志輕王公。
一落該網中,折節長俯躬。
山東多豪士,片言不可窮。
青土饒嘉棗,無以人鈍蒙。
彼知南楚輕,強始必弱終。
矯志合其情,乃是吾徒通。
行當問友生,為我舉杯空。
儒生安義命,所遇委之天。
用可重九鼎,窮寧直一錢?雖雲發種種,未害腹便便。
高臥茅簷下,羹藜法不傳。
儒家生計薄,火後復何如。
白髮誰鄰汝,青山自借居。
種花思舊業,對竹理殘書。
莫歎今牢落,湖邊尚可漁。
儒林冠冕蓍龜,黃發同時二老歸。
出處古今難一概,青天未可載盆窺。
儒風一變至於道,此是堯夫未識儒。
除卻儒風如更有,將驢騎了復尋驢。
漢字儒的釋義
儒
(形聲。從人, 需聲。本義: 術士)
同本義。春秋時從巫、史、祝、卜中分化出來的、熟悉詩書禮樂而為貴族服務的人 [scholar server]
儒,術士之稱。--《說文》
通天地之人曰儒。--《法言·君子》
能說一經者為儒生。--《論衡·超奇》
儒浩居而自順者也。--《墨子·非儒下》
四曰儒,以道得民。--《周禮·太宰》
儒之言優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禮記·儒行》
又如:儒師;儒仙
孔子學說(孔教); 孔子的和他的弟子一家的學說,其特點是強調對孝、仁、義、禮、智、信等基本道德的實踐和修養,該學說在歷史上已成為中國
儒ru
⒈舊時指讀書人:~者。~生。
⒉[儒家]原指在禮儀、教育等方面為奴隸主貴族服務的人。後指孔子、孟子為代表的一個學派。又指信奉儒家學說的人。儒家提倡以仁為中心的道德觀念,主張仁政、德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