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兩分歧,停舟偶此期。別來何限意,相見卻無詞。
坐永神疑夢,愁多鬢欲絲。趨名易遲晚,此去莫經時。
山南山北住,來往共煙霞。
午徑行松葉,秋入問菊花。
叩門人不見,歸路日西斜。
應是孤雲性,難教只在家。
山崦尋香得早梅,園丁又報水仙開。
獨醒坐看兒孫醉,虛負東陽酒擔來。
山陽太守政嚴明,吏靜人安無犬驚。
不知靈藥根成狗,怪得時聞吠夜聲。
山行兩日厭荒涼,田少山多多更長。一望不曾虧碧草,半分何似借青秧?
山澤沉冥氣尚豪,鬢絲未遽歎蕭騷。
已忘海運鯤鵬化,那計風微燕雀高。
萬里客魂迷楚峽,五更歸夢隔胥濤。
故知有酒當勤醉,自古寧聞死可逃?
山僧未識面,遠想何瀟灑。
客從贛上來,肯可必儒雅。
學詩擬柴桑,陳編長在把。
冥搜得佳句,沖淡相上下。
由來淵源遠,知解妙空假。
史君固好善,公餘枉車馬。
玄談閒清吟,至樂匪尊斝。
借問歲早晚,重修遠公社。
山海三家市,風煙五畝園。
藜羹均玉食,茅屋陋朱門。
耕釣此身老,乾坤吾道尊。
故交淪落盡,至理與誰論?
山堂爭似草堂清,俗事隨人百種名。
賴有四窗春茗在,甌中時看白雲生。
山壑氣相合,旦暮生秋陰。
松門韻虛籟,錚若鳴瑤琴。
舉目群狀動,傾耳百慮沉。
按部既優遊,時此振衣襟。
泓澄冷泉色,寫我清曠心。
飄颻白猿聲,答我雅正吟。
經台復丹井,捫蘿常遍臨。
鶴蓋青霞映,玉趾蒼苔侵。
溫顏煦槁木,真性馴幽禽。
所以仁惠政,及物一一深。
灑翰嶙峋壁,返駕旃檀林。
回睨窣堵峰,天半千萬尋。
山月曉仍在,林風涼不絕。慇勤如有情,惆悵令人別。
山中秀色何佳哉,一峰獨立名飛來。
參差翠麓儼如畫,石骨蒼潤神所開。
忽開彷像來宮囿,指顧已驚成列岫。
規模絕似靈隱前,面勢恍疑天竺後。
孰雲人力非自然,千巖萬壑藏雲煙。
上有崢嶸倚空之翠嶺,下有潺湲漱玉之飛泉。
一堂虛敞臨清沼,密蔭交加森羽葆。
山頭草木四時春,閱盡歲寒人不老。
聖心山光水色無盡時,長將挹向杯中淥。
山中良自好,住久樂已成。
山木有嘉蔭,山禽無俗聲。
永言辭世路,世路多不平。
亦以性疏懶,不能但勞生。
山青雲白晚能佳,中有仙人舊隱家。
彈壓政須煩健筆,頡頏誰與佩飛霞。
山川圍宴坐,日月轉庭隅。
般若尋常事,如來臥起俱。
多聞成外道,只是守凡夫。
欲聽虛空教,須彌作鼓桴。
山居剩得靜乾坤,竹鼎時將柏子溫。
會似趙州參得透,等閒莫與俗夫論。
山雲向晚留,山雨凌曉濯。
花明紅欲墜,松淨翠可握。
未覺人意寬,獨喜烏聲樂。
平生麋鹿性,避地諧丘壑。
復接翁季友,詩文賸酬酰
蘿門邃宜步,窪樽深可酌。
不聞杖屨過,無乃厭磽確。
願承名理談,煮茗破昏濁。
山東桑柘多,江南松桂茂。
種桑事春蠶,栽桂事華構。
嘗聞雲蓋下,聚書為大富。
往往見子孫,緣天掇星宿。
掇星星若珠,光彩出屋漏。
秋收萬種田,作酒日為壽。
亦有千里歸,錦衣行白晝。
山深月吐遲,亭亭夜向殘。
露氣挾與俱,侵窗迫人寒。
團扇甫罷去,布衾已覺單。
儻無寒暑期,何以雕我顏。
人生七十稀,俯仰半已闌。
隱顯兩無得,永懷那自安。
不能躬灌園,而顧學彈冠。
不思行所易,而獨務所難。
王徐兩玉人,結髮棲儒冠。
徐詩壯城壘,王筆長波瀾。
出從舉子游,隋珠供雀彈。
得失何足道,如博資眾觀。
念欲與子談,袞袞非一端。
符移苦見催,行色不少寬。
十年山林靜,一朝塵土干。
足雖未出門,歸興已浩然。
溪頭楓變赤,籬下菊且斑。
客居豈無酒,遲子一跨鞍。
山陰傾蓋兩綢繆,十載重來鬢已秋。
往事侵尋如昨日,故人牢落半滄洲。
流離道路生涯拙,蕪沒田園歲計休。
久要尚憐君子在,為言雞黍亦遲留。
漢字山的釋義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像山峰並立的形狀。「山」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地面上由土石構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義 [mountain]
山,土有石而高。--《說文》
山,土之聚也。--《國語·周語》
山人取之。--《左傳·昭公四年》
夏後代山。--《禮記·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列子·湯問》
如山如阜,如岡如陵。--《詩·小雅·天保》
生於山阜,處於室堂。--《荀子·賦》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書·旅獒》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遊山西村》
又如:山靄(山上的雲氣);山靈(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華~。
⒉像山的:~洪。冰~。~牆(房屋兩頭的牆)。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蠶簇:蠶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