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於變是堯時,便字堯夫德可知。
更覽新詩名擊壤,生生全道略無遺。
黎洲老人命余宿,杳然高頂浮雲平。
下視不知幾千仞,欲曉不曉天雞聲。
黎侯無補邑之民,業已言歸豈誑人。
中露泥中非所戀,子規何用更諄諄。
黎山千仞摩蒼穹,顓顓獨在大海中。
自從漢武置兩郡,黎人始與南州通。
歷歷更革不勝計,唐設五筦如容邕。
皇朝聲教久漸被,事體全有中華風。
生黎中居不可近,熟黎百洞蟠疆封。
或從徐聞向南望,一粟不見波吞空。
靈神致禱如響答,征帆飽掛輕飛鴻。
曉行不計幾多里,彼岸往往夕陽舂。
流求大食更天表,舶交海上俱朝宗。
勢須至此少休息,乘風徑集番禺東。
不然舶政不可為,兩地雖遠休戚同。
古今事變無定論,難信捐之與揚雄。
四州隅分各置守,瓊台帥閫尤尊崇。
高雅大纛擁方伯,鼓吹振響驚蛟龍。
漢家威名兩伏波,盧丁以來幾宗工。
衛公精爽尚如生,妙語況有玉局翁。
史君吏事素高了,明若古鏡摩青銅。
叱馭行行不作難,平生惟仗信與忠。
布宣王靈萬里外,益使向化來蠻賨。
第惟遐方習疏慢,政化要當率以躬。
霧中能見越王石,自然心服令易從。
頑獷未率宜以漸,勿示駭政先含容。
平平之策用定遠,下下之考書陽公。
吏民生長固安土,尚當摩撫如童蒙。
屬僚宦游豈得已,士多失職悲途窮。
名分卑尊不可紊,更念何處不相逢。
官事既了與無間,可使知氣俱沖融。
鄉閭惜別情所鍾,臨岐為傾琥珀濃。
手遮西日念遠去,欲留奈何鼓逢逢。
願君穩度三合溜,早歸入侍明光宮。
黎杖橫膝,衲衣擁肩。
默為佛事,情忘世緣。
家風空掃四壁。活計冷坐三椽。
見聞聲色外相討,破曉青山啼杜鵑。
黎盤雲,與白玉蟾有聯句。
事見《海瓊玉蟾先生文集》卷六。
黎明發龍門,亭午憩西院。
冒雨且不辭,寧能避泥濺。
是行良不惡,此處殊可戀。
從今山中人,何獨識吾面。
黎民困逆節,殘孽駐艱虞。
孰雲網恢恢,自及梟獍徒。
黎陽城南雪正飛,黎陽渡頭人未歸。
河邊酒家堪寄宿,主人小女能縫衣。
故人高臥黎陽縣,一別三年不相見。
邑中雨雪偏著時,隔河東郡人遙羨。
鄴都唯見古時丘,漳水還如舊日流。
城上望鄉應不見,朝來好是懶登樓。
黎女豪家笄有歲,如期置酒屬親至。
自持針筆向肌理,刺涅分明極微細。
點側蟲蛾摺花卉,淡粟青紋繞餘地。
便坐紡織黎錦單,拆雜吳人彩絲致。
珠崖嫁娶須八月,黎人春作踏歌戲。
女兒競戴小花笠,簪兩銀篦加雉翠。
半錦短衫花襈裙,白足女奴絳包髻。
少年男子竹弓弦,花幔纏頭束腰際。
籐帽斜珠雙耳環,纈錦垂裙赤文臂。
文臂郎君繡面女,並上鞦韆兩搖曳。
分頭攜手簇遨遊,殷山沓地蠻聲氣。
歌中答意自心知,但許昏家箭為誓。
椎牛擊鼓會金釵,為歡那復知年歲。
黎庶曾何帝力知,七旬三入刈寧時。
春寒誰怕妨花柳,一日東風萬國吹。
黎山有幽子,形槁神獨完。
負薪入城市,笑我儒衣冠。
生不聞詩書,豈知有孔顏。
翛然獨往來,榮辱未易關。
日暮鳥獸散,家在孤雲端。
問答了不通,歎息指屢彈。
似言君貴人,草莽棲龍鸞。
遺我古貝布,海風今歲寒。
黎辟灘聲五月寒,南風無處附平安。
君懷一匹胡威絹,爭拭酬恩淚得干。
黎明新火下龍墀,御柳青煙冷食時。
別殿焚香催賜宴,傳宣教進謝恩詩。
黎明呼羸僮,拄策渡野水。
輕嵐翳初日,古道步平砥。
麥隴黃四出,松竹翠相倚。
人間春告盡,巖色秀未已。
眼入故鄉明,語還親舊喜。
印非朱買臣,金無蘇季子。
竊笑免妻孥,相過動鄰里。
富貴豈吾謀,薄游聊爾耳。
黎明走蒼山,千仞勢如削。
北斗掛西巔,徘徊久未落。
驛道轉巖肩,人煙聚岑腳。
太虛交昏旦,顥氣自噴保
陽光排暗升,陰氛值明卻。
翔禽散喬卉,啼狖思空壑。
逢隈霧尚屯,投險泉爭躍。
生平好山意,每遭事嬰縛。
安得乘冷風,窮躋叩寥廊。
漢字黎的釋義
黎〈形〉
(形聲。從黍,利省聲。本義:黍膠。以黍米製成。古代用以粘履)
假借為「齊」。眾多,數目很多 [numerous]
民靡有黎,具禍以燼。--《詩·大雅·桑柔》
黎,眾也。--《爾雅》
黎民於變時雍。--《書·堯典》。傳:「眾也。」
以能保我子孫黎民。--《禮記·大學》。註:「眾也。」
覺悟黎烝。--《漢書·司馬相如傳》。註:「黎烝,眾庶也。」
黎民不饑不寒。--《孟子·梁惠王上》。又如:黎庶(民眾;百姓);黎氓(黎民,人民);黎甿(黎民,人民);黎首(黎民·黔首)
顏色黑中帶黃 [with a dark complexion;weather beaten]
土青曰黎。
黎li
⒈眾,多:~民(百姓)。
⒉[黎明]天剛濛濛亮的時候。
⒊[黎族]我國少數民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