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心武揭秘《紅樓夢》帳殿夜警之謎(3)
第四部分:帳殿夜警之謎
帳殿夜警之謎(3)
我一開頭就說到了,康熙特別重視保持滿族的騎射傳統,在對胤的培養上也不例外,從小就讓他學打獵。我現在舉的這些例子,都不是野史上面的,都是正史上面的記載。當然這些正史記載有時候你也不能完全信,因為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檔案也是由勝利者掌握的,這些人可能在書寫歷史和整理檔案時會有一些主觀的東西加進去,但是它基本上還是可信的,因為它基本上要根據事實來陳述。據記載,康熙帶著胤打獵,那時候胤才五歲,五歲去木蘭圍場,那太遠了可能去不了,那麼在哪兒打呢?去南苑那個海子也覺得比較遠,於是就在景山,紫禁城後面的景山。原來景山裡頭不像現在這樣,它裡面原來就是荒的地方比較多,所以也有一些放養的野生動物。據史書記載,太子跟他的皇父打獵,五歲,連發五箭,就射中了五個野獸,一個鹿、四個兔。下面有人在笑,說這可能嗎?是不是打獵的時候底下有人把動物牽在他眼前,讓他射。說老實話,一個五歲的孩子,你就是把動物牽到他眼前讓他射,有的也未必能箭箭射中。但太子他就是五箭都沒有虛發,就射中了一隻鹿,四個兔。太子就這樣在皇父的精心培養下,茁壯地成長。
太子胤在父皇康熙的精心培養下,長大成人,一個父慈子孝、樂享天倫的故事在紅牆黃瓦的皇宮裡演繹著,而太子最終繼承父業、登基大寶,似乎也是指日可待的事。康熙曾在親自率軍出征平叛的情況下,讓太子在紫禁城代理政務,他曾這樣誇讚太子,說太子「辦理政務,如泰山之固」。然而,事情卻遠沒有我們想像得那樣簡單。隨著時間的推移,康熙父子開始出現了裂痕。那麼,一個是慈愛無邊、英武一世的父皇,一個是意氣風發、文武全才的太子,兩個人為什麼會出現矛盾呢?太子胤還能如願以償地繼承皇位嗎?這就是下面我要講的。
開頭誰也沒有想到,康熙和太子之間,逐漸出現了皇權和皇儲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其實很好解釋,從人性角度就能解釋。你想想,一個太子十二歲的時候,他覺得我今後當皇帝,他很高興;二十二歲,他覺得我已經可以當皇帝了,但是我父親還很健康,我得好好伺候,我等吧;我三十二歲了,我的父親還很健康,我哪天當皇帝啊?是不是啊?從人性的角度來說,皇儲就開始產生這種心理,於是就接連發生了很多事情。
一開頭這種事情跟康熙本人無關,比如說皇太子的脾氣變得非常暴躁。他的老師都是一些大儒,都是一些飽學之士,年紀當然也很大——教他的時候,就已經是四五十歲了;他長大了,他們都七八十了,很高的年事——他經常辱罵他們,一生氣,他就不管他們是多大歲數,不管那些人是多高的學問,就辱罵老師。當然不管怎麼樣,也有人匯報到康熙那兒去,康熙就覺得我這兒子怎麼回事?辱罵老師,不應該啊。然後皇太子做下更過分的事,就是鞭笞權臣,地位很高的大臣,在朝廷裡面都掌握很大的權柄,康熙都善待他們;康熙有時候發發火,批評一下,也很少說讓人把他們的褲子脫了打屁股,當眾羞辱或者是鞭笞這些大臣。康熙沒做過的事,太子卻做了,他一發落那些大臣,他就這麼來,底下人當然是你怎麼指揮怎麼來,因為你就是今後的皇帝啊!還有什麼好說的,對不對?你的命令就得聽。康熙就開始不愉快,就覺得胤怎麼可以這樣做呢?但是康熙還是隱忍了,因為這是他自己的兒子,是他立為太子的嫡子,而且太子今後確實也要當皇帝,當皇帝有點威風也可以理解。可是後來,逐漸地,他對太子的不滿就不是出現在這些事情上面了。
有一次,康熙出征的時候不舒服了,身體有病了,當然不但是太子,其他的皇子——那時康熙的兒子已越來越多了,都要去問候。結果他就發現太子對他生病,不但沒有一點很憂戚、很傷心、很著急的樣子,反而面有高興之色。從人性的角度你能明白嗎?有人在點頭,是不是?當然這個事情比較複雜,你要認真地來讀清史會發現,這種記載有不真實的一面。因為大家知道,康熙後來的政權沒有交給胤,這是很清楚的,後來的皇帝是雍正,是胤的一個弟弟,是四阿哥。四阿哥當權以後就會整理、修改各種檔案。現在如果我們仔細來做歷史研究,就會發現在朝鮮也有史官,也有歷史記錄,例如《李朝實錄》。朝鮮很長時間都是李氏王朝,在《李朝實錄》裡面的記載不是這樣的,但是也很可怕。《李朝實錄》說那次太子去了,太子對康熙沒有什麼特別不好的表現,而是跟隨太子的那些人,按捺不住內心的高興。他們心想,你看,老爺子快完了吧,咱們跟著的這個主兒馬上就要升為萬歲了呀,都額手相慶,是這些人,鬧得很不堪,被匯報給康熙了。但是不管怎麼樣,康熙就開始警覺了。哦,鬧半天,我培養了半天,最後成了我的一個威脅了,是不是?想搶班奪權哇?康熙就開始警惕,但是也忍下去了。因為培養這麼多年了,三十多年的培養,不能付諸東流啊!而且確實太子的優點也是有的啊!所以康熙就還是採取了隱忍的態度。可是到了康熙四十七年,就是我現在要講的帳殿夜警事件的時候,康熙就忍無可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