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為何沒有續寫七夕節?原因是什麼
你真的瞭解紅樓夢嗎?紅樓夢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七夕自漢代就形成了一個節日,到唐已為人們所重視,宋代達到頂峰,封建社會,七夕節比今天要受重視的多,它的非常重要的一個主題就是乞巧,說白了,是一個閨中女孩兒的節日。
《紅樓夢》是一部描寫閨中少女的小說,對七夕卻沒有描寫過一次,難道是曹雪芹忘了嗎?當然不是,因為《紅樓夢》提及七夕的地方多達七八處。總是拿它說事,卻不描寫它,這裡面是有用意的,答案就是在小說的第七十六回。
七十六回是賈府過最後的一個中秋節,這時的大觀園裡,寶釵姐妹、李氏姐妹、邢岫煙等都已經搬走了。江南甄家剛剛被抄家不久,賈府裡悲傷的氣氛揮之不去,冷清加上這濃到化不開的悲涼,賈母帶著大家硬是撐到三更天,也抽轉不了這濃重的悲傷感覺。
林黛玉和史湘雲離席踱步到凹晶溪館,月光如水,荷塘如披一層薄霧,二人偶發詩性,聯了一組五言排律,其中有一句:犯斗邀牛女, 乘槎待帝孫。前一句為黛玉所作,後一句為湘雲所對。
這一句詩實在是不起眼,不但不起眼,嚴格推敲起來,犯斗、乘槎是個同義詞,就是上天的意思,邀牛女、待帝孫也差不多。林黛玉和史湘雲可是《紅樓夢》裡超一流的詩人,怎麼會作出這樣平庸的詩呢?讀者都能感覺到這一點,曹雪芹當然不會到這裡技窮了。
千萬別小瞧了這兩句詩,這裡面學問大了,含義深了。
犯斗邀牛女,說的是乞巧,乞巧以及乞巧的典故早就淡出甚至消失在了人們今天的生活裡,但是古人不同,一說乞巧,文學作品裡最高級或者說最著名的一次就是《長生殿》裡那一段折子戲《乞巧》,元春省親就點了這一齣戲。這段故事是這樣的:
唐明皇因為私會梅妃,楊玉環吃醋二人鬧了一場矛盾,後來兩人和好,楊玉環於七夕在長生殿乞巧,邀來了正在鵲橋相會的女郎織女雙星為她和皇帝的愛情誓言作證。看看這個「邀」,牛女雙星是神仙,一般人沒資格當然也邀請不來,還有牛女二星一年只得一次相約,一般人也不敢邀啊。只有帝王貴妃才有資格,或者說牛女二星才能在寶貴的約會時間裡願意給這個面子。
犯斗邀牛女,就是牛女雙星被邀請見證了唐明皇和楊玉環的愛情的情景。後來楊貴妃被賜死馬嵬驛,來到了蓬萊仙境,楊玉環做了神仙,可是她不開心,和唐明皇的愛情雖說感動了天庭,想安排二人重逢,在這個環節中,牛郎和織女發生了分歧,織女認為唐明皇於馬嵬驛賜死楊玉環,違背了他當年在長生殿和楊玉環乞巧時所立下的誓言。這裡織女唱詞道:「他情輕斷,誓先隳,那玉環呵,一個鍾情枉自癡。從來薄倖男兒輩,多負了佳人意。伯勞東去燕西飛,怎使做雙棲!」
牛郎是這樣為唐明皇開拓解釋的:「李三郎自應知罪。但當日馬嵬之變呵,國事危,君王有令也反抗逼,怎救的佳人命摧。想今日也不知怎生般悔恨與傷悲。」
總之,經過一番做工作和磋商,天庭終於做出決定:讓唐明皇和楊玉環二人相會,讓他們做一對兒神仙夫妻,還請了嫦娥借月宮一地用作給他們二人婚禮的殿堂。
這後面發生的這一段天宮裡的故事,就叫做「乘槎待帝孫」。
上一段作為帝王和貴妃,用了一個「邀」字,到了後一段,二人的命運完全取決於帝孫,也就是織女,就用了一個「待」字。想想這裡面角色轉換,何其微妙動人。
曹雪芹用典故寫出這兩句詩,絕不是為了講一個故事那麼簡單,他的用意至少有三:
一是對待愛情的問題上,牛郎和織女是有距離的,織女顯然對唐明皇違背誓言的行為不太容忍,愛情算是她的信仰,這裡其實就是在說林黛玉的愛情觀。唐明皇並沒有違背愛情,他不過是為情勢所逼,失去貴妃之後,他的後半生是鬱鬱寡歡的,是痛苦的。這一種心歷路程又是賈寶玉的真實寫照,他後來娶了薛寶釵,也不過是空對,最終還是懸崖撒手,和唐明皇也算上殊途同歸吧。
二是寶黛二人在天宮重逢。賈寶玉(神瑛侍者)當然最後會回到赤霞宮,和已經回到太虛幻境的黛玉也會重逢。因為小說一開始,林黛玉這棵絳珠草就生在三生石畔,既然是三生,人世間之後,當然還有第三世。
三是在說這個污濁的世界容不下最美好的東西,包括愛情。他不忘控訴的仍然是那個骯髒的世界。在《長生殿》裡的唐明皇和楊玉環的愛情裡,安史之亂就是劊子手,楊玉環是受害者,唐明皇也是受害者。比照賈府也一樣,寶玉黛玉同樣都是受害者。想要遂心如願只有寄希望於來世了。說天宮,說幻境,不過是作者的美好願望,這裡他真實想要表達的是最真實的絕望。
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孫。沒有文采,平鋪直敘,甚顯平庸。不過,曹公凡有不正常之處必有緣由,裡面也都藏著他真實想要表達的心聲。曹公不寫七夕,只此一句,已勝萬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