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林黛玉進京時,林如海為何讓賈雨村一路護送?
林如海紅樓夢》中的人物,林黛玉的父親。很多人都不瞭解,接下來跟著紅樓夢網小編一起欣賞。
林黛玉進京,賈母派人來接,林如海頂多再派幾個家人護送就可以,為什麼要不惜血本,請托賈政替賈雨村官復原職為條件,護送林黛玉進京?
此事現在看來不過尋常事,但細分析就絕不簡單,甚至疑點重重。
首先,林如海的動機是什麼?
如果單純只是送林黛玉進京,賈母派來的人,他再加派人手就足夠,沒必要費勁讓賈雨村護送。
賈雨村是林黛玉的老師不假,但女學生與男老師在古代就屬於聘任關係,遠不如男子啟蒙老師那麼重要。
林如海請托賈雨村護送林黛玉,作為回報答應替他官復原職,完全是小題大做!
其次,賈雨村官復原職沒那麼容易。
賈雨村被罷官,原文說得清楚,「雖才幹優長,未免有些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員皆側目而視。」同濟容不下他,上本彈劾,皇帝龍顏大怒將其貶官。
雖說當時有信說「都中奏准起復舊員」,未必一定能讓賈雨村復職。他當初的事都捅到皇帝跟前,引起皇帝憎惡,復員難度更增加十倍不止。
賈雨村罷官時已經是知府,相當於市長一方大吏,又遭皇帝厭棄,哪裡是說復職就能復職。
可林如海的意思,不但要讓他復職,還要讓皇帝哪怕想起他來也給他復職,這件事的難度與護送林黛玉進京比較起來,根本就不是等價關係。
林如海卻與賈雨村保證此事能成。「此刻正思向蒙訓教之恩未經酬報,遇此機會,豈有不盡心圖報之理。但請放心,弟已預為籌畫至此,已修下薦書一封,轉托內兄務為周全協佐,方可稍盡弟之鄙誠,即有所費用之例,弟於內兄信中已註明白,亦不勞尊兄多慮矣。」
花大力氣只為了報答女兒的啟蒙老師教育之恩,這個說法絕不可信。真那麼容易,當初賈雨村在金陵時,欽差金陵省體仁院總裁甄家老爺早都幫忙了。同樣是欽差,他可比林如海位高權重多。
俗話說,事出反常必有妖,林如海如此請托賈雨村護送林黛玉背後,一定沒那麼容易。
最後,賈雨村復職有前提。
林如海保證也有前提,就是讓賈雨村將「薦書」親自交給賈政。「已修下薦書一封,轉托內兄務為周全協佐」。
意思是賈雨村一定將林黛玉安全護送進賈府,才能得到賈政幫助。否則一切免談。
這句話還有一層意思,就是林如海對林黛玉進京路上安全不放心,或者說預料有人要圖謀不軌,現有力量不足以自保!
要說父女連心,小女兒只有七歲,孤身一人出遠門不放心是人之常情。
問題是賈母派人來接早有準備,精明僕婦好幾人,按說足以保證路上無虞。加上林如海再派人,大可不必費勁請賈雨村。
賈雨村不過就是一介罷官,不能提刀不能殺敵,費勁力氣請他護送是為何?
如果展開來想,林如海絕不可能無的放矢。推測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如果從林如海死後,賈寶玉講述「小耗子偷香芋」故事,隱喻林如海在巡鹽御史任上,稽查出鹽政腐敗大案,並與之鬥爭到底,死在任上。再聯繫兒子林弟弟,妻子賈敏都死在巡鹽御史任上,尤其小耗子說「 我說你們沒見世面,只認得這果子是香芋,卻不知鹽課林老爺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不禁讓人毛骨悚然。
耗子無疑是指鹽政上的那些貪官污吏。他們要「偷」林黛玉,才是林如海決絕送林黛玉進京的原因!
耗子們想偷林黛玉,是指對林黛玉不利。那麼,林弟弟、賈敏甚至林如海之死,與他們有沒有關?
如果這一切推測成立,那麼,林如海鄭重請托賈雨村護送林黛玉進京,並以官復原職作為酬報就合情合理了。
二,賈雨村雖然罷官卻有特權。這要從古代科舉制度說起。
以清朝為例,讀書人獲得舉人身份後進京趕考,可以獲得當地政府一筆路費補貼。數額根據路途遠近不等。
舉子得了路費補貼,還有特權使用驛站的驛馬,經過驛站還會安排驛卒替其挑擔行李護送一程。
這還不算,為了保證舉子們的安全,朝廷會頒發特殊「通行證」,一面特殊製作的旗幟,書寫「奉旨會試」等字樣。沿途各州府見旗幟都會照顧保佑周全。就算強盜也不敢輕易動他們。
而賈雨村的身份比之進京舉子們又要高出無數倍。他是罷免革職後進京復職的官員。
這裡要說一下「革職」,又叫閒住,指犯了錯被處分,官不要當了,回家反省去。注意「反省」二字,就注定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革職後的官員大可以遊山玩水任意逍遙,只等機會到了再復職甚至陞遷。賈雨村似乎就是這麼做的。當然他是尋找門路而遊歷。
賈雨村之所以蹉跎那麼久不能復職,一來皇帝討厭他,二來沒有靠山。由此也知道他想復職的難度。
因為是革職的特殊身份,賈雨村可以調動沿途很多的人力物力為他所用,誰也不敢動他。真像《西遊記》說的強盜殺了唐僧他爸,奪了唐僧他媽後還大搖大擺去上任,也只有「小說家言」了。
可以說有賈雨村在,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林黛玉的安全無虞,不愁「耗子們」不安好心。畢竟林如海七品巡鹽御史好對付,賈雨村之前可是堂堂四品知府,誰敢動!
也許沒有林如海舉薦,賈雨村也能官復原職,但結果與賈政幫忙可是天差地別。看後文他被定點安排去應天府,那可是與京城順天府並稱南北的地方。分明是陞遷了。
綜上,抽絲剝繭推敲林如海請托賈雨村護送林黛玉進京,就會發現背後疑點重重,沒有那麼簡單。當然,有些觀點過於主觀,讀書也是見仁見智。您認為是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