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寶玉看到晴雯生病卻沒有給她找大夫,是為何?
晴雯是《紅樓夢》裡對應著林黛玉的丫鬟。下面紅樓夢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著往下看吧~
對於晴雯之死,其最淒涼的一個細節往往被眾多讀者所忽視——晴雯去世的時間!
《紅樓夢》第77回「俏丫鬟抱屈夭風流,美優伶斬情歸水月」,王夫人親自查抄大觀園,將晴雯這匹「害群之馬」給清了出去,賈寶玉心憂晴雯,於是花錢買通老婆子帶他去探望晴雯,當天夜裡,賈寶玉夢見晴雯向他告別:你們好生過罷!我從此就別過了。
次日一大早,賈寶玉便命人去探聽晴雯的消息,結果卻傳來晴雯病逝的消息,而且從小丫頭的敘述中,我們可以得知,晴雯去世之前遭了不少罪:
小丫頭道:「回來說晴雯姐姐直著脖子叫喊了一夜,今日早起就閉了眼,住了口,世事不知,也出不得一聲兒,只有倒氣的分兒了。」寶玉忙道:「一夜叫的是誰?」小丫頭道:「一夜只叫她娘。」——第78回
一個將死之人,死前扯著嗓子喊了一夜,這是怎樣的痛苦和折磨,我們不得而知,但晴雯去世的時間值得引起我們讀者的注意——晴雯搬出怡紅院,連第二天都沒撐過,當天夜裡就沒了。
換言之,賈寶玉去探望晴雯的時候,晴雯已經不行了。而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看賈寶玉探望晴雯時的一些細節,就會豁然開朗。
比如賈寶玉一來,晴雯就讓他趕緊倒杯茶給自己喝,因為家裡沒人,她已經渴了大半天了——晴雯已經喪失了正常的行動能力,連倒杯水都做不到了;
賈寶玉臨離開的時候,晴雯將自己蔥管一般長的指甲折斷,送給了賈寶玉——晴雯愛美,如此長的指甲必然留了好些年了,如今折斷,是因晴雯自知命不久矣,給賈寶玉留點念想,包括其後交換貼身紅綾襖,亦是這般心理。
諸多論者責怪賈寶玉冷酷狠心,眼睜睜看著晴雯去世,卻連個大夫都不給她找。筆者不敢苟同,這種分析僅僅立足於表面情節,加之個人價值觀的折射,得出主觀有餘,客觀不足的結論,大家自然可以堅持自己的看法,但這不是解讀分析應有的姿態。只有從賈寶玉的主觀心理出發,我們才能得到一個相對客觀、準確的答案。
賈寶玉的確是眼睜睜看著晴雯去世,而且沒有給她找大夫。從寫實角度來講,晴雯病入膏肓,如殘燈將熄,賈寶玉不可能看不出來(書中亦有部分賈寶玉懂醫術的描寫),在這種情況下,找大夫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了,這一點在晴雯剛剛被攆出怡紅院,賈寶玉就預料到了,所以他這般跟襲人抱怨:
寶玉冷笑道:「你不必虛寬我的心。等到太太平服了,再瞧勢頭去要,她到那時知她的病等得等不得!她自幼上來,嬌生慣養,何嘗受過一日的委屈......她這一下去,就如同一盆才抽出嫩箭來的蘭花,送到豬窩裡去一般。況又是一身的重病,裡頭一肚子的悶氣,她又沒有親爺、熟娘,只有一個醉泥鰍姑舅哥哥。她這一去,一時也不慣,哪裡還等得幾日?知道還能不能見她一面兩面不能了?」說著,又越發心酸起來。——第77回
在賈寶玉的潛意識中,他已經明白了晴雯必死的結局,他偷偷前去探望晴雯,有相當一部分心理是為了跟晴雯做最後的道別。
亦有論者指出,賈寶玉從來沒把晴雯放在心上,比如晴雯、芳官、四兒三人剛剛被攆出怡紅院,賈寶玉就冷漠地稱「全當她們三個死了」,原文是這麼寫的:
寶玉乃道:「從此休提起,全當她三個死了。不過如此,況且死了的也曾有過,也沒見我怎麼樣,此一理也。」——第77回
此處有段脂批:寶玉至終一著全作如是想,所以始於情,終於悟者,既能終於悟而止,則情不得濫漫而涉於淫佚之事矣。一人前事,一人了法,皆非棄竹而復憐筍之意。
賈寶玉之所以說出「全當她們三個死了,不過如此」這樣的話,恰恰是由情而發。
事實上晴雯、芳官、四兒三人皆是下人階層,在封建時代,丫環不過是會動的勞動工具而已,賈寶玉作為主子,大可以無視這些人,但他眼下卻這麼極端地說出這番話,是因為他想保護這三人,但又保護不了,只能從心理上釋懷,讓自己過的舒服一點——這就是頓悟的萌芽!
賈寶玉上次有這樣的心理,還是在第22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制燈謎賈政悲讖語」,彼時薛寶釵十五歲將笄之年生日,賈母專門請來了一班戲子,期間有一個小旦長得跟林黛玉很像,史湘雲便直言說出,賈寶玉怕林黛玉會生氣,便給史湘雲使眼色,暗示她不該這麼直率,容易得罪人。
結果最後黛、湘兩人都生了賈寶玉的氣,賈寶玉覺得自己分明是為了她兩個人好,反而被她兩個針對,於是也有了頓悟的苗頭:
寶玉見說,方才自己和湘雲私談,她(黛玉)也聽見了。細想自己原為她二人,怕生嫌隙,方在其中調和,不想並未調停成功,反已落了兩處的貶謗,正與前日所看《南華經》上有「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系之舟」。又曰「山木自冠」、「源泉自盜」等語。因此,越想越無趣。再細細想來,目下不過這兩個人,尚未應酬妥協,將來猶欲何為?——第22回
賈寶玉由此頓悟,寫下一偈,又附上一支《寄生草》: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肆行無礙憑來去,茫茫著甚悲愁喜,紛紛說甚親疏密。從前碌碌卻因何?回頭試想真無趣。
這些種種事件,導致賈寶玉由「有情」向「無情」轉變,賈寶玉深感於「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他不想跟任何人產生羈絆,因為一旦有這種情感羈絆,就會陷入紅塵痛苦之中,所以他之前以「護花」為事業,眼下覺得「回頭試想真無趣」。
賈寶玉的這種頓悟,是針對所有人的,包括晴雯、芳官、四兒、湘雲甚至是黛玉,如果要說賈寶玉無情冷酷,那也是對所有人無情冷酷,並非針對晴雯一人而已。
同時,我們要明確一點:賈寶玉的冷酷無情,恰恰是在有情的基礎上誕生的——「有情」的無可奈何,促使著賈寶玉走向「無情」。
另外,賈寶玉對死亡的態度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點,賈寶玉之所以能說出「全當她們三個死了」,有一部分原因是賈寶玉自己無懼死亡,《紅樓夢》中賈寶玉經常提到他對死亡的態度:
第34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錯裡錯以錯勸哥哥」,賈寶玉遭賈政笞撻,薛寶釵前來探望,看著重傷的寶玉忍不住流了淚,賈寶玉看見後心中大喜:
賈寶玉心中自思:「我不過捱了幾下打,她們一個個就有這些憐惜悲感之態流出,令人可玩可觀,可憐可敬。假若我一時竟遭殃橫死,她們還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她們這樣,我便一時死了,得她們如此,一生事業縱然盡付東流,亦無足歎息。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謂糊塗鬼祟矣。」——第34回
第36回「繡鴛鴦夢兆絳雲軒,識分定情悟梨香院」,賈寶玉和襲人論「文死諫武死戰」時,亦稱:我若果有造化,該死於此時的,趁你們在,我就死了,再能夠你們哭我的眼淚流成大河,送到那雅雀不到的幽僻之處。隨風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為人,就是我死的得時了;
第57回「慧紫鵑情辭試忙玉,慈姨媽愛語慰癡顰」,賈寶玉向紫鵑承諾:活著,咱們一處活著;不活著,咱們一處化煙化灰。
賈寶玉自己是無懼死亡的,他認為只要死得其時、死的有價值就是「好死」,所以賈寶玉一直在給死亡賦予價值:金釧去世後,賈寶玉專門「暫撮土為香」,騎馬去城外祭奠金釧;其後晴雯病逝,賈寶玉亦作了一篇《芙蓉女兒誄》進行祭奠......
這一點賈寶玉和林黛玉很像,林黛玉「喜散不喜聚」,亦是悲觀心理,這來源於她弟弟、母親、父親的先後去世,一連串的親人逝去給林黛玉的人生觀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如果林黛玉家庭幸福,生活美滿,她必然不會是書中這個性情,極有可能會是個活潑幽默又伶俐的丫頭,所以林黛玉是最早悟出人生的終極意義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人......
賈寶玉跟林黛玉不同,他的愛是泛化的,尤其是針對女孩們的,所以《紅樓夢》中第一個關鍵人物秦可卿去世時,賈寶玉的反應最為激烈——他聽聞蓉大奶奶去世的消息後,吐出一口鮮血;
其後和自己關係親密的金釧也跳井自盡了,賈寶玉偷偷暗自流淚,並在王熙鳳生日宴那天,偷偷背著家裡人去城外祭奠金釧(一邊是熱熱鬧鬧的宴會,一邊是埋在地下的枯骨);
在這個過程中,賈寶玉心裡也隱隱地感受到了這種終極意義:物是人非,世間種種,皆是虛妄。但賈寶玉終究是紈褲子弟,從小生活優渥,不愁衣食吃穿、家人疼愛,這注定他的感受不如林黛玉深刻,所以晴雯去世後,他天真地聽信了丫環編撰的「花神」故事,認為晴雯上天當花神去了:
寶玉聽了這話,不但不以為怪,亦且去悲而生喜,仍指芙蓉笑道:「此花也須得這樣一個人去司掌。我早料定了她那樣的人,必有一番事業做的。」——第78回
所以,賈寶玉要想真正頓悟,必須經歷家族的破敗、世情的冷暖,否則他永遠沉溺在自己想像的世界,而在高鶚續寫的後40回中,居然安排賈家重新復興這樣的結局,堪稱爛尾,貌似賈寶玉僅僅是因為林黛玉之死就走向頓悟的,著實太過淺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