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江月,中巖月。
交影松蘿,斷猿啼切。
聲色純正真見一邊,騎聲蓋色天然別,
別別,明覺掀眉,
長庚吐舌。
正法眼藏,瞎驢邊滅。
父行子隨,了無途轍。
老禪已是錯針錐,添得應庵亂饒舌。
龜峰一訣,千聖罔測。
硬似泥團,爛如生鐵。
是何之訣,有口無舌。
烏銀玉質金石聲,見火忽學爆竹鳴。
腷腷膞膞久不停,白日坐上飛繁星。
不知何怒洩不平,不知何喜唧唧吟。
待渠自靜勿與爭,切莫借箸怒復生。
到渠緘口兩耳熱,銅鉼在旁卻饒舌。
雪白蘆菔非蘆菔,吃來自是辣底玉。
花葉蔓菁非蔓菁,吃來自是甜底冰。
三館宰夫傅食籍,野人蔬譜渠不識。
用醯不用酸,用鹽不用鹹。
鹽醯之外別有味,姜牙棖子仍相參。
不甑亦不釜,非烝亦非煮。
壞盡蔬中腴,乃以煙火故。
霜根雪葉細縷來,瓷瓶夕冪朝即開。
貴人我知不官樣,囪食我知無骨相。
秪合南溪嚼菜根,一尊徑醉溪中雲。
此詩莫讀恐咽殺,要讀此詩先捉舌。
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手血。
臨濟老瞎驢,至今猶未瞥。
須彌頂上浪拍天,大洋海水無一滴。
偉哉本色人,頂門亞三隻。
辨龍蛇百草頭,擒虎兕一毫力。
穿大地人鼻孔,坐斷衲僧搖舌。
金銅仙人辭漢歌,近時作者嗟誰何。
王侯之種合瑰詭,君復鼻高胸塊磊。
著身丘壑謝幼輿,此事端憐卿輩無。
口譚名理腳穿屐,手捉毛錐家四壁。
平生三尺古錦囊,掉頭不愛尚書郎。
飽知得句要得眼,肯道挽弓須挽強。
老夫天與羇臣骨,大笑癡心妄想兒曾咄咄。
折應酬舊喜存烏皮,渴釜初欣識黔突。
未辦澆渠酒一樽,藜羹且可細論文。
政思橫說與豎說,莫廢本來微妙舌。
六祖求衣從嶺出,六祖得衣從嶺入。
半夜抽身不露機,凹頭解擔猶留跡。
上人家住江之西,僕僕而南休所覓。
雅意真誠為衣求,衣已不傳那可得。
假令為法不為衣,江西自是大法窟。
挑動上人熟機關,潮音激越箭鋒疾。
空還即色色即空,佛便是心心是佛。
心源一了千佛空,底用區區祖衣缽。
達摩大鑒無兩身,震旦天竺非異國。
眼高海僅小泡浮,道大嶺才微沫結。
往還始不計西東,入出今何問南北。
要知飛舄杖筇因,直為玩山觀水設。
玄鑰無一勘不同,觀玩之中容有說。
山數須彌水西江,須口能吸芥能納。
吸猶不盡納猶余,未足與談上乘法。
南海水況多於江,上人無口若為吸。
萬一猶有口可開,我先剉斷上人舌。
翠巖不是不說,只為無個季節。
今朝快便難逢,一句為君剖決。
露柱本是木頭,秤鎚只是生鐵。
諸人若到諸方,莫道山僧饒舌。
具足圓通性,一念本昭徹。
佛我與信心,是三無差別。
凡人未見聖,如渴以河說。
佛身忽現前,如水印秋月。
心精自開遮,見根匪優劣。
念中有大士,珠瓔百寶結。
補陀洛伽相,在在猶揭人。
是名為正觀,倒想作奇絕。
稽首圓通尊,茲念無起滅。
非相亦非念,不盈復不闕。
唯然觀自在,無眼耳鼻舌。
漫郎左氏癖,魯國羲之鬼。
千載遠擅場,同時恰對壘。
有唐九廟隨秋煙,一片中興石不毀。
幾回吹律寒谷春,幾度看碑陳跡新。
遼鶴歸來認城郭,杜鵑聲裡含君臣。
折釵黃絹森光怪,舊國山河餘氣概。
當年富貴腹劍多,異代風流掾筆在。
書生何負於國哉,元祐之籍何當來?子瞻吃飽惠州飯,涪
翁夜上浯溪台。
扶藜掃石溪聲咽,不禁技癢還題碣。
清時有味是無能,但漱湘流莫饒舌。
五月五日端午節,天童為汝開真訣。
驅釋迦,逐彌勒。
佛病祖病毛病頓清涼,魍魎邪神俱殄滅。
相從唯喜本色人,非我同流誰與別。
拄杖子,非列挈。
公心一字更無說,千古萬古休饒舌。
眾魔不能壞真說,真說無言光廓徹。
包含萬有不曾生,天地亡鋒並結舌。
搭一隻手,揮三尺鐵。
天下衲僧,望風膽裂。
豈料豐干院裡撞著個匾頭魔孽,盡把傢俬俱漏洩。
卻向玉融側童峰前,對人點胸,
背地吐舌。
重闉初履霜,深山已堆雪。
牛鳴數捨地,氣序何驟冽。
禪宮舊龍居,長夏扇可徹。
各崖蔽森蓊,雙徑穿巀嵲。
所以方冬時,集霰即飛屑。
廊階游鴿處,爪跡應凍絕。
立齊老僧腰,此話忌輕說。
掃贈滿棕筥,凝明勝瑤玦。
梅風落葉窗,我固傍高潔。
疇能報清投,煎茶沃詩舌。
春至自開華,秋來還落葉。
黃面老瞿曇,休搖三雨舌。
何師何許人,何用與世絕。
向來修何行,於今得寂滅。
復以何因緣,夢與老夫訣。
是身如虛空,而有何差別。
雲何作我相,餉別何屑屑。
彼分香賣履,何者謂豪傑。
老師出世間,亦復何蠻結。
我法一切無,何以此寶訣。
問寶何從來,豈為我輩設。
師今何方去,更吐廣長舌。
古德手段決裂,剝地破{上絕下方}地折。
說道不立文字,未史橫說豎說。
草庵文字太多,只為老婆心切。
若不作恁麼看,將謂多口饒舌。
一字不著畫,八字沒兩。
文彩甚分明,何待重饒舌。
鹽池暗湧蚩尤血,紅波爛爛陽烏熱。
岸旁遺老記南風,五月滿畦吹作雪。
白徑嶺上橐馳鳴,太行山中騏驥苶。
古人射利今人同,行商不困何由設。
朱審太守自東來,先世大夫留故轍。
是非取與應不移,秦人休衒張儀舌。
漢字舌的釋義
舌〈名〉
(會意。從干,從口。本義:舌頭)
同本義 [tongue]
舌,在口所以言也,別味也。從干,從口,會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說文》
兌為口舌。--《易·說卦》
心在竅為舌。--《素問·陰陽應像大論》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又如:舌舉(舌翹起而不能動。指理屈詞窮);舌撟不下(翹起舌頭。形容驚訝或害怕的樣子);舌刺刺(形容嘴舌不停地說話);舌敞唇穿(舌爛辰破,舌爛唇乾);舌簧(巧舌);舌干唇焦(說話過多,舌頭乾燥,嘴唇焦裂。形容費盡口舌、反覆申說、勸道。也作舌敝唇焦)
代指言語 [l
舌she
⒈辨別滋味,幫助咀嚼和發音的器官,位於口腔底部:~頭。
⒉鈴、鐸等內部的錘。
⒊像舌的東西:帽~。火~。
⒋[舌戰]〈喻〉論辯激烈:~戰群儒。
⒌[舌耕]舊指以教書謀生。
⒍[舌鋒]轉化為尖銳流利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