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相關評論

賈寶玉相關評論

賈寶玉相關評論

賈寶玉

寶玉是作者樹立的反面教材

  宗春啟

  聽說《紅樓夢》要重拍了,希望編導和演員把握好劇中人物的性格、思想,更重要的是人物的命運,尤其是男一號賈寶玉。竊以為,如果把賈寶玉塑造成一個美好可愛的情種,或者是封建正統思想的叛逆者,那就違背曹雪芹的原意了;對賈寶玉,曹雪芹是持否定態度的。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褲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這一番描寫和評價,無論如何不是讚美之詞。“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這是在誇獎人嗎?最後兩句的意思是,貴族之家的子弟們,不要學這個孩子!既然曹雪芹是不贊成賈寶玉的,為何還要不厭其瑣碎細膩地講述他的故事呢?只有一個合理的答案:曹雪芹用賈寶玉的例子警告他的讀者:如果你們也像賈寶玉這樣生活,最後難免落得個“貧窮難耐淒涼”的下場。

  賈寶玉出生在一個“運終數盡”、日漸蕭疏的貴族家庭中。家族中兒孫雖多,竟無一個可以繼承祖業者。惟有這個寶玉,聰明靈慧,略可望成。就是說,在賈寶玉的身上,寄托著扭轉家族衰敗之勢、重振賈氏門風的歷史責任。如果他能“留心於孔孟之間,委身於經濟之道”,就上可以報效於國家,下可以封妻蔭子、光耀門庭。無奈他“行為偏僻性乖張”,心思全在閨閣之中,興趣全在兒女情上,“極惡讀書”,拒走仕途經濟之路。因而“於國無望”。或者,他若能治家理財,也是家族的希望。賈家的日漸蕭疏的原因,不就是“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劃者無一”嗎!如果賈寶玉能具有鳳姐的才幹、探春的魄力,挺身而出,興利除弊,榮國府也不至於入不敷出、靠發放高利貸盤剝來補充財政虧空。可是這位公子哥,連小廝興兒都說他“每日也不習文,也不學武”,“只是在丫頭群裡鬧”。除了有點作詩的歪才之外身無長技,除了對調脂弄粉格外內行之外,對世間一切正經事一概不懂。醫生給晴雯看完了病,該給多少轎馬之資?不知道;麝月拿過稱銀子的戥子來問他,他不知一兩的星在哪裡。家裡大事小事都指不上他。在重大的喪事裡,他惟一能做的,就是保護著姐姐們,別讓和尚們的臭氣熏著了。

  賈寶玉的生活態度是怎樣的呢?第七十一回,寶玉勸說探春——

  寶玉道:“誰都像三妹妹好多心。事事我常勸你,總別聽那些俗語,想那俗事,只管安富尊榮才是。”尤氏道:“誰都像你,真是一心無掛礙,只知道和姊妹們頑笑,餓了吃,困了睡,再過幾年,不過還是這樣,一點後事也不慮。”寶玉笑道:“我能夠和姊妹們過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麼後事不後事……倘或我在今日明日,今年明年死了,也算是遂心一輩子了。”

  真可謂“醉生夢死、及時行樂”了!只要是稍有頭腦的讀者讀到這裡,都會對寶玉的人生觀嗤之以鼻的。所以說,賈寶玉是曹雪芹給貴族青年、紈褲子弟們樹立的一個反面榜樣。

  賈寶玉是叛逆者嗎?

  

  宗春啟

  當代一些學者將賈寶玉譽為“封建家庭的叛逆”,說在他身上“洋溢著對那個時代的叛逆思想和鬥爭精神”。如此評價寶玉值得商榷。

  最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對“叛逆”一詞的解釋是:“有背叛行為的人。”那什麼是“背叛”呢?同一詞典的解釋是“背離、叛變”;而“叛變”就是:“背叛自己的一方,採取敵對行動或投向敵對的一方。”那麼好了,賈家“敵對的一方”在哪兒呢?

  如果說他們對自己一方採取了敵對行動,那就更不可能了。沒有一點兒剛烈的賈寶玉,在他父親面前唯唯諾諾一副可憐相,怕得像老鼠見了貓;他母親趕走了晴雯,他只會倒在床上哭。試問,他能對自己的家庭採取什麼敵對行動?

  或者說,寶玉的叛逆表現在思想上?好吧,我們姑且承認:思想叛逆也算叛逆。

  學者們使用率最高的,莫過於賈寶玉論“文死諫、武死戰”的那段話了——

  “人誰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個鬚眉濁物,只知道文死諫,武死戰,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節。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諫,他只顧邀名,猛拚一死,將來棄君於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戰,猛拚一死,他只顧圖汗馬之名,將來棄國於何地!所以這皆非正死。”“那武將不過仗血氣之勇,疏謀少略,他自己無能,送了性命,這難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兩句書污在心裡,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談亂勸,只顧他邀忠烈之名,濁氣一湧,即時拚死,這難道也是不得已!還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於天,他不聖不仁,那天地斷不把這萬幾重任與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並不知大義。”

  清代批書人對這段話大加讚賞,認為寶玉議論得精闢。當代人卻說“寶玉反對忠君思想”,不知從何說起。沒見寶玉說“那朝廷是受命於天”的嗎?接下去的話的意思也是“朝廷至仁至聖,天地才把萬幾重任給他的”,明明是擁戴的意思,何來“反對”之說?賈寶玉反對的,是那些糊塗的文官,為邀忠烈之名,胡亂批評,拚得一死,反把“昏君”的壞名聲強加給皇上。如果文官皆不死於諫,正說明皇帝至仁至聖,武官皆不死於戰,正說明武官智勇雙全、維護了和平。賈寶玉主張的,是更高質量、更高水平、更高品位的忠君,怎麼會是反對忠君?

  賈寶玉不愛讀書是真的,但他卻是崇儒尊孔的。在二十回,說寶玉把鬚眉男兒都看成可有可無的混沌濁物,那父親、叔伯、兄弟呢?“因孔子是亙古第一人,說下的不可仵慢,只得要聽他這句話”。將孔子尊為亙古第一人的人、惟孔子之話是聽的人怎會反孔?賈寶玉毀僧罵道,但從不褻瀆儒家聖人。

  有的研究者說賈寶玉反對程朱理學,證據是寶玉曾說“只除明明德外無書,都是前人……混編纂出來的”。對這句話,寶玉自己都檢討了:“那原是小時不知天高地厚信口胡說”。小孩子信口胡說的話,自然不能當成罪證,也不能當成別的什麼“證”。

  以此來判定寶玉叛逆,就如同在賈政笞撻寶玉時說的“明日釀到他弒君殺父”,那是冤屈寶玉了.

  惜春及寶玉兩人出家問題之一見------破譯<<紅樓夢>>!

  作者: 一筏

  <前言>張愛玲曾說的人生三大憾事之一就是曹版紅樓不全!

  那是因為她沒完全看懂曹公之真意! 包括很多紅學家!

  對上面那個署名"宗春啟"的人發表的見解, 後學實在是不敢苟同!

  紅樓之關鍵是第一,二,五回中的描寫僧道之事!

  看脂批就很好理解! 紅樓說到底,是一句"浮生如夢, 悟透出家."

  《紅樓夢》堪稱古典文學的集大成者, 此已成為公論, 但大多讀者甚至學者之知, 恐怕也只限於"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言表, 而未入骨髓, 不中肯綮! 而若欲破譯其中真意的關鍵, 末學以為只能從正確看待惜春及寶玉兩人出家問題入手!

  小說中多言僧道之事,而寶玉又常毀僧謗道。不少看官以為此即是曹公之真實意。然據不才看來,寶玉之行為無異於一幽夢幻境中顛倒錯亂的癡人之夢囈之語,尚在迷夢中未醒矣!那何為曹公之真意呢?讓我們來看看他筆下的出家人。其中單主要人物就有三人出家, 即妙玉, 惜春及寶玉。

  從對妙玉的判詞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和《紅樓夢》曲[世難容]之"......可歎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歎無緣."來看, 她是個口空心染, 六根未淨, 身在空門, 情系紅塵的假修行人 。最終也是落得個"多情自古空餘恨",甚至流入"風塵骯髒"之所! 因此拋開此人不作贅述, 下面先來看看惜春。

  小說中對惜春的著墨雖不多, 但其個性卻讓人印象深刻. 她的孤僻狷介是與妙玉志趣相投的。對她這樣的個性刻畫得入木三分的是在抄檢大觀園時那一段: 當她的丫頭入畫因私傳東西受到遣責,這時惜春的表態不但不為入畫辯解討請,反而頓促或打,或殺,或賣,快帶了她去。她說“古人說得好,‘善惡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夠了,不管你們”。又說“不作狠心人,難得自了漢。”我清清白白一個人,為什麼給你們教壞了我!”。 有學者以為這些說明了惜春已由極端個人主義發展到了“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實際上她只是逃避現實,以求個人的精神解脫而已。但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從曹公對惜春其它處的描寫, 再加上對她的判詞 "堪破三春景不長" 來看, 作者雖然不贊同她的冷若冰霜, 只求自保, 但應該是肯定惜春是大徹大悟, 然後出家修行的! 惜春自稱要作“自了漢”, 這一稱謂是佛教中大乘對小乘聖者的貶稱, 佛教分大乘小乘,小乘重自度,大乘重度他 。但“自了漢”也屬於了生脫死的解脫聖人! 判詞“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是對“富貴如浮雲”世事無常的真實寫照! 其中“可憐”二字未必是曹公的貶義 。小說中作者常常正話反說, 真假寶玉就可見一斑。而《紅樓夢》曲[虛花悟]"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說什麼,天上夭桃盛,雲中杏蕊多.到頭來,誰把秋捱過?則看那,白楊村裡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聞說道, 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 之中無一句不是大徹大悟之語! 但仍有學者誤解, 說曹公寫惜春“這實際上已成了對宗教的批判。”這實在是應了曹公的那句“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了!

  《紅樓夢》中禪機處處, 處處佛理 。幾百年來也未有多少人能參透其中玄機!唉! 可歎! 可歎!

  而曹公對惜春的態度可能關鍵在於她不及寶玉多情博愛和悲天憫人! 又有學者說寶玉的出家是一種反抗,也是非常絕情狠心的行為。這實乃佛教外界人士對佛教的誤解! 如果寶玉的出家只是對封建禮教的一種反抗,他完全可以有別的更好選擇。比如象祝英台一樣,徇情後與情人雙雙化蝶,成就一段千古愛情佳話!他的出家絕非是一種無聊而可憐的反抗,而是由黛玉的“情情”即“為情而生,為情而死。”中看破人世, 而至於“情不情”即“浸淫情中之後, 卻不再為情所困。”。 四大家族的敗落只是寶玉出家的導火索, 寶玉向來就視富貴權勢如糞土! 而由多情博愛中終歸空無所得, 繼而大徹大悟的他, 出家修行是必然的! 而第一回中描寫了空空道人將<<石頭記>>再檢閱一遍, 見上面"大旨談情", 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 石頭記>>為<<情僧錄>>。讀者多知曹公常用"影射" 的手法。比如晴雯是黛玉的影子; 襲人是寶釵的影子。那這個空空道人難道就不會是 寶玉嗎?! 但無論如何, 真所謂“多情菩薩種”, 寶玉實為佛家的大乘菩薩之根器, 出家之後必有補天濟世之材,利物濟人之德也!

  而寶玉參禪一節,黛玉問:“至貴者是寶,至堅者是玉。爾有何貴?爾有何堅?”寶玉當時雖已有所悟, 但仍為情所困,心繫紅樓,暫未參透,不能應答。然佛家有佛法僧三寶,自性清淨心能不為塵世所染如玉之說。若是非要道破作者天機,可以一偈對之:

  ‘至貴佛法僧三寶,

  至堅清淨心一玉。

  佛法僧住清淨心,

  寶玉自然是寶玉。

  而主人公寶玉的向佛的結局,並非是寶玉乃一悲劇人物。恰恰相反,此實是一積極行為!如《紅樓夢》曲[收尾.飛鳥各投林]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其中"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這一句已無餘表明曹公了對人生觀和世界觀的真正價值取向------所謂浮華人世如紅樓, 皆似佛家所說的鏡花水月, 不過一夢爾!

  閱畢《紅樓夢》,偶得三言兩語, 一併抄下,以資茶餘飯後閒話:

  多情自古悲蒼狗

  納蘭再感初見時

  放翁雖歎三聲莫

  至今仍在夢園游

  纏綿離別空餘恨

  曹公驚醒頑石夢

  逝者如斯天亦老

  何為滄桑人正道

  釋迦福報帝王家

  財情色繞如錦花

  一朝將那三春破

  成佛做祖中道達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