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講 玉石之謎(6)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幾個古本的文字狀態完全一樣,顯然不是抄寫者抄錯了,而是曹雪芹最初就是那麼設計的,他設計榮國府的大管家跟秦可卿一個姓!一般來說,跟女主人匯報,應該是由女管家出面,應該是秦之孝家的,而不是秦之孝,除非這個姓秦的僕人身份十分特殊,而所要匯報的事情又實在機密,但幾個古本也寫得完全一樣,就是秦之孝,而不是秦之孝家的。這部書在流傳的過程裡,由於後面寫到榮國府管家時,都寫的是林之孝夫婦,他們還有一個女兒林紅玉,也就是小紅,因此,後來的抄寫印行者就把前面的秦之孝先改成了林之孝,又改成了林之孝家的,當然,這樣就前後一致了,由女僕向女主人匯報,也順理成章了。
我的判斷,就是曹雪芹最早寫第十七、十八回(兩回還沒有分開)的時候,他根據生活原型構思人物和情節時,還想糅進更多的政治內容。
那個時代,在真實的生活裡,貴族家庭的僕人是其動產,跟房屋等不動產一樣,可以被主人隨意支配,比如贈予親朋好友什麼的。曹寅在世時,與兩立兩廢的太子胤關係非常密切,雙方禮尚往來,互贈僕人是完全可能的。到了小說裡,曹雪芹把來自胤家的女兒設計為姓秦,也讓她養父姓秦,很可能,他還設計了幾個屬於同一系統的角色,全設計成秦姓。那麼,秦之孝,在真實的生活裡,可能就是從胤家來的,到小說裡,他就跟秦可卿同姓。我推敲,秦之孝夫婦這對僕人,也是有生活原型的,本來曹雪芹想通過這樣的角色,熔鑄進更多一些的政治性色彩,但他後來進行了自我控制,覺得不能讓小說文本那麼奔瀉下去,他要超越政治,寫更高層面的東西。於是,後來他就不去讓秦之孝夫婦這樣的角色承擔那樣的使命,他把秦之孝的名字改成了林之孝,這樣這個角色就和「家住江南姓本秦」的那條政治線索徹底地脫了鉤。
儘管如此,小說裡關於林之孝夫婦的文字,還是留下了一些曹雪芹早期構思的痕跡,他本來打算把他們寫成秦姓一支,把他們和秦可卿勾連起來。也許在真實的生活中,這對來自胤家的僕人,在胤被徹底廢掉後,在曹家採取了低調生存的姿態。這種情形被寫入小說裡以後,王熙鳳說他們一個天聾,一個地啞,也是很低調,盡量不去顯山露水。而且,林之孝家的應該已經是個中年婦女了,她卻拜年輕的主子王熙鳳為乾媽,想必那人物的原型也是採取這樣的辦法,來盡量轉移他人視線,隱去自己那「不潔」的來歷。小說裡林之孝兩口子身為榮國府的大管家,卻並不仗勢把自己女兒小紅安排為一、二等丫頭,小紅在故事開始時,只是怡紅院裡一個管澆花、喂雀、給茶爐子攏火的雜使丫頭。第二十六回,寫小丫頭佳蕙去找小紅,小紅卻說出了兩句驚心動魄的話:「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誰守誰一輩子呢?不過三年五載,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時誰還管誰呢?」我一度不大理解,這話怎麼讓小紅來說呢?她哪來的超過賈府諸人的見識呢?竟大有秦可卿的口氣!後來我琢磨出來,如果林之孝這個人物曹雪芹原來是寫做秦之孝的,這個人物的原型就可能是跟秦可卿原型一樣,來自同一大背景。那麼,他的女兒在家裡,聽那其實並不天聾地啞的父母私語,聽他們感歎原來的主子好景不常,特別是太子一廢和二廢之間也就是三五年的事兒,聽得多了,自然也就比其他的丫頭們能夠看破。她不寄希望於在府里長期發展,攀個高枝也只為學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情也得見識見識;自己發現府外的廊下芸二爺還不錯,就換帕定情,早為出府嫁人之計。順這樣的思路琢磨下去,曹雪芹儘管下筆十分狡獪,我覺得自己也沒有被他瞞蔽了去。又想到第六十一回,大觀園裡丫頭們為爭奪內廚房的控制權,一時搬倒了柳家的,於是林之孝家的趕緊安排了秦顯家的去取代柳家的——曹雪芹原來是想在書裡設計出上、中、下幾種秦姓的人物啊,由秦之孝提拔本來在園裡南角子上夜的秦顯家的,太自然不過,本是同根生嘛!但曹雪芹最後卻放棄了將秦可卿帶來的政治投影擴大化的計劃,他把秦之孝改成了林之孝,儘管留下了我上面鉤稽出的這些蛛絲馬跡,但林之孝夫婦在小說裡終於成為了跟政治無關的角色。他一定為自己的這個改動得意,因為寫到「慧紫鵑情辭試忙玉」時,寫林之孝家的來看望賈寶玉,寶玉一聽立刻急了,認為是林黛玉家派人來接她了,叫把林家的人打出去,賈母也就命令打出去——把秦改為林,還可以派上這樣的用場,當然還是改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