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牌令中藏玄機(3)
牙牌令中藏玄機(3)
康熙一朝,曹氏備受恩寵,享盡榮華富貴,所以折射到《紅樓夢》一書中,便有第十六回中借趙嬤嬤和鳳姐兒之口的釅釅懷舊之情,他們說起「當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那時……咱們賈府正在姑蘇揚州一帶監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預備接駕一次,把銀子都花得淌海水似的!」鳳姐他們「王府也預備過一次」,而「如今現在江南的甄家……獨他家接駕四次……別講銀子成了土泥,憑是世上所有的,沒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過可惜』四個字竟顧不得了!」但在第七十五回中卻明文寫到,「甄家犯了罪,現今抄沒傢俬,調取進京治罪」,甄家「才來了幾個女人,氣色不成氣色,慌慌張張的」,他們到了賈府上房,「還有些東西」(顯然是寄頓隱瞞的財產);雖曹家的事在小說中化為了甄、賈二家,這情節是源於康熙死後曹家的實際遭遇,當無可爭辯。小說中所寫的賈府,相當於康、雍交替期,與雍、乾交替期的曹家境況,一方面,已呈死而未僵的百足之蟲的窘態,另一方面,又似乎有點「中興」的苗頭,卻又危機四伏;賈母因究竟親歷過盛時光景,所以氣派未曾大減(如第四十二回,王太醫來給她看病,她那份尊貴威嚴,那「當日太醫院正堂王君效,好脈息」的「居高臨下」的口氣;再如第五十七回,王太醫來給寶玉看病,她竟說:「若耽誤了,打發人去拆了太醫院大堂!」這樣的話,是賈赦、賈政、賈珍等都不可能說出來的);但畢竟康熙死後換上了雍正皇帝後,此皇帝可是一點也不喜歡曹家的,甚至還相當地厭惡,因為康熙在世時,沒有幾個人對後來登上寶座的雍王「行情看好」,康熙所封的太子是老二,曹家與皇太子自然親密交好(如皇太子曾命其乳公凌普向曹寅處「取銀」,一次就是兩萬兩!)雖然康熙後來一度把這位太子廢黜了,可是他也沒有另立太子,尤其看不出他把老四雍王認定為繼承人,倒是對他的小兒子十四王子似乎越來越喜歡起來,因此,曹家繼續與原皇太子相好,與另外的幾個王子拉關係、套近乎,也都很自然,在雍正皇帝登基前也都並無多大的危險感,萬沒想到的是,偏偏曹家對其「政治投資」最少的雍王繼承了康熙的皇位,這一情勢折射到《紅樓夢》裡,就是賈家確實很想和新皇帝建立類似與當年與康熙那樣的關係,卻投靠無門;既如此,原來相好的幾個王子,似乎也未必不能把雍正拱下台,取彼而代之,所以,他們憑著「老交情」要賈家代其藏匿個什麼,賈家一來舊情難捨,二來——這是更重要的——也必得留個「後手」,乃至於巴不得由他們相好的某位王子,早成大業,好使賈府的地位不僅穩固,還可再加提升……於是一方面賈府把元春想方設法送進宮去,並盡可能讓元春能在接近「當今」時獲寵,另一方面則繼續藏匿庇護秦可卿,直到實在無望,只好任其「畫梁春盡落香塵」;這樣地兩面應付,自然是「心神不定」,任何來自宮廷的消息,只要尚屬模糊,他們就一定唬得惶惶不可終日……
特別有趣的是,第十六回寫到賈府大管家賴大從宮裡趕回來向賈母報信,是這樣說的:「小的們只是在臨敬門外伺候,裡頭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後來還是夏太監出來道喜……後來老爺出來亦如此吩咐小的。如今老爺又往東宮去了……」也就是說,賈政在這樣一樁大事發生之後,並未回家,便趕往東宮即太子的居所見太子去了!這裡的「東宮」所影射的,當然不可能是被康熙立而又廢的,並為雍正所嫉恨,後在幽禁中悒悒而死的那位前太子,而只能是雍正所立的太子,亦即曹雪芹寫書時正當盛年的那個乾隆皇帝。從小說故事的邏輯發展來說,賈政此時此刻的此為是並不怎麼合理的,他只不過是個工部員外郎,怎可與「東宮」交厚?而且,他女兒剛被皇帝冊封,他該有多少「正經事」要忙著做,怎麼卻都「暫且拋開」,直奔「東宮」而去呢?曹雪芹寫這一筆,究竟是出於什麼樣的顯意識與潛意識?我以為很值得深思。
曹家在雍正一朝遭受到沉重打擊,但也還不是一塌糊塗敗到了底,在乾隆之初,還曾小有起色,甚或頗為中興,但沒過多久,就徹底敗落了,「家亡人散各奔騰」,「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折射到《紅樓夢》中,就是所謂「東宮」到頭來竟不給賈府一點面子、一隙餘地,賈家就算有意無意地得罪過「當今」,可從來不敢也確實不想得罪「東宮」啊——真是巴結、感恩、效力還來不及呢!但「東宮」轉入「正宮」之後,類似「江南秦」「鐵網山」那樣的敵對力量,還在覬覦他的寶座,是可忍,孰不可忍?那他可就顧不得許多了,必得「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地動一次大手術,並且盡量少留痕跡,「干實事,去虛文」,剪除盡淨,「冤冤相報實非輕」!一個賈家對他算得個什麼!一陣狂風,便可使其「忽喇喇似大廈傾」;一聲震怒,便可使其「回首相看已成灰」!在我們現在無從看到的後幾十回中,書中的皇帝一定還會幾次出現,並是作為賈家無可抗拒的毀滅者,作為一個隱形主角而貫穿全書的。
但曹雪芹著《紅樓夢》絕不是為了「罵皇帝」,或「反皇權」,他的思想,超越於這個層面之上,他寫了許多有才能的人,尤其是許多美麗的青年女子被毀滅的悲劇,他把我們的思緒,引向帶有終極性的思考:浮生著甚苦奔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