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菱洲歌(第七十九回)
紫菱洲歌(第七十九回)
池塘一夜秋風冷,吹散芰荷紅玉影。
蓼花菱葉不勝愁,重露繁霜壓纖梗。
不聞永晝敲棋聲,燕泥點點污棋枰。
古人惜別憐朋友,況我今當手足情!
[說明]
賈赦將迎春許嫁了孫紹祖,並將她接出大觀園去。寶玉十分惆悵,天天到迎春住過的紫菱洲一帶徘徊,只見「軒窗寂寞,屏帳翛然」,「那岸上的蓼花葦葉,也都覺搖搖落落」,情不自禁吟此一歌。
[註釋]
1.「吹散」句——以同長於池中的芰荷被秋風吹散喻兄妺分離。紅玉,比荷花。
2.愁——程高本作「悲」。
3.纖梗——纖弱的枝梗。這一句庚辰本與第二句重出,仍作「吹散芰荷紅玉影」。後又用筆勾去,句下批曰:「此句遺失。」則今之所見「重露」句,或為後人所補。
4.「不聞」二句——見跟前寂寞淒涼景象而追憶往昔兄妺下棋玩樂的溫暖,同時用樂府民歌諧音手法隱說會面無期。《讀曲歌》:「執手與歡別,合會在何時?明燈照空局,悠然(諧『油燃』)未有期(諧『棋』)。」枰,棋盤。泥污棋枰,亦即「空局」。
[鑒賞]
迎春雖己搬出大觀園,但尚未過門成親,禍福甚難逆料,寶玉即發此悲歎,彷彿已有不祥的預感。可見,魯迅說賈府中「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之者,獨寶玉而已」(《中國小說史略》),這話是很有道理的。
寶玉見紫菱洲一帶寥落景象的文字之後有一條脂批說:「先為『對景悼顰兒』作引。」這條批語可注意者有三:一、這裡的描寫與後來寶玉悼黛玉所見瀟湘館景象,定有相似之處。那時,當也是人去樓空,草木搖落,景象淒慘,而且也是秋天。二、此處「作引」尚有歌八句,彼時所作當篇幅更大,內容份量更重,否則,寫黛玉之死的文字在藝術上就壓不住寫晴雯的。三、從脂批語氣看,「悼顰兒」也不像是八十回之後又隔了很久的事,這樣,很可能原稿從第八十一回起情節發展即開始出現急遽的變化,不幸之事接二連三:三春去,香菱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電閃雷鳴之中,一場暴風雨隨之而到來。如果我們這樣的估計大致不錯的話,那麼原稿下半部開始是決不會再用鬆散的筆調去寫「四美釣遊魚」之類無謂情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