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04:劉姥姥一進榮國府
案例04:劉姥姥一進榮國府
周瑞家的在內聽說,忙迎了出來,問:"是那位?"劉姥姥忙迎上來問道:"好呀,周嫂子!"周瑞家的認了半日,方笑道:"劉姥姥,你好呀!你說說,能幾年,我就忘了.請家裡來坐罷."劉姥姥一壁裡走著,一壁笑說道:"你老是貴人多忘事,那裡還記得我們呢."說著,來至房中.周瑞家的命雇的小丫頭倒上茶來吃著.周瑞家的又問板兒道:"你都長這們大了!"又問些別後閒話.又問劉姥姥:"今日還是路過,還是特來的?"劉姥姥便說:"原是特來瞧瞧嫂子你,二則也請請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領我見一見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轉致意罷了."分析:
周瑞家的是請喫茶再問板兒情況再說些其他閒話才正式問劉姥姥來幹什麼。先說其他一是烘托和製造氣氛,搞得一團和諧;二是一來就問人家幹什麼有不太希望別人打擾自己和不關心別人的意思,中國人講尊重對方,給對方面子,自然先要來這麼一套。這是一個標準的處世法則。
劉姥姥如果實話實說是來找別人的,未免冷落了周瑞家的,不給人家面子,所以先說特意來看周瑞家的,讓對方面子上好看,再說二來才是找別人,周瑞家的聽得出來劉姥姥真正用意是後面一個,不過覺得很有面子。
有處世經驗的標準中國人說話往往是說一大通廢話,重點在最後,所以不聽到最後,不明白對方在說什麼。
案例2:
鳳姐也不接茶,也不抬頭,只管撥手爐內的灰,慢慢的問道:"怎麼還不請進來?"一面說,一面抬身要茶時,只見周瑞家的已帶了兩個人在地下站著呢.這才忙欲起身,猶未起身時,滿面春風的問好,又嗔著周瑞家的怎麼不早說.劉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數拜,問姑奶奶安.鳳姐忙說:"周姐姐,快攙起來,別拜罷,請坐.我年輕,不大認得,可也不知是什麼輩數,不敢稱呼."周瑞家的忙回道:"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 鳳姐點頭,又問周瑞家的回了太太了沒有.周瑞家的道:"如今等奶奶的示下."鳳姐道:"你去瞧瞧,要是有人有事就罷,得閒兒呢就回,看怎麼說."周瑞家的答應著去了.
分析:
這裡體現了王熙鳳兩個厲害之處,一是高貴的強勢,先不正眼看人,才慢慢發問。二是尊從禮制,小心謹慎,給人臉面,不會在表面上就看不起人。她早就聽了周瑞的匯報,肯定明白劉姥姥非常低賤的身份,但見了面時還要說一句「我年輕不大認得,不知道是什麼輩數所以不敢隨便稱呼」。既能威嚴當家,又能合理謙遜,明白即使是低賤的人,也要禮數待之,給予面子,比如看這個情形多半太太是不會出來迎劉姥姥這樣的人了,但還是要做個已經去請的樣子,不至於怠慢了劉姥姥。所以王熙鳳才是真有本事和會做人。
案例3:
說話時,劉姥姥已吃畢了飯,拉了板兒過來,舌咂嘴的道謝.鳳姐笑道:"且請坐下,聽我告訴你老人家.方纔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論親戚之間,原該不等上門來就該有照應才是.但如今家內雜事太煩,太太漸上了年紀,一時想不到也是有的.況是我近來接著管些事,都不知道這些親戚們.二則外頭看著雖是烈烈轟轟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艱難去處,說與人也未必信罷.今兒你既老遠的來了,又是頭一次見我張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兒太太給我的丫頭們做衣裳的二十兩銀子,我還沒動呢,你若不嫌少,就暫且先拿了去罷."那劉姥姥先聽見告艱難,只當是沒有,心裡便突突的,後來聽見給他二十兩,喜的又渾身發癢起來,說道:"噯,我也是知道艱難的.但俗語說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憑他怎樣,你老拔根寒毛比我們的腰還粗呢!"周瑞家的見他說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鳳姐看見,笑而不睬,只命平兒把昨兒那包銀子拿來,再拿一弔錢來,都送到劉姥姥的跟前.鳳姐乃道:"這是二十兩銀子,暫且給這孩子做件冬衣罷.若不拿著,就真是怪我了.這錢僱車坐罷.改日無事,只管來逛逛,方是親戚們的意思.天也晚了,也不虛留你們了,到家裡該問好的問個好兒罷."一面說,一面就站了起來.
分析:
第一段熙鳳的話說得很禮貌委婉,先「請坐下告訴你老人家」,再表明「親戚間原是不等上門就該自動照應,只不過家內事務複雜所以一時沒有想到」,委婉地把沒有接濟對方說成有自己的過失,肯定令對方非常有面子,再表示自己的難處,最後給個令對方驚喜的大紅包。
第二段雖然劉姥姥有些許失言,說「我也知道艱難」,讓對方聽了可能不高興:不給我面子,你才什麼身份的人也說我們這種大戶艱難?還打粗鄙的比方。但熙鳳仍然是「笑而不睬」,平心而論,能做到這一步的已經是好手了。但熙鳳居然還能想到劉姥姥回家的「打的」錢也一併給她,如果是我即使能做到「笑而不睬」,心裡也一定不高興,根本不可能更仔細地為對方設想,熙鳳為對方設想的「服務意識」現在優秀的客戶服務人員恐怕都很難比得上。
不論怎樣評價也好,熙鳳這個人有著很深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