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詩詞鑒賞(1)
女媧石上偈語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詩詞鑒賞】
《紅樓夢》的作者為了便於發抒感慨, 也為了引起讀者的興味,在全書開頭就把讀者引入一個迷離倘恍的神話世界,借人們都熟悉的女媧補天的神話,巧妙地虛構了一個頑石“幻形人世”的故事。石頭的經歷,便是賈寶玉的經歷;石頭,便是賈寶玉的象徵,也含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
“無材可去補蒼天”,是作者對自己處在封建社會末世不能有所作為的悲憤和感慨。他從自身的經歷中看到他出身的貴族社會的腐敗、墮落,他曾經心愛的美好的一切也都隨著無可挽回地破敗下去了。他從一種樸素的辯證法的觀點,認識到這種結局的必然性,認識到貴族階級不配有更好的命運,因而對他們進行了無情的暴露和鞭笞。然而作者對他已往的富貴榮華生活又不無留戀,特別是對他熱烈讚美的諸多人物(多為純潔善良的青年女性)隨著封建家族的敗亡而玉石俱焚,悲惋痛惜不已。他也曾想有一番作為,去補封建社會破了的“天”,但社會沒有給他這樣一個機會(有機會也未必有辦法)去幹一番事業。以至使他“半生潦倒,一事無成”,在貧窮寂寞中度過了自己的後半生。所以,“枉入紅塵若許年”,說的是賈寶玉,也未嘗不是作者自己的慨歎。
作者把那塊石頭稱為“頑石”,也大有深意。頑石的特點是稜角分明,執拗死硬,毫不通融。人如果具備這種品格,就必然同那個庸俗卑劣的上層社會處處榫頭對不上卯眼。他不適應這個社會的需要,這個社會就必然要排斥他,不容他。第三回書中的《西江月》詞批寶玉是“潦倒不通事務,愚頑怕讀文章”、“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正是寶玉頑石性格的寫照。這字面上的嘲罵,實際是用反語來讚美寶玉不同那個惡濁社會合作的叛逆性格。
題《金陵十二釵》一絕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詩詞鑒賞】
這首五言絕句,也寫在第一回裡。書中說,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從青埂峰下經過,把那塊頑石上的文字從頭至尾抄錄回來,以《石頭記》的書名在世上流傳。後來曹雪芹在悼紅軒裡把這部書“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整理成長篇章回體小說,並把書名改為《金陵十二釵》,並題寫了這首詩。當然這都是作者用的煙雲模糊法,其實作者就是曹雪芹。這首小詩語言雖然通俗淺近,感慨卻頗為深遠。
《紅樓夢》今天已成為飲譽世界的名著了。可是在二百多年前作者寫書的那個時代,小說被看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無聊的東西,正統的知識分子是不屑為之的。從封建階級的正統觀念來看,作者寫石頭“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寫大觀園內小兒女之間你你我我、思恩怨怨的情愛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詩禮蓉纓之族、鐘鳴鼎食之家內部的腐朽墮落,則更是荒唐、無有意義的。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認”是“滿紙荒唐言”。然而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絕不是為了給世人消愁破悶兒來寫這部書的,而是把自己一生“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經歷,加以藝術的概括和提煉。塑造了眾多類型的人物,來表明他對人生社會的認識,寄托他難以言喻的感慨,既是讚歌,又是悲歌和輓歌。
和作者關係最密切的“脂硯齋”(名姓已無可考)在書上寫下這樣批語:“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甲戌本第一回)可見作者是以淚和墨寫下這部書的。作者擔心他這部嘔心瀝血之作不被後人理解,預料到有人會嘲笑他愚癡。果然不出作者所料,二百多年來人們對<紅樓夢>及其作者的議論真是五花八門,讚歎其博學多才者有之,欣賞其生花妙筆者有之,艷羨書中描寫的歌舞繁華者有之,以寶玉或箋玉自命者有之,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更有甚者,一些封建道學家認為這部書是“誘為不軌”、“棄禮滅義”,是“淫書”,主張燒燬禁絕;並且有人編出故事詛咒作者斷子絕孫,死後得了“冥報”等等。魯迅先生說《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癩頭僧嘲甄士隱
慣養嬌生笑你癡,菱花空對雪澌澌。
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
【詩詞鑒賞】
這首詩出現在第一回中。甄士隱抱著可愛的獨生女兒英蓮到街上散心,突然走來一個癩頭和尚和一個破足道士,那癲頭僧看見甄土隱懷中的英蓮便放聲大哭,說她是“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讓甄士隱把孩子捨給他。甄士隱以為是瘋話,轉身回去,那疙頭僧便指著甄士隱大笑,念出這四句讖語式的詩。
《紅樓夢》一開頭,就寫了甄士隱和樂甜美的小家庭破敗的慘劇,脂硯齋批語稱之為“小榮枯”。甄士隱家的敗落,是從元宵節英蓮被拐子偷走開始的。惟一的愛女丟了後,甄士隱夫婦痛不欲生,接著三月十五隔壁葫蘆廟起火;殃及甄家,把一個小康家業燒得一乾二淨。好好一個家庭就這樣急劇地瓦敗冰消了。
從癲頭和尚口裡念出的這幾句詩,就是甄家由榮到枯的“讖語”。所謂讖語,是一種神秘的預示吉凶的預言。勿庸解釋,這是不科學也不足信的。作者從自身經歷和對社會的觀察中,看到許許多多人事的興衰,覺得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命運的力量在支配著,感到無可奈何,這就使他思想上染上濃厚的宿命論的色彩。
作者在全書開頭插進一段甄家小榮枯的故事,是有深意的,它是全部《紅樓夢》描寫的賈家大榮枯的一個縮影。甄士隱的出家也是對後采賈寶玉出家的一種暗示。全書開始就造成一股悲劇氣氛,即使後來寫到賈家烈火烹油、穿花著錦的富貴榮華時,也常常有一種悲涼的氣息透出來,使人預感到下場不妙。這是一種極高明的藝術手法。
太虛幻境石牌坊聯語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詩詞鑒賞】
書中第一回說,當年姑蘇(現在蘇州)城閶門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蘆廟旁住著一位鄉宦甄士隱。此人擺脫名韁利索的員絆,在家裡過著與世無爭、逍遙自在的小康生活。一日午睡,在夢中遇見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們手中見到那塊頑石(通靈寶玉),又不知不覺地隨著僧道到了“太虛幻境”,見到了石牌坊上這副對聯。
佛教和道教是來歷不同的兩種宗教。曹雪芹有意讓和尚與道士同行,明顯地帶有調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說的幽默感。況且用了“太虛”、“茫茫”、“渺渺”字樣,就明明告訴讀者這是憑空虛擬的“假語村言”。
但是這種虛擬有它的根據,就是佛道兩教都對社會人生抱著虛無否定的態度,認為世人對物質、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導致的擾攘紛爭,全是虛幻無意義的,只有清淨無為,靠精神力量去尋求精神的解脫——成仙成佛,才是有意義的。這副對聯就反映了這種崇尚虛無的理論。
佛家的觀點認為,世上萬事萬物,就其現象說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質說是假,是無。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稱為“俗諦”;後者才是真理,所以稱為“真話”。這副對聯就是本著這種唯心的理論來嘲笑世俗人的。它隱含的意思是:社會上的人們慕富厭貧,為名為利,勞力勞心,強爭苦奪,就是把假的誤認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當成了假的;把虛無誤認為是實有,把實有反而當成虛無。
曹雪芹要批判否定他所厭惡的那個社會現實,不可能有更先進的理論,而佛道兩家也是否定現實社會的,就自然成了曹雪芹現成的理論武器。須要辨明的是,作者並不是要通過其著作來宣揚宗教教義,而是根據他的需要把某些宗教觀念拿來為我所用。曹雪芹是極其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的,否則他就不會竭一腔心血來寫這樣一部五彩擯紛的《紅樓夢》了。我們讀《紅樓夢》,主要應該看作者所描繪的那個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和眾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給我們的啟示,而對帶有虛無色彩的說教,則要在分析的基礎上得出清楚的認識。
賈雨村口吟聯語
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
【詩詞鑒賞】
賈雨村吟完那首單相思的詩後,興猶未盡,“因又思及平生抱負,苦未逢時,及搔首對天長歎”,又吟出這聯聯語。
賈雨村是個利慾黛心的人,同時又才幹優長,不是草包。這種人正是封建社會名利場中富有競爭能力的好手。即便在窮困落魄之時,他也按掐不住勃勃的野心。在萬家團圓的中秋月夜,他站在寂寞的葫蘆廟裡,對著冷月清渾,想著傾心的美人;又想到尚無出路,前程茫茫,念出這樣聯語,抒發自己大志難酬的情緒。這副聯語恰合他的身份。這種“按頭制帽”(清人張新之語)的手法,表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才能。
這副聯語的高明處,還在於把賈雨村的“姓”和“字”自然巧妙地嵌了進去。“求善價”的“價”,諧“賈”的音;“待時飛”的“時飛”恰是賈雨村的字.
有人以為,上聯的“玉”字隱指賈寶玉,隱喻寶玉後來被捕坐牢,黛玉憂忿而死,寶玉理想落空;下聯的“釵”字隱指薛寶釵,隱喻寶釵安分守拙,但總想“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是否就是如此?可以聊備一說。又有人據“釵於奩內待時飛”句說,將來賈家敗落後,寶釵要落到賈雨村手裡,給他做妾。這種猜測倒是很有趣,可是嫌太牽強、武斷了。
賈雨村對月口佔五言律
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
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詩詞鑒賞】
這首詩出現在第一回中。甄士隱家隔壁的葫蘆廟裡寄居著一個貧困落魄的書生賈雨村。此人相貌魁偉,氣度不凡,很得甄士隱的賞識。一日在甄家書房裡,偶然瞥見甄家的丫鬃嬌杏在院內掐花。這個嬌杏因家主人常提起賈雨村,就回頭多看了他兩眼,賈雨村便以為嬌杏看中了自己,狂喜不禁,回到廟裡就害起了單相思。這首詩便是他中秋夜對月隨口吟出的抒懷之作。
賈雨村在《紅樓夢》中不是個無足輕重的角色。他賴甄士隱的慷慨資助赴京應舉,名登金榜,穿戴著猩袍烏紗,得意洋洋地回來當了知府。不久因“貪酷之弊”,被政敵搞掉,又變成平民,做了林黛玉的蒙師。後來又靠走賈政的“後門”,起復做官,由於善於鑽營,在官場中爬上得高位置。脂硯齋的批語說他是王莽、曹操一類人物,可能在賈家敗落時,他還要有一番恩將仇報、落井下石的表演,可惜曹雪芹的書只給我們留下八十回,高鶚續作的後四十回又沒完全體現作者原意,我們無法知道其具體情節了。從書的前幾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此人野心勃勃,城府極深,喜怒不形於色,心狠手辣,敢作敢為,可說是個亂世之奸雄。
在吟上面這首詩時,他還是個旅居僧房,向和尚討粥吃的窮措大,所以看見個長得周正一點的丫鬟也使他動心,一廂情願地想入非非。這首詩準確地反映了一個窮秀才嚮慕女色及榮華富貴的心理。詩寫得挺像樣,說明賈雨村很有才學。
破足道人念的《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 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詩詞鑒賞】
這首歌出現在第一回中。甄士隱家業破敗後,夫妻倆到鄉下田莊裡生活。又趕上“水旱不收,鼠盜蜂起”,不得安身,只好變賣了田產,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個卑鄙貪財的人,把他僅剩的一點銀子也半哄半賺地弄到自己手裡。甄士隱“急忿怨痛”、“貧病交攻”,直正走投無路了。一天,他拄著枴杖走到街上,突然見一個“瘋癲落脫、麻履鶉衣”的破足道人走過來,叨念出這首歌。
這首《好了歌》宣揚了一種逃避現實的虛無主義思想。從宗教的觀點看,人們活在世上,建功立業,發財致富,貪戀妻妾,顧念兒孫,全都是被情慾蒙蔽尚不“覺悟”的緣故。這首歌就是用通俗淺近的語言來說明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跛足道人說:“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又把“好”和“了”的涵義引申一層,說只有和這個世界斬斷一切聯繫,也就是說只有徹底的“了”,才是徹底的“好”。所以他這首歌就叫《好了歌》。
《好了歌》的消極色彩是十分明顯的,但是我們還不能簡單地把它視為糟粕拋棄它。因為作者擬作這首《好了歌》,是對他所厭惡的社會現實的一種批判,儘管是一種消極的批判,也有它的價值。作者出身於一個上層的封建世家,親自觀察了這個階級的腐朽、墮落,親身體驗了貴族階級由興盛到衰敗的苦痛,進行了半生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強烈的憤感,他要痛罵,他要詛咒,《好了歌》便是痛罵的歌、詛咒的歌。作者的感情是十分複雜的。他傾注一腔心血,虛構了大觀園那樣一個如詩如畫的環境,塑造了那麼多善良純潔的少女形象,描繪了那麼多有情有趣的事物,可見,作者是多麼懂得生活,有著多麼高雅的生活情趣呀!有愛必然有憎,他描寫賈赦、賈珍、賈璉之流豬狗不如的品德和行為,就是對他憎惡的對象的鞭苔。而最後,無論他所愛的還是他所憎的,都一齊毀滅了,就使他墮入一種難以解脫的精神痛苦之中。瞭解了作者的生活態度,再看他寫的這類具有虛無色彩的東西,就能夠把它放到適當的地位去理解了。也就是說,作者世界觀中儘管有虛無消極的一面,但同無愛無憎的和尚道士不同;如果沒有深厚的生活激情,豈能寫出這樣一大部博大精深的《紅樓夢》來?
甄士隱的《好了歌》解注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
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樑,綠紗今又糊在蓬窗
上。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鬃又成
霜?昨日黃土垅頭送白骨,今宵紅綃帳底臥
鴛鴦。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
正歎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
,保不定日後做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
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
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
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
為他人做嫁衣裳。
【詩詞鑒賞】
這首曲子,出現在第一回中。破足道人唱《好了歌》是要啟發甄士隱“覺悟”;而甄士隱是聰明的讀書人,而且有了家破人亡的經歷,一聽就懂了,接著就為《好了歌》作了這篇解注,進一步引申發揮了《好了歌》的思想。
這篇解注比《好了歌》說得更具體、更形象、更冷峭無情。富貴的突然貧賤了,貧賤的又突然富貴了;年輕的突然衰老了,活著的又突然死掉了——人世無常,一切都是虛幻。想教訓兒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當強盜;想使女兒當個貴婦,可她偏偏淪為娼妓;想在官階上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了囚徒——命運難以捉摸,誰也逃脫不了它的擺佈。可是世上的人們仍不醒悟,還在你爭我奪,像個亂哄哄的戲台,鬧個沒完。這就是《好了歌》解注的基本思想。它同《好了歌》一樣,同屬饋世嫉俗的產物。由於它處處作鮮明、形象的對比,忽陰忽晴,驟熱驟冷,時笑時罵,有歌有哭,加上通俗流暢,迭富有致,就使它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它對於當時封建社會名利場中的人物,無異於一盆透頂醒心的冷水;對於今天的人們認識封建社會的腐敗黑暗,也有某種認識意義。
這首《好了歌》解注,在全書開頭造成一種“忽榮忽枯、忽麗忽朽”(脂硯齋語)的險惡氣氛,也是對全書榮寧二府興衰際遇的一種概括和預示。
這種概括和預示,是就其整體而言的,不好說哪一句是專指哪個或哪幾個人物。如有人以為“轉眼乞丐人皆謗”指的是甄寶玉和賈寶玉;“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指的是賈雨村等人;“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指的賈雨村、賈赦等人;“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指的是賈蘭、賈菌等人,等等。乍看似乎有點像,其實未必是作者的意圖。既然是概括地預示全書內容,有些像是自然的,但如簡單地把每句和書中人物一一對應起來,就無法解釋通。如以為“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指的是柳湘蓮,有什麼根據?書中根本沒有寫柳湘蓮之父是誰,也沒寫如何教子有方,也沒有其它預示說柳湘蓮要當強盜,怎麼能證實就是指的柳湘蓮?更有人據此說柳湘蓮參加了農民起義等等,就近乎癡人說夢了。持上述看法的研究者,依據的是“甲成本”脂批。脂硯齋批語對研究《紅樓夢》有其不可忽視的價值,但也不可盡信和迷信。脂批是個很複雜的問題,肯定不是出自一人一時,錯訛之處很多,因此有取也要有棄,與《紅樓夢》原書顯然悖謬的地方;就不應該盲目信從。
賈雨村對月寓懷口號一絕
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詩詞鑒賞】
此詩出現在第一回中。中秋夜,甄士隱把賈雨村從葫蘆廟請到家裡飲酒,“當時街坊上家家策管,戶戶絃歌,當頭一輪明月飛彩凝輝,二人愈添豪興,酒到杯乾”。賈雨村乘著酒意,狂興不禁,吟出這首詩。
賈雨村脫口而出就是一首像樣的詩。詩的前兩句平乎,並無特色;後兩句卻透出氣象不凡,抱負不淺。他一旦有出頭之日,就要使“人間萬姓仰頭看”,你看這個落魄的窮書生名利之心多重,多熱切,野心多大,又多麼厚顏無恥!這在當時的社會是確有人在的。甄士隱此時還看不透他的品質,只是愛他的才華,所以極口稱讚:“吾每謂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飛騰之兆已見,不日可接履於雲霓之上矣。可賀!可賀!”在甄士隱資助下,雨村進京赴考,果然十分得意,“會了進士,選入外班”,任了知府,平步青雲了。
贊嬌杏
偶因一著錯,便為人上人。
【詩詞鑒賞】
贊語,是評論,並不就是讚美。第二回書寫賈雨村當官回來,從大轎裡瞥見在街上買線的嬌杏,就送來彩禮,把她娶去做了如夫人。後來賈雨村正妻死了,嬌杏就做了正夫人。作者這一聯就是對此發的感歎。
嬌杏回頭看雨村,本出於好奇,並無愛慕之意。可是就因這樣一個偶然機緣,由一個被人役使的卑賤丫鬟,成了役使別人的闊太太。脂硯齋批語說,“嬌杏”就是“僥倖”(《紅樓夢》人名常用這種諧音手法,如卜世人就是“不是人”,詹光就是“沾光”之類)。丫鬃嬌杏成了主子,可是她侍候過的主子小姐英蓮卻淪為奴婢。作者借這些情節表現封建社會人們的生活榮枯不定,慨歎人世無常。即使在這些小地方,也見作者苦心。
智通寺聯語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詩詞鑒賞】
此聯在第二回中。賈雨村的知府老爺沒當上一年,就被革職。心中雖然慚恨,表面仍嘻笑自若,把當官摟的錢財和家小送回原籍,自己就擔風袖月去遊覽天下勝跡。後來到維揚(今揚州)在林如海家做了林黛玉的老師。一天偶游郊外,在破廟智通寺山門上看到這副對聯。
這副聯語是對那些在名利場中貪求不已的人的一種譏刺和棒喝。賈雨村以為它“文雖淺近,其意則深”。他自己就是因為“忘縮手”才被革職的。書中說他當知府期間“未免有貪酷之弊”,雖沒說出具體情節,但從他後來“亂判葫蘆案”推斷,肯定是見錢眼開,而且心狠手辣,幹了些不可告人的勾當。賈雨村在官場中已經翻了一個小觔斗,作者從他眼裡寫出這副對聯,就顯得更有意思。然而他這種人是不會從中受到啟示而回頭的。書中同類的人還有許多,如賈赦、賈璉、王熙風之類,在他們得勢時恨不得把一切能到手的東西都據為已有,直到弄得家敗人亡才不得不罷休。
寺名智通。佛家把立刻斬斷煩惱而證佛果叫“智增”。“智通”含有悟道之義。《紅樓夢》確是精心之作,隨便一副對聯也賦與它一種耐人尋味的寓意,同全書的主題息息相通。
榮禧堂聯語
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
【詩詞鑒賞】
第三回書中寫林黛玉在賈雨村護送下,來到榮國府外婆家。見過賈母等人後,又去拜見其舅父賈政,中間經過榮國府正堂——榮僖堂,看到這副對聯。
榮禧堂是榮國府的中心建築。“榮禧堂”斗大的三個大字是皇帝親筆“書賜榮國公賈源”的,下面是皇帝的印章:“萬幾還宸翰之寶”,這在當時社會是至高無尚的榮耀了。第七回書裡,尤氏說焦大“從死人堆裡把太爺背出來,得了命”,可見賈家的先人著實為皇帝老倌賣過命,立過大功業,所以才被封為“國公”。對聯下面;行小字:“同鄉世教弟勳襲東安郡王穆蒔拜手書”。王爺給題對聯,還要客氣地稱“弟”,可以想見賈家當年勢力多麼煊赫。
西江月·批寶玉二首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
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伯讀文章。
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
可憐辜負好時光,於國於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
寄言執挎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詩詞鑒賞】
第三回書寫黛玉到榮府後,見過賈府大部分人,最後才見到寶玉。這是兩個主人公第一次會面,也是第一號人物寶玉第一次在讀者眼中出現,所以作者對寶玉的裝束和神采作了大力鋪張渲染,又寫了這兩首批寶玉的詞。“批”字是打批語、下判斷的意思,與今作“批評”、“批判”解不同。
這兩首詞,字面上句句是對寶玉的嘲笑和否定,實質上句句是對他的讚美和褒揚。從封建階級倫理道德標準衡量,寶玉是個被否定的人物;可是從作者的人生觀和社會觀來看,他卻是個和那些國賊祿蠹完全相反的、保持著人類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兩首詞句句都是反話。
寶玉不假矯飾地表現自己的天性,在那樣的貴族之家必然要處處受束縛、限制,於是就要產生苦悶,就要採取種種方式渲洩,在道學先生們看來這就是“尋愁覓恨”、“似傻如狂”了。相貌好是真,“腹內草莽”就未必。寶玉讀書多,知識博,文思快,才情大,看他在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一套一套有根有據的議論,看他擬的那些匠額和對聯,不是使包括賈政在內的所有在場的人都相形見細嗎?看他寫的《芙蓉女兒誄》、《姽嫿詞》等等,簡直夠個像樣的文學家了。連寶釵都說他“每日家雜學旁收的”,承認他懂得多,怎麼能說是“腹內原來草莽”?“不通世務”,是因為他厭惡賈雨村之流的政客,不屑與之為伍。不願讀的文章也只是那些“聖賢”的說教和一文不值的科舉時文。“那管世人誹謗”,正表現了寶玉不苟且、不隨俗、獨立不遷的個性。這樣的貴族青年,按封建階級“接班人”的標準要求,自然是“無能第一”、“不肖無雙”了。他既不能像其祖先那樣“理朝廷、治風俗”,為皇帝做個賢臣良相;也不能像鳳姐那樣治家理財,撐起家業的門面,自然是“於國於家無望”了。於是他就成了貴族之家的“子弟戒”了。
這兩首詩集中地描繪了寶玉的叛逆性格,這個典型的意義也就在對封建階級的叛逆上。值得注意的是“貧窮難耐淒涼”一句。這是預示賈家敗落後,寶玉要有一段困苦不堪的生活經歷。第十九回寫寶玉探花襲人家,襲人的母親和哥哥慌忙招待寶玉,擺上一桌子果品,可是襲人覺得沒有一樣可吃之物,只給寶玉拈了幾個松子瓤,吹去細皮,用手帕托給寶玉。這是何等嬌貴!就在這個地方脂硯齋有條批語說:同將來寶玉“寒冬噎酸甭,雪夜圍破氈”對照起來看,令人歎息。寶玉在八十回以後的經歷,雖然不好亂猜,但有一段貧窮的經歷是可以肯定的,同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大相逕庭。
護官符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
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
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
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詩詞鑒賞】
這幾句俗諺口碑出現在第四回中。賈雨村靠賈家的關係,復職補授應天府知府,一上任就遇上薛蟠為爭買英蓮(香菱)而打死小鄉宦之子馮淵的案件。雨村不知底細,立刻就要拿人判案。手下的門子葫蘆僧使眼色制止他,並呈上這份“護官符”,提醒他:金陵城這四大家族“皆連絡有親,一損皆損,一榮皆榮,扶持遮飾,俱有照應的”,薛蟠就是“豐年好大雪”的薛家的公子,不可莽撞。俗諺口碑就是流傳在民間的順口溜。稱之為“護官符”,是說巴結這四家官僚貴族就能保住官;得罪了他們不僅要丟官,連腦袋也保不住。
《紅樓夢》在展開描寫以賈家為中心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之前,先拿出一張“護官符”給讀者看,讓人們對他們的權勢和富貴先有個籠統的認識。因為是老百姓的口頭創作,當然要極度誇張。它流露出的情緒,不是對他們的富貴和權勢的艷羨,而是對他們官官相護、橫行不法的咒罵。第一回書裡,作者聲明此書“毫不干涉時事”,“亦非傷時罵世”,並不是真話。你看圍繞著“護官符”的前後情節,把當時官僚政治的腐敗黑暗整個托了出來,恰是要干涉時事、傷時罵世!馮淵是個小鄉宦的兒子,薛蟠為了爭買一個丫頭,將其活活打死,竟然沒事人一般進京走了。把人命官司視為兒戲,“自以為花上幾個臭錢,沒有不了的”。果然,馮家的僕人告了一年狀,競沒有一個為官的為其做主。老謀深算的賈雨村當然也知道個中利害,連欺帶壓,胡亂判決了此案,保全了薛蟠,向賈家送了個“整人情”,寫了封“令甥之事已完,不必多慮”的信,就算完事。
《紅樓夢》是寫四大家族(主要是賈家)興衰、榮枯的過程。而他們的衰敗,首先是從子孫不肖、腐敗墮落開始的。在這裡,首先拉出薛蟠示眾。他生在“書香繼世之家”,是個孤種,由於“溺愛縱容,遂至老大無成”,終日鬥雞走馬,遊山玩水,會酒觀花,聚賭嫖娟,什麼缺德的事他全幹得出來。等作者的筆觸轉到榮寧二府時,什麼賈赦、賈珍、賈璉、賈瑞、賈薔、賈蓉、賈芹……等等,全都出來了。他們像一群貪婪的蛀蟲,拚命啃噬祖宗給他們留下的家業。在他們權勢還盛時,誰也不能奈他們何;可是到了他們惡貫滿盈時,窺伺著他們的
寧國府上房內聯語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詩詞鑒賞】
第五回寫榮寧二府女眷賞梅,並舉行家宴。寶玉席間睏倦,想睡中覺,被秦可卿領到上房,見房內掛著一幅《燃藜圖》,旁邊掛著這副對聯。寶玉看後,厭惡得不得了,趕緊走出。《燃藜圖》畫的是西漢時代學者劉向的故事。劉向夜間在天祿閣校對古書,有個穿黃衣服的老者進來,見劉向在暗中讀書,就把枴杖的一端吹燃,有了光線劉向才同老者見面。老者教給劉向很多學問,天明才走,自稱是太乙之精(神仙).
《燃藜圖》再配上這副聯語,是封建階級陳腐的說教。《燃藜圖》啟示人們像劉向那樣寒窗苦讀,準備求取功名的資本。這副對聯勸導子弟們去熟悉社會上的各種事態,以便做官,建功立業;同時教育子弟通曉人情世故,以便應酬好上下左右的關係,在社會上立足。寶玉這個封建階級的“逆子”,是最討厭這一套的。他不願讀所謂“治理”之書,無志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一遇到這類說教或暗示,就受不了。湘雲曾勸他“會會為官做宰的人們,談談講講些仕途經濟的學問,也好應酬事務,日後也有個朋友”;他當時就拿下臉來趕她走,並譏刺她:“我這裡仔細污了你知經濟學問的。”(見第三十二回)寶釵用同類話勸他,他也立即給她以難堪。賈政教訓他時,他也同樣反感,只是不敢流露而已。
秦可卿臥室聯語
嫩寒鎖夢因春冷,花氣襲人是酒香。
【詩詞鑒賞】
第五回寫寶玉隨可卿來到她的臥房,一進屋就聞到一股香氣,又見壁上掛著明代畫家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圖》(畫的是楊貴紀酒醉後沉睡的美態),旁邊掛著宋代秦太虛(觀)寫的這副對聯。寶玉一下子高興起來,連叫“這裡好!”就在這裡沉酣入睡,並作了一場極其離奇荒唐的夢。
第二回書裡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講到寶玉說過的話:“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貴族男人一進仕途就費盡心機去爭名奪利,品格墮落;而閨中少女和社會隔絕,保持著純潔的天性,這是寶玉厭男喜女的基本根據。他願意在秦可卿房裡午睡,就同他上述特點聯繫著。
可卿的臥室是個青春少婦的臥室,其擺設、色調、氣息,處處都同普通臥室不同。書中說寶玉當時已十三歲,正是青春萌動期的開始,這個臥室的一切都彷彿對他是一種朦朧的啟示。作者在這裡憑空杜撰了許多擺設,什麼武則天的寶鏡,趙飛燕的金盤,擲傷楊貴妃乳房的木瓜,壽昌公主(劉宋時人)的臥榻,同昌公主(唐代人)的珠帳,等等。上述這些人都是風流女性,其含意不言自明。唐伯虎的畫和秦少游的對聯,也是作者根據需要杜撰的。從這些暗示看,秦可卿不像是恪守貞操的女子了。《金陵十二釵》正冊判詞說她“情既相逢必主淫”,曲演《紅樓夢》裡說她“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都說明這個少婦在寧國府這個大染缸裡已經自願或被迫墮落了。
有人根據寶玉在夢中同秦可卿結為夫婦,以及可卿吩咐丫鬟“好生在廊搪下看著貓兒狗兒打架”等情節,認為作者在這裡暗寫了可卿引誘寶玉同她發生了暖昧關係。是否如此,筆者下不了斷語,讀者可從書中情節自己去推斷。
警幻仙姑歌辭
春夢隨雲散,飛花逐水流。
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閒愁。
【詩詞鑒賞】
第五回寫寶玉在可卿房裡睡著後,夢見自己在可卿引導下來到了一個“人跡稀逢,飛塵不到”的仙境,就是第一回書中提到的“太虛幻境”,忽然聽到山後有人(即警幻仙姑)唱出了這首歌辭。
所謂“太虛幻境”,完全是作者依據表述某種思想意圖的需要憑空虛擬的。夢裡的故事當然是假的,但作者借此表現的思想卻不是文章遊戲,而是寓進了很深的涵義,特別是十二釵的判詞及《紅樓夢》曲是全書的綱領,要仔細研究,認真對待。甚至可以說,讀不懂第五回,就沒法完全讀懂《紅樓夢》。
這首歌辭以虛無觀念對男女間愛情進行了否定。《孟子》裡說:“食、色,性也。”《禮記》裡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這些都是關於男女情愛的唯物論的說法。但佛教認為,一切苦惱都起源於情慾,要擺脫煩惱就要斬斷一切情思,包括愛的情慾。警幻仙子讓寶玉聽見這首歌,是要啟發他“醒悟”,不要陷入情愛的糾葛中不能自拔。寶玉當然不會“醒悟”,如果他在這時就“醒梧”過來出家當和尚,那麼一部《紅樓夢》故事就沒了。
警幻仙子賦
方離柳塢,乍出花房。但行處,鳥驚庭 樹;將到時,影度迴廊。仙抉乍飄今,聞麝 蘭之馥郁;荷衣欲動今,聽環珮之鏗鏘。屆 笑春桃今,雲堆翠髻;唇綻櫻顆今,榴齒含 香。纖腰之楚楚兮,回風舞雪;珠翠之輝輝 今。滿額鵝黃。出沒花問今,宜嗅宜喜;徘徊 池上今。若飛若揚。蛾眉顰笑今,將言而未語; 蓮步乍移今,待止而欲行。羨彼之良質今,冰 清玉潤;慕彼之華服今,閃灼文章。愛彼之貌 容今,香培玉琢;美彼之態度今,鳳翥龍 翔。其素若何,春梅綻雪。其潔若何,秋菊披 霜。其靜若何,松生空谷。其艷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龍游曲招。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應慚西子,實愧王嬙。奇矣哉,生於孰地,來 自伺方?信矣乎,瑤池不二,紫府無雙。果何 人哉?如斯之美也
【詩詞鑒賞】
這首賦出初在第五回中,寫的是寶玉眼中的警幻仙姑的形象。賦是一種文章體裁,形成於漢代,其特點是講求文采韻律。拚命誇張渲染;流弊是堆砌詞藻,有時令人生厭。
在一個重要人物出場時,為引起讀者的興味來一大套讚美辭,這是舊小說慣用的手法。曹雪芹為迎合當時讀者的習慣,也寫了這麼一篇賦。賦這種體裁的文章,只能這樣寫,反反覆覆地鋪陳,不厭其煩地比喻,沒完沒了地讚歎,一大篇文字也只說了一個“美”字。從這篇賦可以窺見作者多方面的才華,但賦本身並無深意。因其內容同全書思想無必然聯繫,讀者也可以不必特別重視它。
孽海情天聯語
厚地高天堪歎古今情不盡,
癡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酬。
【詩詞鑒賞】
這副聯語寫在“太虛幻境”的宮門之上,橫批是“孽海情天”。
佛教把罪惡的根源稱為“孽”,並認為男女情愛也是一種罪惡的根源;世上俗人都陷人情愛糾葛帶來的無盡煩惱中,所以稱之為“孽海情天”。
《紅樓夢》寫了榮府內外大大小小無數矛盾糾葛,男女問正當和不正當的關係也是其中一部分。這副對聯從虛無觀念出發,不分美醜對之一概否定,這表現了作者一股憤激和悲觀的情緒。警幻仙姑的“警幻”二字就是警告人們從夢幻中醒來之意。她領寶玉看見這副對聯,是要用它來告誡寶玉。寶玉當時究竟是孩子,看了似懂非懂,想道:“原來如此。但不知何為‘古今之情’,何為‘風月之債’?從今倒要領賂領賂。”你瞧,不但沒能使他“覺悟”,反倒引發了他的好奇心,啟發了他性意識的覺醒。
薄命司聯語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
【詩詞鑒賞】
寶玉到了太虛幻境,看見兩邊配殿掛著許多匾額,其中之一是“薄命司”,兩邊的對聯就是這一副。警幻接受寶玉請求,讓他進去遊覽一番。
薄命司”,取“紅顏薄命”之意。大觀園所有女子的“生死簿”,即《金陵十二釵正冊》、《金陵十二釵副冊》、《金陵十二釵又副冊》都藏在這裡。這就預示著她們無論地位高低、品質優劣、才智大小、容顏美醜,一概都沒有好命運。這副對聯就是對這些女孩兒命運的歎息。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判詞——“霽月難逢”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
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天多因誹謗生,多情
公子空牽念。
【詩詞鑒賞】
寶玉在“薄命司”裡看見的金陵十二釵正冊、副冊、又副冊,是按照大觀園內女孩們的身份、地位劃分的。貴族小姐、少奶奶們的名字都在正冊中,介于小姐和丫鬟間的女孩兒名字在副冊中,上等丫鬟的名字在又副冊中。寶玉是從又副冊看起的。
這一首說的是晴雯。
判詞前還畫著一幅畫:“又非人物,也無山水,不過是水墨滃染的滿紙烏雲濁霧而已。”
霽月難逢,是說像晴雯這樣的好姑娘難以找到;同時“難逢”又是“難於逢時”,即命運不好的意思。彩雲易散,是預示她薄命早死。畫裡的“烏雲濁霧”也是說她的遭遇將是一塌糊塗。
晴雯相貌美麗,心地純潔,聰明伶俐,雙手又巧,是怡紅院裡最拔尖的女孩子。雖是奴婢,但從不自輕自賤去巴結誰;相反性格剛烈,疾惡如仇,有話便說,而且常常是一針見血。這就壞事了。榮府大太太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是個心地邪僻的奴才,就因為晴雯平日不趨奉她,便忌恨在心,乘著“繡春囊事件”陰毒地使了手腳,在王夫人面前說:“太太不知道,一個寶玉屋裡的晴雯,那丫頭仗著她生得模樣兒比別人標緻些,又生了一張巧嘴,天天打扮的像個西施的樣子,在人跟前能說會道,掐尖要強。一句話不投機,她就立起兩個騷眼睛來罵人,妖妖趒趒,大不成個體統。”這段話在一個愛子如命的封建貴婦心理上起什麼作用,就可想而知了。王夫人認為是晴雯把寶玉勾引壞了,把她叫來,尖酸刻薄地辱罵一頓。當王善保家的隨著鳳姐來到怡紅院搜檢她時,“晴雯挽著頭髮闖進來,豁啷一聲將箱子掀開,兩手提著底子往地下一倒,將所有之物盡都掉出來”,當場給王善保家的一個大難堪。這種寧折不彎的性格,使她想當奴才也不可得了。就在她病體支離的情況下,被趕出大觀園,在她那個不成器的姑舅哥哥的又破又髒的家裡淒淒慘慘地死去,年僅十七歲。
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把人間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你看。《紅樓夢》把晴雯這個聰明美麗的少女寫得光彩四射,楚楚動人,又把她的結局寫得讓人刺心攪肺,心酸淚落,引起人們深沉的思索,這就是現實主義手筆的魅力。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判詞——“枉自溫柔和順”
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
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詩詞鑒賞】
這一首說的是花襲人。
寶玉看完晴雯的判詞(當然沒有看懂),又往下看“見後面畫著一簇鮮花,一床破席”(鮮花隱“花”字,破席隱“襲”字),接下去就是這首判詞。
襲人原來是賈母身邊的丫頭,本名珍珠。賈母擔心她的愛孫寶玉身邊的人不可靠,才把這個“心地純良,克盡職任”的丫頭給了寶玉。寶玉因她姓花,便依據陸游“花氣襲人知驟暖”的詩句改其名為花襲人。
霽月難逢,是說像晴雯這樣的好姑娘難以找到;同時“難逢”又是“難於逢時”,即命運不好的意思。彩雲易散,是預示她薄命早死。畫裡的“烏雲濁霧”也是說她的遭遇將是一塌糊塗。
襲人的性格和晴雯正相反,非常隨和,同上下左右的人關係都搞得不錯,所以說她“溫柔和順”;而且長得也“柔媚嬌俏”,所以又說她“似桂如蘭”。她跟了寶玉後,“心中眼中只有一個寶玉”,處處體貼,時時關切,無微不至,成了寶玉身邊第一號得意的人。如果說晴至和寶玉的關係還只是一種親密的友誼,那麼襲人同寶玉一開始就有了性愛的成分。。她認為賈母已將自己給了寶玉,所以偷著和寶玉發生了關係。後來黛玉和她開玩笑,稱她為“嫂嫂”,說明她“如夫人”的身份已被預先承認了。等到寶玉因同蔣玉菡交往和金釧之死而大被賈政笞撻後,王夫人信得過的丫鬟只剩下襲人一個,立即將她的月銀提到二兩,享受到同榮府其他姨太太同等待遇。一次寶玉無意中將襲人的汗巾同蔣玉菡作了交換;後來賈家勢敗後,襲人果真同她罵為“混帳人”的蔣玉菡結成婚姻。這樣一個最合“三從四德”標準的女子,最後落到一個戲子手裡;而似乎肯定是她主人的寶玉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當年這個向寶玉發誓“便是八人轎也抬不出我去”的襲人,還是被蔣玉茵的花轎抬去了。按脂批“琪官(蔣玉菡藝名)雖系優人,後同與襲人供奉玉兄(寶玉)、寶卿(寶釵)得同終始”一句提供的線索,我們還可猜測寶玉和寶釵在窮困落魄後,要靠襲人夫婦過一段生活。這一切在作者看來都是命運在捉弄人,所以才有後兩句的感歎。
判詞“根並荷花一莖香”
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
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
【詩詞鑒賞】
這一首說的是香菱。
寶玉看又副冊判詞不解,又去翻副冊,見上面“畫著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蓮枯藕敗”,接著便是這首判詞。
香菱是薛家的丫頭,是奴婢,進不了“正冊”;可她原是甄士隱家的貴小姐,也不能進“又副冊”,所以作者就把她安排在介於主奴之間的“副冊”裡。
第一句是說,“香菱”原來就是“英蓮”;英蓮三歲時被拐子拐走,養到十幾歲賣給薛蟠,給這個花花太歲作了侍妾。後來薛蟠娶了個攪家不賢的潑婦夏金桂,又貪又嫉,又狠又毒,香菱受盡他們的凌辱虐待,含恨而死。關於香菱的結局,這首判詞說得很明確。高鄂的續書寫夏金桂死後,香菱被扶正,當了正夫人,是顯然不符曹雪芹的意圖的。
如果說甄家的小榮枯映襯著賈家的大榮枯,那麼香菱的命運也是對大觀園群芳命運的一個暗示。誰能想像得到嬌生慣養的甄家的掌上明珠,會成為一個讓人作踐的奴才呢?誰能容忍那麼聰明俊秀的姑娘,配給一個只會作“哼哼韻兒”的蠢材呢?有人說過這是“玉碗金盆貯以狗矢(屎)” (二知道人:《<紅樓夢>說夢》),實在令人惋惜。英蓮就是“應憐”,從作者宿命的觀點看來,這是不可解的,命運是無情的。
判詞“可歎停機德”
可歎停機德, 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 金釵雪裡埋。
【詩詞鑒賞】
這一首說的是薛寶釵、林黛玉兩個人。這一首說的是薛寶釵、林黛玉兩個人。
“寶玉看“副冊”仍是不解,又去看“正冊”,見第一頁上“畫著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釵”(兩株枯木是“林”字,雪諧“薛”音)。下面就是這首判詞。
這一句是說寶釵有封建階級女性最標準的品德。她“品格端方,容貌豐美”,“行為豁達,隨分從時”,榮府主奴上下都喜歡她。作者又說她“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正是封建時代有教養的大家閨秀的典型。她能規勸寶玉讀“聖賢”書,走“仕途經濟”的道路,受到寶玉冷落也不計較。黛玉行酒令時脫口念出閨閣禁書《西廂記》、《牡丹亭》裡的話,她能偷偷提醒黛玉注意,還不讓黛玉難堪。按當時賢惠女子的標準,她幾乎達到無可挑剔的“完美”程度。但讀者同這個典型總是有些隔膜,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她對周圍惡濁的環境太適應了,並且有時還不自覺地為惡勢力幫一點小忙。如金釧被逼跳井後,她居然不動感情,反倒去安慰殺人兇手王夫人。有人評論說,她是個有尖不露、城府很深、一心想當“寶二奶奶”的陰謀家,這也似乎有些太過分了。她自己既是封建禮教的衛道士,又是個封建道德的受害者。賈家敗落後,她的下場也不妙,“金釵雪裡埋”就是預示。
這一首說的是薛寶釵、林黛玉兩個人。這一首說的是薛寶釵、林黛玉兩個人。
第二句是說林黛玉是個絕頂聰慧的才女。她的才華是大觀園群芳之冠,是智慧的女神。她從小失去父母,寄養在外祖母家,儘管是賈母的“心肝肉”,可是以她的敏感,總擺脫不了一種孤獨感。特別是在對寶玉的愛情上,幾乎到了神經過敏的程度。好在寶玉對她一往情深,處處寬慰她,哪怕是籬玉歪派給他的“錯誤”,他也承認。這樣,他們的愛情就在一種奇特的、連續不斷的矛盾痛苦中發展著。一會兒笑,一會兒又哭了,哭時要比笑時多;剛剛和好了,突然又鬧翻了,鬧翻一次反倒加深一次感情。他們的愛情在有形無形的外界壓力下,形成一種畸型。在榮國府那樣的環境裡,越敏感的人就越忍受不了。黛玉的悲劇就在於她不會像寶釵那樣會裝“糊塗”,她太聰明了。
寶釵和黛玉是一對相互對稱的典型:一個胖、一個瘦;一個柔,一個剛;一個藏愚守拙,一個鋒芒畢露;一個心滿意足地成為“寶二奶奶”,一個淒淒慘慘地不幸天折。但這一對情敵中沒有勝利者,後兩句說得明白:寶玉的心仍在“林中掛”,寶釵要冷清清地守一輩子活寡。
判詞“二十年來辨是非”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
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夢歸。
【詩詞鑒賞】
這一首說的是賈元春。
判詞前面“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 (弓字諧“宮”字,表明和宮廷有關;櫞,一種叫佛手柑的植物,音yuan,諧“元”字音)。
元春是賈家的大小姐,賈政的長女。她以“賢孝才德”被選進宮裡做了女史(女官名),後來又被晉封為“風藻宮尚書”,加封“賢德紀”,是榮府女性中地位最高的一位。賈家煊赫的勢力,除靠祖宗功名基業外,還靠著家裡出了“皇娘”這層重要關係。
“二十年”,大約是說元春懂事以來的年齡。她從貴族之家到宮廷,政治上的是非興衰見的多了。石榴花開在宮廷裡,喻元春的榮耀。為了她歸家省親,竟然修造一座規模宏麗的皇家式的大觀園,再看她元宵節歸省時烈烈轟轟的盛大場面,簡直無與倫比了。第三句是說,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的命運無法與元春相比,可是元春的結局也不妙,第四句就說她在寅卯年之交就要一命嗚呼!前三句極力渲染元春的榮耀,突然一句跌落下來,讓你出一身冷汗。元春一死,靠山倒了,這個赫赫揚揚經歷百載的貴族之家就要迅速土崩瓦解。元春雖然在書中出現的機會很少,但她的存在與否與這個大家族的興衰緊緊聯繫著。
判詞“才自精明志自高”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清明涕泣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詩詞鑒賞】
這一首說的是探春。
判詞前"畫著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涕泣之狀。”這副畫像征著探春像斷線的風箏一樣離別故土,船和海是暗示她遠嫁的情景
探春是賈政的小老婆趙姨娘生的。在賈家四姊妹中她排行老三,是最聰明、最有才幹的一個。說她志向高,是她想有一番作為。“敏探春興利除宿弊”一回,寫她代鳳姐管理一段大觀園,把那麼紛繁的事務,一宗一件管理得井井有條,表現出不一般的才幹,其精明幾乎不在鳳姐之下。
她在封建觀念影響下,以自己是“庶出”為恥;加上趙姨娘為人卑瑣,她就乾脆不認她作娘。她同姐姐迎春懦弱的性格截然相反,人稱“玫瑰花”,又鮮艷又有刺。在“抄檢大觀園”一回,她居然敢打那個大太太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一個大嘴巴!多麼令人痛快!鳳姐隨意作踐趙姨娘,可是對其生的這個出眾的女兒卻絲毫不敢小看,還要“畏她五分”,獨表敬重。這樣一個才貌雙全的嬌小姐,隨著家族末落,命運也一樣令人悲哀,年輕輕的就遠嫁異鄉,路遠山遙,斷絕了與家人的聯繫。判詞前的畫裡畫著兩人放風箏,可能還有一個女孩兒同她一起嫁走,因曹雪芹沒寫完全書,不知是誰了。
判詞“富貴又何為”
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
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雲飛。
【詩詞鑒賞】
這一首說的是史湘雲。
判詞前“畫幾縷飛雲,一灣逝水”。 “飛雲”照應詞中的“斜暉”,隱“雲”字3“逝水”照應詞中的“湘江”,隱“湘”字。
湘雲是保齡侯尚書令史家的姑娘,即史太君的侄孫女。她生下不久,就失去父母慈愛,成為孤兒,在叔嬸跟前長大。她到大觀園來,是她最高興的時刻,這時她大說大笑,又活潑,又調皮;可是一到不得不回家時,情緒就頓時冷落下來,一再囑咐寶玉提醒賈母常去接她,淒淒惶惶地灑淚而去,可見在家時日子過得很不痛快。這樣一個健美開朗的女兒,結局如何呢?“展眼吊斜輝”,就是說她婚後的生活猶如美麗的晚霞轉瞬間即失。 “水逝雲飛”,可能是預示她早死或早寡,或者命運蹇澀。“因麒麟伏白首雙星”一回,寫她揀到寶玉丟的一隻金麒麟,同她原有的金麒麟恰好配成一對。從回目“雙星”的字樣看,這肯定是對她未來婚姻生活的暗示。那麼她的配偶是誰?是寶玉嗎?似乎是,其實又不是。有些研究者根據“庚辰本”脂批:“後數十回若蘭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推斷她可能同一個叫衛若蘭的人結婚(第十四回秦可卿出喪時送葬的隊伍裡出現過一次“衛若蘭”的名字)。或許後來寶玉把那隻金麒麟再贈給衛若蘭(猶如把襲人的汗巾贈給蔣玉菡一樣),也未可知。因曹雪芹的書的全貌已不可窺,上述推測也只是推測罷了。
又有一則清人筆記說,有一種續書寫賈家勢敗後,寶玉幾經淪落,最後同史湘雲結婚。這可能就是從“因麒麟伏白首雙星”推衍出來的,聊備談資。
判詞“欲潔何曾潔”
欲潔何曾潔? 雲空未必空。
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詩詞鑒賞】
這一首說的是妙玉。
判詞前“畫著一塊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美玉”就是“妙玉”,“泥垢”與判詞中的“淖泥”都是喻不潔之地。
妙玉出身於蘇州一個“讀書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才出家當了尼姑。她“文墨也極通”,“模樣又極好”,也是大觀園中的一位姣姣者。說她“潔”,是因她嫌世俗社會紛紛擾擾不清淨才遁人空門,這是一層含義;她又有“潔癖”,劉姥姥在她那裡喝過一次茶,她竟要把劉姥姥用過的一隻名貴的成窯杯子扔掉。她想一塵不染,但那個社會不會給她準備那樣的條件,命運將把她安排到最不潔淨的地方去。按規矩,出家就要“六根淨除”,可她偏要“帶髮修行”,似乎還留一手,這是她塵心末斷的一個根據。第六十三回寫寶玉過生日時,妙玉特意送來一張拜帖,上寫:“檻外人妙玉恭肅遙扣芳辰”。一個妙齡尼姑給一個貴公子拜壽,這在當時是荒唐的,似乎透露出她不自覺地對寶玉萌生了一種愛慕之意。這類地方把一個少女隱秘的心思寫得極細。 作者寫這些細節,不是要出妙玉的醜,不是對她進行譴責,而是充滿了憐惜之情。一個才貌齊備的少女,冷清清地躲在廟裡過著那種枯寂的生活,該是多麼殘酷!她的最後結局如何呢?有一條脂批說: “瓜洲渡口……紅顏固不能不屈從枯骨”。推測起來,她可能在榮府敗落後流落到瓜洲,被某個老朽不堪的富翁(枯骨)買去作妾。這是多慘的悲劇。這應該是“終陷淖泥中”的含義,與高鶚續書寫的被強盜掠去有別。
判詞“子系中山狼”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
【詩詞鑒賞】
這一首說的是賈迎春。
判詞前“畫著個惡狼,追撲一美女,欲啖之意”。這是暗示迎春要落在一個惡人手裡被毀掉。
迎春是榮府大老爺賈赦的妾所生的女兒。她長得很美,雖然沒有才華,但心地純潔善良。因性格懦弱,又排行老二,人稱“二木頭”。後來她被其父許配給孫紹祖。孫紹祖的先人因有“不能了結之事”,才拜在賈家門下,靠賈家的勢力起家的。這個孫紹祖家資饒富,並且“應酬權變”,在官場中很走運,正在兵部等待提升,所以賈赦就選他做了“東床快婿”。孫紹祖品質惡劣,連賈政都不同意這門親事,但賈赦不聽。迎春嫁過去之後,受盡種種虐待,一年之內就被折磨死了。
判詞“勘破三春景不長”
勘破三春景不長,紹衣頓改昔年妝。
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詩詞鑒賞】
這一首說的是賈惜春。
判詞前面的是“一所古廟,裡面有一美人在內看經獨坐”。喻惜春出家當尼姑。
惜春是寧國府賈敬的女兒,賈珍的胞妹。她是賈家四位千金中最小的一個,從小就厭惡世俗,嚮往當尼姑,小時愛和饅頭庵的小尼姑智能兒玩,後來又和妙玉成了朋友。惜春眼看著當了娘娘的大姐元春短命天亡,二姐迎春出嫁不久被折磨死,三姐探春遠嫁異國他鄉音信渺茫,都沒有好遭遇,所以才“看破紅塵”毅然出家的。據脂硯齋的批語說,她將來要有“紹衣乞食”的經歷,也就是要靠沿門托缽乞討生活,真夠可憐了。
判詞“凡鳥偏從末世來”
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
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詩詞鑒賞】
這一首說的是王熙鳳。
判詞前畫的是“一片冰山,上面一隻雌鳳”。喻賈家的勢力不過是座冰山,太陽一出就要消融。雌風(王熙鳳)立在冰山上,極危險。
王熙鳳是“護官符”說的“龍王來請金陵王”的王家的小姐;嫁給榮府賈璉為妻。她的姑母是賈政的妻子,即寶玉之母王夫人。書中說金陵四大家族“皆連絡有親”,即指此類。
王熙風掌榮府管家大權的時代,已是這個家族走下坡路的時期了。準備迎接元妃省親時,鳳姐慨歎:“可恨我小幾歲年紀,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沒見世面了。”可見書中寫的富貴生活較之其家族鼎盛時期還差得遠,接著又趨向衰亡,所以說她“偏從末世來”。王熙風實際上是榮國府日常生活的軸心。她姿容美麗,秉性聰明,口齒伶俐,精明幹練,秦可卿托夢時說她:“你是脂粉隊裡的英雄,連那些束帶頂冠的男子也不能過你。”秦可卿出喪時,她協理寧國府,就是在讀者眼前進行了一次典型表演。從千頭萬緒的混亂狀態中,她一下子就找到關鍵所在,然後殺伐決斷,三下五除二,就把寧國府裡裡外外整頓得井井有條,真有日理萬機的才幹如果她是男人,可以在封建時代當個政治家。然而她心性歹毒,為了滿足無止境的貪慾,剋扣月銀,放高利貸,接受巨額賄賂,為此可以殺人不眨眼,什麼缺德的事全幹得出來,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女魔王。她的才能和她的罪惡像水和面揉在了一起。因此當賈家敗落時,第一個倒霉的就是她,將要淒慘地結束其短暫的一生。
判詞“勢敗休雲貴”
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
偶因濟村婦,巧得遇恩人。
【詩詞鑒賞】
這一首說的是王熙風的女兒巧姐。
判詞前面的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裡紡績”。這是暗示巧姐的最後結局是做一名勤苦操勞、艱辛度日的農婦。
巧姐是王熙鳳的獨生女。判詞前的畫面暗示她將嫁給一個莊稼漢,成為做飯紡織的農村婦女。從錦衣玉食的公府千金,淪為餵豬打狗的農婦,這是多麼大的變化!在作者看來,這也是命運的戲弄。有人根據甄士隱<好了歌解注>裡“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一句的提示,推測巧姐要被賣到妓院為娼,後被劉姥姥救出,同劉姥姥的外孫板兒結為夫婦。這個推測從書中可以找到根據。第四十一回寫巧姐和板兒交換柚子和佛手的情節,很可能是預示他們未來的關係。板兒是農家孩子,將來是農民無疑,嫁給他才能紡線織布。高鶚續書寫賈環、賈芸、王仁等人設圈套要把巧姐賣給一個外藩的郡王作安,劉姥姥偷著把巧姐接到鄉下,由她作媒把巧姐嫁給一個大地主的兒子(並且是個秀才!),和作者的原意就有相當距離了。
“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正是對上層社會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慨歎。倒是劉姥姥這個窮老太婆,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湧泉以報,使人感到人性善良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