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的判詞和曲演

賈寶玉的判詞和曲演

賈寶玉的判詞和曲演

紅樓人物

【賈寶玉判詞】:

其一。

天不拘兮地不羈,心頭無喜亦無悲。

只因鍛煉通靈後,便向人間覓是非。

其二。

粉漬脂痕污寶光,房櫳日夜困鴛鴦。

沉酣一夢終須醒,冤孽償清好散場。

這兩首詩寫的是頑石,賈寶玉的肉身和思想意識便是這頑石的化身。

紅樓夢,用頑石比喻金剛。頑石和金剛,二者是一個。生來帶有文字的「寶玉」和「金釵」,作者安排二者是一家,也就是金玉良緣。金玉良緣四字,明白告訴我們,用頑石即玉也,來比喻金剛。還是告訴我們頑石和金剛是一家。金剛,佛法中有金剛經。讀懂金剛經,便知道金剛乃是真心自性。其中關節,需要慢慢領悟。

看其一。

這頑石,在大無情處,即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本便是天不拘地不羈,無喜無悲,這便是六祖慧能所言「本來無一物」處。實際上,天下人人都是這頑石,只是自家不覺而已。人人都是寶玉,只是不肯承當。別說作者弄個富貴家才有寶玉,就是弄個貧窮家,哪個不是寶玉?弄個富貴家,更奪讀者眼目,更有說服力而已。

修行有成者告訴我們說:「人有一寶,密在形山」,只是我們凡夫眼拙,不知道自己還是寶貝。紅樓夢作者大慈大悲,把這寶貝明明白白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卻蒙然不認,以為只有寶玉才是頑石,不知自家便是頑石,作者焉能不急?

這頑石,一經鍛煉通靈,便向人間覓是非了,才有了喜與悲,才被天所拘,被地所羈了。造出諸多假來。

這第一首判詞,是說寶玉也就是我們每個人都「貪入」紅樓。

看其二。

一旦陷入紅樓,必然是「粉漬脂痕污寶光,房櫳日夜困鴛鴦」了,也即被紅塵之「情」字所纏,八苦纏身;可是,「沉酣一夢終須醒,冤孽償清好散場」。

這第二首判詞,又暗示了賈寶玉最後出家,一定能修成圓覺,最後跳出紅樓。

頑石落入紅樓,是為了讓其磨出圓覺,最後出得紅樓,這便是作者本意。所以,一部紅樓夢,作者筆之所到處,不在天不在地,不落喜不落悲,不關是不關非,不關貧不關富,因為這一切都是無常;作者只是讓人「沉酣一夢終須醒,冤孽償清好散場」。很多人覺得這「醒」這「散場」太淒涼了,那是因為您不知這醒的好處有多大;不知這醒才是人生大喜樂;不知這醒是古往今來一切真正智者的追求所在;不知這醒是人生的惟一解脫;不知道這醒既超越物質世界也超越精神世界;不知醒來便是那「天不拘兮地不羈,心頭無喜亦無悲」的至善至美境界。

一旦你知道了,你便理解「覺悟」何等重要;便知道那些和尚道士修女,何以過那樣的生活;便知道聖哲為何讓我們「行善積德」,為什麼說「吃虧是福」;便知道佛祖為什麼讓我們「捨」、「放下」;便知道大祖師為何讓我們做「大死人」,當「大木頭人」,為什麼古人說「人生難得糊塗」,等等,一切都明明白白了。

【賈寶玉曲演】:

作者在第三回,有西江月二首,寫的便是賈寶玉。我稱其為曲演賈寶玉。

其一: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頑石下世乃自找,因其未通圓覺,「大無情處」寂寞不住,受不得那無情,才去尋愁覓恨。愁找來了,恨找來了,面對這不寂寞,面對這愁這恨之「有」,本來是假的,卻當成真了,便是傻;傻到瘋了一般去追逐不捨,貪戀於愁恨之中,便是狂。

細看一無一有二字,佛祖告戒我們,執著哪一個,都是錯誤。好皮囊是有,草莽是無;世務是有,不通是無;文章是有,怕讀是無;行為是有,偏僻不正是無;性是有,乖張不通是無;世人誹謗是有,不管是無。有和無是一不是二,才是活生生的頑石,這是每個人本性。「有」是那色,「無」是那空。一部紅樓,以紅言夢,正是以色言空,令人空情誅欲,最後歸得色空不二,才是圓覺。

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佛家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外相雖好,終要壞滅;腹內草莽,也就是空,才是事實真相。萬法皆空,無一真實。正因寶玉本性中落個空字,才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佛家有句話,歸得真心大死人,絕無一相可住心,一相不住,才行為偏僻,性也乖張,哪管世人誹謗?

這首詞,從一有一無兩方面著眼,寫出了寶玉的外貌,性情,言行,及這一切的根由。

其二: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時光,於國於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褲與膏梁,莫效此兒形狀。

頑石本是大富貴,磨出真心那是無價之寶,佛祖說:人人都懷裝此寶,卻自以為貧窮,到處尋寶;這寶莫再外求,自家便是。誰信佛祖的話?誰信癩頭和尚的話?頑石偏要舍下這大富貴,圖那虛妄的紅塵。到了紅塵中又如何?當然無那真心之富貴,儘管是紅樓,心上卻一貧如洗,處處煩惱纏身,果然「難耐」吧。難耐也要耐,紅塵之中走一回,結果是一個「煩」字喊出去,動不動就想出家當那和尚,真真是「可憐辜負好時光,於國於家無望」了。但從佛家來說,生「厭世心」,種的可是菩提心,讀者自省。「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佛家講「無為」才是佛法,有為不能成佛。無為不肖,這正是成佛的根基,正是成佛的種子。

「寄言紈褲與膏梁,莫效此兒形狀」。這是說紈褲與膏粱之輩,不可效仿寶玉,因這「空」字是效仿不來的,那是「心上空」,不是「身上空」,如何效得?若只效外形,不僅心不能空,就是那紈褲與膏粱也不能保。修行乃自家心上修去,如何效得別人?

不知,難耐,辜負,無望,無能,不肖,說的都是「無」字「空」字。為何偏言空無?因小說面對的眾生執著「有」;若面對的眾生執「空」的話,作者便會言「有」了。佛祖當年說法正是如此。讓你既不住有,也不住空,跳出空有二邊,方可見得「真心」。

怪哉。圓夢讀紅樓夢,讀到最後,讀成了這般模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